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嘉悦/武汉市十一中学
在我国,文字作为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更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一直以来发挥着它的作用,随着文字的由简到繁,从繁至简,语言的变化带给了文学极大的影响,这点在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中就能体现出来。而作为如今文学主体的现代文学,日后的发展也会受到语言变迁的影响。
文字是语言的艺术载体,通过一些文字的搭配,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类型,也因此形成了各类文学,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对于语言也有不同的需求,所以语言在不同的时间线上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例如我国古代时人们讲究做事严谨,有条理性,文章大多以押韵对应为主,文字为含义深而字义难懂的文言文,到现在现代文学语言则显得更大众化,文章等大都要求通俗易懂,语言则变得更加详细精确,所以时代的不同就注定了语言的变迁。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在此期间,语言作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一直在发生着变迁,从最早时期的象形文到秦时的“小篆”,文字就开始逐渐定型,产生了笔画等重要构造,在由较难理解的“小篆”变化出行书楷书多种字体,我国的语言变迁已经适应了当时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中国在时代的潮流下也接触到了当时较为先进的进化论一说,可因为我国当时的文章大多以文言文为主,复杂又难以理解,使得我国大多数民众无法了解其含义。在此之后,更加通俗的白话文在人们视野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再历经百年的改进,就形成了如今我们所使用的语言。
在我国的语言变迁中,出现应对民众的需求所产生的文学变动最大的一点莫过于文章类型的丰富化,例如其中产生的小说、散文、话剧、杂文等。
在我国五四运动之后,经过剧烈的文学讨论,取消了文言文的主导地位,白话文正式登上主舞台。文言文更注重于说理,叙述,相比较而言文学价值更为深厚,但因其繁琐复杂故而流传不广泛;而小说这种题材,因其细腻的细节描写,简单紧凑的故事情节得到了大众的追捧;散文杂文等也因情感方面的细致描写取得了一定的文学地位,曾一度在文学界广泛传播[1]。
在我国历史中,古时人们对于人文一词并没有多大概念,处在于皇权至上的时代,但伴随着语言的变迁,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个人权利等人文思想,并在生活中推动着新文学的发展。
在我们高中历史课本上也提及过,在“五四运动”之后,启蒙思潮对我国现代文学影响不断加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文思想的发展,延续至今,并且现代文学还将围绕着人文思想不断的改革发展下去。
通过语言的变迁,我国现代文学也产生了如同散文杂文等新形式的文体出现,因此我们不能确定以后还会不会有更多的文章类型诞生,由此看来,语言的变迁同时也促进着中国现代文学写作形式的多样化进程。
语言的变迁改变着文字与写作手法的不同,而因写作手法不同就极易导致写作形势发生改变,如同写作以文言文为主改变为白话文为主,诗歌为主的文学就开始演变为散文、话剧、杂文等写作形式为主的现代文学[2]。
情感方面的不同将会导致所写内容的不同,哪怕是同一题材的文章,由同一个人来读,文章所用形式不同,所写出来的读后感也是完全不同的,语言的变迁也会影响到人的思维。例如同是看一个意思的文章,用诗歌形式和散文形式来看的话就有不同的感触,理解也就不同,语言的变迁影响着每个个体。
相对而言,个体即是组成整体的一部分,语言的变迁从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进而转变为改变整个整体的前进路线,所谓整体就是我国的现代文学,也就是说,语言的变迁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未来发展道路。
中国现代文学如果想要长期的稳定发展下去,文学变革是必不可少的,不管什么事唯有顺应时代的脚步才会更容易被民众所接纳,才能稳定的流传发展下去,语言的变迁能带来现代文学的改动,因此可以说语言的变迁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形势的推进器。
在时代的发展中,不同的文学形式对语言文学的特性要求均不同,因此,语言的变迁必然会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形式从单一到繁多,从诗歌到散文,过往已经告诉我们,语言的变迁正在给中国现代文学带来改变,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进步的“助燃器”。
[1]王云江.浅析语言的变迁对现代文学的转型影响[J].亚太教育,2016(14):132~133.
[2]张晶,李晓光.浅析语言变迁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形势的深远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7(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