张雪莹
(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8 )
通过视觉来接受周围世界的信息是人类一个主要的信息来源。世界视觉图景的一个重要分量是有色世界图景。在人类通过视觉认知大千世界的过程中,颜色是现象和物体所具有的不可分割的性质,在了解现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 P.43]
诗人作品的调色板上经常出现的两种颜色是蓝色和淡蓝色,它们分别承载不同的意义色彩。这些颜色词,一方面可以指明我们所处的世界上某些对象的颜色特征。
再来一点,再来一点蓝色[1,P.42]。
那房子,装着淡蓝色的百叶窗[1,P.55]。
另一方面,G.阿达莫维奇诗作中“蓝色”通常用于描写与教堂有关的对象。
朝着明亮的蓝色教堂圆顶[1,P.5]。
那蓝色的沃尔霍夫河[1,P.18]。
诗人还用其他属于蓝色色调的颜色,例如天蓝色来表示宗教建筑。
(我们)认出天蓝色的清真寺和夏宫[1,P.29]。
G.阿达莫维奇在诗中也会使用“蓝色”和“淡蓝色”描写星星。
寂静中星星发着蓝光[1,P.11]。
同着迦勒底人的天空,同着淡蓝色的明星[1,P.42]。
G.阿达莫维奇的诗歌作品在描写现实对象时经常会用到“蓝色”和“淡蓝色”,而且诗人还给这些颜色词中附加了联想意义。诗人使用颜色词来描述海洋和天空,下面就是诗人在语言层面上实现该手法的例子。
我们头上的天空是淡蓝的[1,P.49]。
如同莱蒙托夫,想让天空变蓝[1,P.51]。
有时我会梦到淡蓝色的天空和波翻浪涌的大海[1.P52]。
从那淡蓝色的大洋中[1,P.72]。
天空泛着蓝光[1,P.84]。
颜色词“蓝色”和“淡蓝色”也可借助隐喻来塑造天空的形象。这位抒情诗人面对辽阔无边的天穹时是这样心情激荡:
静寂无声,那一片无边无际的蓝色[1,P.19]。
高高的蓝色天穹[1,P.20]。
天空还可以使用蓝色和淡蓝色调的其他颜色来描写。诗人在描写天穹时使用了“天堂般的蓝白色”、“寒冰一般的淡蓝色”、“泛蓝的”、“深蓝色”等词。
深蓝色的天空[1,P.27]。
我看见那泛蓝的光线[1,P.25]。
天边是那天堂般的蓝白色[1,P.67]。
她头上的天空闪着寒冰般的淡蓝色[1,P.70]。
属于蓝色和淡蓝色色调的各种颜色词既有借助“-еват-”词缀形成的派生词,也有复合形容词。诗人将其观念中与上述颜色同类的对象与天空进行对比而创造这些复合词。
和淡蓝色的群岛[1,P.11]。
蓝色的高加索山投下了阴影[1,P.43]。
如同蓝色的海岸和灯火[1,P.47]。
向着那蓝色的天之涯[1,P.32]。
诗人在上下文中将具有颜色语义成分的明暗光线词与颜色词并列使用,这可以打破传统上的颜色搭配习惯,用于描写颜色和温度。
只有一片蓝色的火的海洋[1,P.13]。
在诗人观念里有些本来不具有颜色的自然现象也有颜色特征,如空气。
畅饮咸咸的蓝色空气,
眺望蓝色的波浪[1,P.38]。
本例中借助词汇重复手段,利用蓝色造成压力,创造一种辽远天空和地面融合的感觉。
最后一段引文中诗人将“早先的”和“淡蓝色的”并列使用,使两个词的词义产生了相互作用,使形容词“蓝色的”有了时间联想意义。
因此G.阿达莫维奇诗作调色板上最常用到的颜色是蓝色调,另外诗人在词汇上既使用了直接表示颜色的词(蓝色、淡蓝色、天蓝色)。对于阿达莫维奇来说,使用颜色词对不同现象和现实物体进行描述是他的一个写作手法,所使用的颜色会获得某些联想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