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波拉提·托肯/伊犁师范学院中国语言学院
汉语中对借词的界说没有固定的概念,有些人认为借用外来词也叫借词,指借用了外来语。杨易彭说:“借词在吸收外语词语的过程中来源于外来词语和词意,也被称为外来词”。根据前人的总结:借词也均称《外来语》或《外来词》,是指从另一种语言中汲取的词汇。
自古以来我们祖国就是一个由多民族组合而成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哈萨克族便是其中之一。哈萨克族这一名称,虽然是从十五世纪开始出现的,自古以来我们祖国就是一个由多民族组合而成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哈萨克族便是其中之一。哈萨克这一名称,虽然是从15世纪开始出现的,但是它的形成发展时间很长,是由很多个部落氏族组成的,而各个部落或氏族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交融、演变才最终形成的。古代乌孙部落便是哈萨克最古老的氏族部落之一。早在汉朝时期就和中原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了西域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极大的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西域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哈萨克族的先民们早在2000年以前就和中原的汉族同胞有了密切的关系。汉朝细君公主,解忧公主的联姻更是极大的促进了民族的交融与发展。正是因为这种民族交流与融合,哈萨克与汉族同胞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来往、等各种各样的接触,使哈萨克语中出现了许多汉语借词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影响范围广涉及到各个领域,而且都是一些基础性的基本词汇。例如哈萨克语中的:(茶),(菜),(玉米),(棺材),(公主)等词语,要知道哈萨克以前并没有这些词。这些借词基本都是在解放前就已经开始借用的。
在国家解放后,改革开放发展以来,哈萨克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和政府为我们哈萨克聚集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科学发展方面都给予了巨大的帮助。不仅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使我们拥有了使用和发展哈萨克语言文学的权利。而解放后出现的新新词语,新概念,新理念,也就理所当然的从语言方面反应出来了,例如:(国务院),(书记),(路线),(学院)等词在解放后才借入哈萨克语言表达上的。
由此可以发现,汉语是现代哈萨克语吸收新词汇或创造新词汇的重点来源之一。解放前后,哈萨克语中出现的各种汉语借词或由汉语为基础创造出来的新新词汇,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在哈萨克语言中有大量的汉语外来词,而早期名称和职称借词为主,汉语借词使用场合较正式,书面语方面不影响人们的交际工,到了近现代,汉语借词日趋口语化,尤其是年轻人和学生为主,他们互相交际中往往会大量使用汉语借词,例如:手机、微信、淘宝。
哈萨克族先民从佛教等影响也借入了很多汉语借词,这些词直到现在为止也被使用。如:(珍珠)。
借入的汉语借词有时代性的特点,反映了在不同时代不同的社会性质下,哈汉民族之间的交往深度,社会变化。以前语中汉语借词多是官职名称,反映出当时中原地区和西域的政治关系。例如:(都督),(道台)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词用不来了。1949年后,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制度体制对哈萨克语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经过暂时借用或特殊时期后,这些词被规范化,例如:(政治局)、(档案)、新事物:(电视)、(冰箱)、(洗衣机)等,都具有时代特色。
1、按其发音来用
哈萨克语的汉语借词,虽然没有声调,但大部分是按发音来借用的。如:(国民党)/(亩)、(大学)、(书记)、(辣子)、(对)、(元)。
2、有了语音变化的词
哈萨克语用久了汉语借词后。它没有了原本的汉语发音,而有了哈萨克语的发音习惯。如:(通事),(珍珠),(馍馍),(苞米),(菜),(茶)。
3、按直译法进入的借词
好多词组、成语是按汉语的基本意思,再遵照哈萨克语语法翻译介入的。其中有《毛泽东选集》上的成语,政治运动有关的词。如:(吃长一智),(去粗取精),(走马观花),(文化大革命),(一分为二)。
4、按发音再加上哈萨克名词的借词
按照汉语的发音借入后,意义还不清楚,需要再加上哈萨克语来补充说明,这样才能正确。如:汉语(桃花)一词,哈萨克语中就说(桃花花)。
1、论政治因素
从过去的哈语言中的汉语词,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在早期中原王朝通过对西域的军事管理,似的一些名词和名称进入哈萨克语中,例如:(都督),(府台)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这些词不能再使用了。1949年后,我国的政治体系对哈萨克语有了极大的影响,从现代哈萨克语借词中,我们就能看到,哈萨克语中有有关政治的汉语语借词,例如:(书记),(总理),(公社)等。这些汉语借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2、论经济因素
随着国家对新疆的经济和开发,加大了经济贸易活动,从而刺激了语言的发展,也丰富了语言的内容。因此,汉语也不断地参与到哈萨克语的经济生活中。就个人而言,我觉得汉语不仅仅是语言符号,而是一种资源。它涵盖了中国当前各个经济领域中的各个方面。因此,汉语参与到哈萨克语经济生活中,可以体现出我们的贸易正在发生翻天覆盖的变化。经济正在快速发展,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论科学和技术发展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每个民族带来了新的事物和新的名称,哈萨克语中的有关科学技术的借词,有的是汉语借词,有的是英语借词和俄语借词,这些词不断地丰富哈萨克语的词汇,如:(地理学)、(文学)等等。
4、论网络媒体传达因素
跟着科技的发展,交流也需要新的方式,所以出现了不少网络媒体的新软件,这些新事物,起到了各民族之间沟通的关键作用,但哈萨克语语中只具有口语性特点。例如:(摄像机)、(微信)
解放以后的汉语借词表明了,哈萨克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来往。从借词的角度上了可以看到哈萨克民族的发展趋势,解放以后的汉语借词跟从前的借词不一样,现代的汉语借词大部分是科学,经济方面的词。
(1)生活方面:(馍馍),(酱油),(切刀),(白菜),(馓子),(塑料)等。
(2)政治方面:(路线),(道路)等。
(3)政党集团名称方面:(国民党),(共产党)等。
(4)行政方面:(书记),(队长),(司令),(总统)等。
(5)农业方面:(高粱)等。
(6)机关名称方面:(国务院),公社),(队)等。
(7)教育方面方面:(大学),(学院)等。
(8)文学艺术方面:(散文),(杂文),(喇叭)等。
(9)度 量 衡 方 面:(亩 ),(斤 ),(厘)等。
术语方面来说它的使用范围有限,而且每一个术语都有它的本身翻译,所以我们可以说借词对书面语的影响不大。如:(函数),(葡萄糖)。
其中口语方面的借词最对,尤其是年轻人用的比较广泛。例如:学生经常会说 (三餐),(崇德楼),(一号楼),但写的时候不一样。
书面语方面的比其他借词不多,大部分是政治,地名等方面的借词。如:(路线),(广州)。对新事物的名称哈萨克民族用自己的母语起了名。例如:(微信),(QQ),(智能手机)。
本文写到了哈萨克语中汉语借词、借词的历史、借入原因、借入方式、特点、哈萨克语中汉语借词对哈萨克语的影响等重要内容。对于汉语借词的进入,我们应该以科学利用汉语借词,理想引导的方法去规范哈萨克语中的汉语借词。
为了丰富和发展自身语言要吸收借词,就像萨丕尔说的:依靠自己的语言满足自己对语言的需求是不存在的,满足语言上的语言借款不是一种文化入侵,它是联系两个民族和文化切成彼此的交集,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它。
由于个人的能力有限,在本文中探讨还在初阶,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这些将成为我们探索哈萨克语中的汉语借词的极力方向。希望这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些幕后研究,希望将来能够进行更全面的研究。
[1]阿里木·朱马什.简明哈萨克族语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2]巴合提奴尔·达尔坎拜.关于哈萨克语中的汉语借词[J].语言与翻译(哈文)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82(1).
[3]江宏军哈萨克语中的汉语借词[J].新疆大学学报,2010,38(2).
[4]王娟陈芳略谈哈萨克语中的汉语借词[J].昌吉学院学报,2008(4).
[5]杨慧芳.浅谈现代哈萨克语中的汉语借词[J].语言与翻译(汉文版),2003(3).
[6]陈爽.新疆哈萨克语中借词的借入方式和语言特征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7).
[7]王建峰.哈萨克语最新借词在新疆伊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9(4).
[8]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06级基地班实习成果汇编[G].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