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非从
我经常在课上讲述我的抑郁史。他们会诧异:啊,你也会自卑、会抑郁啊!有人问我:你是个心理咨询师,会发火吗?我说:一般不会发火,但是我发起火来很不一般。
好像我是个心理咨询师就应该像个神。心理学的目的不是让人成为神,而是让想成为神的人愿意成为人。学了心理学,我的人格没有太大的改变,想愤怒时还是会愤怒,该抑郁时还是会抑郁,不同的是,态度变了。
我可以大大方方骂人、抑郁,我不再排斥它们,不再跟自己对抗了。我还挺喜欢这样的自己,可以大胆表现。现在我的生活更轻松,快乐更单纯了。
你以为的不完美,正是你完美的体现。我们身上所有所在的特质都恰好构成了自己的独一无二。
比如说愤怒。适度的愤怒是跟人连接的有效途径。我又跟一个朋友吵架了。她说:你以前说“对不起”时,我觉得很疏远。现在你骂我时,我反而觉得很开心。我跟她讨论:说“对不起”是一种客气,潜意识是想跟你划清界限。而发火是我对你有期待,是我想走近你。
比如说抑郁。我喜欢自己的抑郁。抑郁让人对感受更加敏感,更能倾听自己,更能安抚自己。如果我不抑郁了,我就很容易离开自己,去忙碌外在的事情。抑郁却会说:来吧,看看你自己。
比如说内向。我喜欢自己的内向。外向的人多在忙着交际和销售,内向的人都忙着思考和写作。我如果是个交际达人,能安静地坐下来写作吗?如果内向却不喜欢写作,你还可以搞科研、玩艺术……何愁无用武之地?
比如说自理能力差。我以前特别羡慕一个同学,整天把生活收拾得井井有条。直到他说“我现在有点密集恐惧”,我就释然了。他的密集恐惧是压力过大导致的。一个非要把生活过得精致干净的人,得费多大心力啊。
比如说哭。感到压抑,男生也哭啊!没有能力哭的男人不可怕吗?一个压抑了委屈、脆弱的男人,要么会自闭抽离,要么会反向形成控制和强势。
当然这里要有个“度”。健康的人格是灵活的,让你能够通过判断现实情境来适度地发挥自己,而不是不顾情景地无限纵容或者发泄。比如说我不建议你在别人奄奄一息时还要愤怒,在自己就要绝望放弃时还要抑郁,在结婚喜宴上悲伤哭泣……我们所有的存在,都是一种资源,也都是一种伤害。你愿意关注哪面,你就会使用哪面。
愤怒既有伤害,又有连接;自责既有痛苦,又有动力;内向既有创造力,又失去了一定的交际能力;好脾气看起来很好,又没法让人走近;邋遢既节省了体力,又看起来难受。你看,所有你身上存在的特质,都有积极的一面,它们都是你最宝贵的资源。为你的不完美庆祝吧!
我对“完美”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不完美”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怎么对待自己的“不完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后准备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