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恺月/四川大学
今年有一部类型片再度引起了全国的观众的瞩目。纪录片《二十二》,这是一部关于在日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幸存的“慰安妇”长篇纪录片,由郭柯执导,二十二位“慰安妇”参与拍摄,也是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纪录片”。因此一周内《二十二》的排片量上涨了三倍,票房也突飞猛进。这种结果是内容的独特性带来的,而非噱头。这给创作者带来的启示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类型。优秀的营销的确会带来客观的票房,但烂片绝对不会因为这可观的票房获得可观的口碑。
2017年暑期档上映的神奇黑马《战狼二》创造了华语影片破56亿的票房奇迹。从类型和制作来讲,《战狼二》都不占先,动作片在国内除了成龙甄子丹等的名人效应带动下还是有票房保证,此前的国产战争动作片一直不如好莱坞的动作大片更得中国观众的心。如果这次的票房成功得益于国内电影市场“保护月”,不如说来自于口碑。当他四天破10亿时就决定了必然的领先,票房实力本身就会吸引很多看过的观众去一睹精彩之处。
那么四天破10亿靠的又是什么?《战狼》如果是这种现代战争题材的内地电影先河,那这次《战狼二》在题材上已经不再新鲜。唯一很独特的一点便是贯穿始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其说此片非常主旋律,不如说它恰到好处的把个人英雄主义溶解在爱国主义精神里。让观众更快的在片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就是内容成功的优秀案例。
在网络盛行于世的今天,内容消费已经变成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起传统的在家中端起书本报纸阅读获取信息和消遣,走进电影院,打开电视机,拿起手机就通晓世界。与此大相径庭的还有我们的电影电视剧市场,不可比拟的卡司,出乎意料的噱头,不吝钱财地在各大网络平台,电视台,电台,纸质媒体的大肆宣传,得来了一时欢喜的高票房,但没有任何口碑积累,票房无法蓄力。这种的电影在我国的大荧幕市场仍大行其道。精工细作的用心电影已经屈指可数。
好电影是没有成本去宣传吗?不是,是好电影精于制作,富于内容。近年来文艺片渐渐有了市场,纪录片也得到了关注,分析其中原因,不难发现网络口碑成为影响票房的主要平台。
人们开始有了自己独到的审美趣味,不再会被华丽的包装,大放厥词的宣传口号所蒙蔽,愿意跟随时代的脚步前进,是绝好的态势,这说明那些靠明星和包装隐藏起来的垃圾电影必然失势。取而代之的是精心制作和用心创作的影片,国产动画能否占据一壁江山,就看中国动画人的。
从1941年万氏兄弟拍摄的《铁扇公主》起,中国创造了独有的水墨片、木偶片、剪纸片等多种动画形式。其中木偶片《神笔》、水墨片《小蝌蚪找妈妈》等作品都在国际上获奖无数。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动画电影就几乎没有与国际优秀动画相媲美的代表作了。
近年来中国的国产动画电影市场一直被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赛尔号》以及《熊出没》占据。这些动画电影的共同点除了形象可爱生动,还有就是内容单一,这也决定了只有有低龄儿童的家庭会前来观影,这无异于自动屏蔽了一大部分的受众,对于票房而言,是没有期待价值的。可见全年龄段动画电影是拯救国产动画影片市场的重中之重。
2015年的《大圣归来》和《捉妖记》即票房成功的代表。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两部电影无论是情节安排和剧情设计上都很有好莱坞大片的即视感。好莱坞的影片的特点就是对内容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无可挑剔,对情节的安排也是深的民心,让人慢慢沉浸在影片中,有口皆碑。后来2016年的大鱼海棠虽然噱头不小,但口碑差异极大,还是输在了内容。
全民呼吁发展国产动画的前缀是“大人也喜欢看的动画片”,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动画只是形式,究其根本,还是故事片。要讲好故事容易,拍好一个故事片可就难上加难。前文总结了现今市场喜闻乐见的不止于类型或者说,而在于内容。
回首往昔,优秀的国产动画都是有强大的故事内容作为支撑,拿出去也是响当当的中国制造。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虽然更偏向低龄,也是大人小孩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但是即使成年人看上去也不无趣味。许多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都有坚实的文化基础,经得起推敲。传习百年,令人心生崇敬。与其另辟蹊径,不如改编经典,也许会有不错的收效。市场需要好剧本,好的编剧,好的导演,一切都还方兴未艾。不同以往的是,以前技术不够发达时,中国发展了自己特色的动画技术。水墨动画、木偶动画和剪纸动画的出现是史无前例、不可替代的,是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中国如果想要在这一领域与世界领先并肩,必须要找到自己的特有的东西。如同水墨,我们的传统文化,可是洋人学不走、用不起来的。通过动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和记住中国特色,爱上国产动画,是当务之急。
[1]王彦霞.“内容为王”视角下的国产影视剧创作[J].现代传播,2012(5).
[2]陈琳.内容为王,营销致胜——以《大鱼海棠》为例浅淡中国动画的发展与未来[J].戏剧之家,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