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家风的传承在当代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8-11-15 15:53:25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中原工学院人事处
长江丛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狼性家风家族

■高 洁 徐 腾/.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中原工学院人事处

从古至今,家风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风气的风向标,也是社会精神风尚的基本体现。针对当前一些家庭的家风的流逝以及断层的现象,我们要把握好问题的切入点,把家风的培育传承与日常生活的点滴联系起来,找准问题所在,从现状中找出问题的存在和原因。

一、中国优秀传统家风的传承现状

自央视举办“家风是什么”的街头采访,习总书记团拜年上讲的“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在到建党95周年,习总书记一次又的强调“家风”的重要性。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和政府重视恢复发扬优秀家风的问题已经在强力推广,全社会倡导家风也有了很多新的成效。但也存在以下几点突出的现实问题。

(一)对家风内容的理解缺少全面性

首先,家风内涵理解有些肤浅化、表面化、内涵与外延的不连续,缺少全面性。其次对家风作用的理解不深刻,有的甚至狭隘,这和传统比相差很多距离。再者,没有从传统文化方面来理解家风,导致有的人意识中家风可有可无,长辈不太重视家风对家庭的积极引导,作为晚辈不知家风对自己的成才,未来道路存在的作用。还有守规矩,讲纪律,教养等等,现代的年轻人不懂家风内涵有那些,通过自发个体性的发展,不具有普遍性。

(二)家风的功能与作用没有得到好的发挥

当前的家风与传统社会家风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联系社会原因)古代家风就是古代一个家族的口碑、荣誉、(家门不幸)家风决定一个家庭的兴衰成败,家风的好与不好,决定政治、经济、文化的地位,作用十分显著。现在有些家庭完全忽视家风的地位与功能,还有些人对家族有无家风不关心,也不在家风方面有所作为。还有的家庭对子女没有家风上的严格要求,至于原因是什么,应该说是因为他们没有感觉到家风对家庭未来发展的影响,这是现实的一个悲哀,有些家庭本身父母价值观是扭曲的,比如,拜金主义,还有轻视劳动价值,劳动的意义,价值观问题有意无意的影响着子女,这种价值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着。

(三)优良家风建设存在盲目性

这个盲目性主要是认识上的误区和盲区,有些家庭看不到家风的作用,不能够正确认识家风的内涵与外延,主观意识上走进了误区,家长不知道好的家风应该有哪些内容,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知道让孩子回避那些,批判那些。在家风的灌输上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比如近两年比较流行的“狼爸”“狼妈”“虎妈”等,从小教育孩子要有狼性,但狼性本身带有恶的东西,缺少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作为人来讲,在社会中,狼性与优秀家风相违背,狼性本身是有攻击性的功利目的,为成功不顾一切,而优秀家风重视团队精神。《狼图腾》里的狼,描述的大家都为之感动,但是如果你仔细的回味一看,就会发现,狼就是狼,他的目的性永远都不是善良的,他带有邪恶的一面——狼性。比如小孩子玩耍,别的孩子打了孩子一下,家长让打回去,少了仁让,独生子女更唯我独尊,不能平等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问题。为此,引领孩子走上狼性教育,这样只会让孩子步上邪路,拜金主义让孩子崇尚物质,纸醉金迷。这些都属于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相违背。

二、中国优秀传统家风的传承在当代所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为主

小农经济解体,自然经济依靠家族的强大力量发挥功能,因此家风作用与功能显得非常关键,但从现代讲,中国是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过程中小农经济解体,自然经济不存在,因此传统的宗法制度以来的经济土壤瓦解消失。工业社会里家族被打散,家庭在空间距离上属于分散状态,家族凝聚力下降,家族意识淡化,在这种情况下,家族原有的经济基础解体,导致家风地位下降。而小家庭市场经济讲的是竞争,提倡的是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因此,对外于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个人,经济地位取决与竞争实力,导致很多人思想里有很强烈的功利意识,从而淡化了人文意识,以及家庭道德等,所以在这些人心中,家风地位下降。比如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接受了尊重家庭成员自由发展这一观念,特别是对子女的教育上,这一点体现的尤其明显,以前那种父母为子女确定人生道路的情况基本被抛弃了。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现代价值理念融入传统家风所带来的影响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是也要看到它具有消极的一面。

(二)社会根源

中国社会从近代以来到现代已经长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推翻封建社会建立新社会,社会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导致了人们在传统社会中所遵循的规则失灵问题,其中包括有关家族问题的规则,这种失灵意识就是“失范”状态,导致很多人不懂传统规则如何用,另一方面新的规则没有树立起来,处于无所适从状态,那么这些问题反映家风问题上,就是人们不知家风中哪些内容还应该继续坚守下去,也不知道哪些内容应该转换成新的社会的需要。没有舍弃也没有根据社会需要创新什么新规则,因此在家风问题上,就出现了一些误区,盲区。

(三)文化方面

主要从五四运动以来,比较长的时期,传统文化常常被等同于封建文化、落后文化,由于一些学者缺乏辩证法,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辩证分析,就缺乏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充分肯定,而是笼统的加以否定,存在相当大的片面性。优秀家风的缺失、弱化和在不良世风面前的溃败,不单体现在城市家庭对孩童的教育中,也体现在广大农村乡风的演变中[1]。在中国优秀传统家风问题上,尤其在优良家风传承问题上就缺乏“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仅从态度上来讲往往将传统家风中的优良因素不加分析的进行否定,比如传统孝文化,就是作为封建孝道加以否定。没有实事求是的肯定孝文化在家风上的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在文革“左”的影响下,人们对传统文化加以全盘否定,否定过头,新的文化规范没有立起来。由于受“左”的思潮影响,大家至今对传统优良家风文化心存疑虑,因此在家风文化上存在不足,导致人们感到家风建设文化底蕴不足。

三、完善优秀的家风传承与发展的路径研究

大力加强家风建设,重点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个人、集体、国家三个层面提出正确处理社会关系的价值要求,是我们加强家风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2]。立足现实,继承传统,注重实践,就一定能够培养起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的家风。

首先教育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教育引导。家庭作为社会中最基本的单元,在家庭成员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其次,良好的家风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细化和落实。家风是家族成员生活的规范和道德标准,它是维系家庭良性运行与传承的精神纽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知行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存在价值。

其次社会环境——加强宣传力度为传统家风的传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良好家风通过媒体宣传,广泛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且这些宣传都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自然的、温馨的家风家教的散发,并非典型的推出,也不是特意拔高的,因此更有亲切感,也更加可信感人。

最后制度设计——传承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离不开相应制度的保障。经济的全球化与多元化,导致社会环境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以家族为单位的小环境的相关功能趋于弱化,使得传统家风的形成和传承更加迫切地需要社会大环境提供必要的保障。为此,社会应制定相应的机制、制度,使传统继承制度化、规范化,以避免一时兴起,偶尔为之的现象。具体地说,一是制定节日制度。二是制定奖惩制度。三是建立联动机制,为传统家风的传承形成闭合的保障体系。四是以个体出发树廉洁家风建幸福家庭为主题发展。

[1]杨诗琪.中纪委机关报谈家风:问题贪官多家风不正、治家不严[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4—16.

[2]杨焕亭.关于家风建设的理论思考[EB/OL].互联网,2014—5—22.

[3]路丙辉.家庭道德教育着力点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9).

猜你喜欢
狼性家风家族
勤劳节俭传家风
疯狂动物城你的狼性呢?——你的狼性呢?
疯狂动物城
——你的狼性呢?
HK家族崛起
员工吃草,狼性何来?
《小偷家族》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8
家风伴我成长
皿字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幽默好家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