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在葆,只有真实才能使人相信

2018-11-15 02:09彭立昭
北广人物 2018年43期
关键词:改革者润滑剂

□本刊记者 彭立昭 文/摄

影片《血,总是热的》,被称为改革的“润滑剂”。激情洋溢的当代改革者“罗心刚”:“可无论如何我们的血总是热的。”

“同志们,难道你们看不出来,我们的退路已经不多了。我们搞了三十年,不理想。可再搞二十年还不理想怎么办?没有退路了……有人说,中国的经济体制像一架庞大的机器,有些齿轮已经锈住了咬死了,可只要用我们的血做润滑剂……这话已经说滥了,不时髦了,没人要听了,可无论如何我们的血总是热的。”这是1983年拍摄的一部充满理想主义光芒的影片《血,总是热的》里的一段台词,至今让无数国人流泪。扮演该剧主人公——一个激情洋溢的当代改革者罗心刚的就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杨在葆。

那天,当我们捧着一叠厚厚的资料,诚惶诚恐地敲开了他——著名表演艺术家杨在葆位于西直门工作室的门时,见到了神情温柔淡然、让我们全身感到温暖的杨老。面前的他,穿着休闲装,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着深邃,嘴角微微扬起的微笑,让人感到一丝暖暖的幸福。透过他浑厚的男中音的声音,分明能感到他朋友似的真诚和亲切。很快,绿茶的芳香弥漫了整个工作室。墙上挂着一整排书法字卷,长书桌上还堆满了琳琅满目的纸墨笔砚,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一位书法大师。其中一幅字卷上的话很好地形容了这位铮铮硬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常言“字如其人”、“诗言志”,此语用在杨在葆身上最为恰当。无论诗文还是书法,不言自明,都能感受到他的心胸和气魄。他亲切、朴实的一面无人不知。三次获得金鸡、百花奖“最佳男演员”的殊荣,还总是饰演英雄、硬汉、首长……可在现实生活中,没想到杨在葆是这么和蔼亲切、谦逊有礼。

记者看到,长书桌上堆满了很多大块头的书籍,如《中华词典》、《古文观止》、《本草纲目》、唐诗宋词,甚至《黄帝内经》,还有新近出版的一些热门书,他还订阅了近10份报刊,每天都翻看。“没有办法,年龄不让我与时俱进,但是自己不能让自己不与时俱进吧。虽然记忆差了,还是要多看、多听、多想。过去是为工作而读书,现在是为兴趣而读书,有些好书如果错过了没读,会终身遗憾的。”这些年来,杨在葆的自创诗词已不下50多首,其抒发的对象包罗万象,但更多的还是他曾经刻骨铭心的过往:父母的养育恩,朋友的无私情,恋人的甜蜜爱,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的善举的光芒等。古人说“好学为福”,而在他这里却成了“好学为乐”。“我写的只是一些自己内心的感悟罢了,让你们能看得入眼,我就非常欣慰了。”见我们赞叹不已时,他却谦虚地摇头笑了笑。

“我很想说剧本里的台词,那是我一直想说的话”

影片《血,总是热的》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83年摄制的,改编自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当时,我国工业战线在进行调整的同时,正在有计划、有步骤、有领导地开展大规模的改革。这一改革,给工业战线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工业生产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工业改革的客观现实,吸引了具有生活敏感的电影艺术家们的注意,他们深入生活熟悉生活,拍摄出了一批反映工业战线新变动,歌颂改革者的影片,如《钟声》《赤橙黄绿青蓝紫》《祸起萧墙》《在这块土地上》等等。在这些影片中,又以《血,总是热的》尤为突出。

影片《血,总是热的》以1979年春中国经济体制亟须变革为大背景,描写了江南市凤凰印染厂厂长罗心刚在改革中遭遇到的重重阻力。杨在葆回忆起拍摄《血,总是热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杨在葆说,罗心刚这个角色差点与他擦肩而过。当时正处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港台地区拍摄的影片正进入中国内地,冲击着电影市场。当时他正在拍《上海屋檐下》。“有一天,我就随便翻到了《血》那个剧本,一翻就翻到后面有一大段讲话台词。我当时看到这段台词就非常激动,为什么呢?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一种忧患意识,这些话不正是平时我们自己要说的话吗?所以当我看到这个描写普通工厂生活的一个剧本里有这么一段台词时,我热血沸腾。我很激动地告诉我的场记导演,我说我要去演这个角色。导演感觉很惊讶,说这个片子你也接?这个戏写个破工厂,要景没景,要美人没美人……我说我接。拍了有没有人看我不管,我很想说剧本里的台词,那是我一直想说的话。好作品都是有感而发。”

“它被称为改革的‘润滑剂’”

任何艺术的基础都是追求真正的艺术真实,因为只有真实才能使人相信。杨在葆扮演的罗心刚所以成功,首先在于他是真实的。杨在葆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内心里潜藏着一股巨大的激流——一股随时可为理想出生入死的豪迈激流。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杨在葆几次下工厂体验生活。在拍摄当中,他也曾因为角色的塑造与导演有过几次“小摩擦”。“有一次开群众大会,群众都到场了,罗心刚去开会,因为心情不太好,路上竟把脚崴了,上楼一瘸一瘸。当时我感觉这样处理有点别扭,就说,导演别这样,这个人怎么能用‘苦肉计’呢?多可怜呀,还显得人窝囊。导演说不能改。但导演有导演的想法,她想用这个细节来加重对观众心理的沉重压力。她坚持着。后来我还是服从了导演。现在我感觉到我当时没有理解导演的这个用意。”很多生活的细节,让杨在葆的表演有声有色,对“铁汉柔情”有了一种全新的诠释。影片《血,总是热的》上映,使许多正身处困境的改革者从中获得了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因此它被称为改革的“润滑剂”。今天重看《血,总是热的》这部影片,仍然不觉得过时。

“我很高兴观众们还能记住我。”也因此,曾经有一段时间,杨在葆很想拍电影《血,总是热的》的姊妹篇,想拍《代理市长》的姊妹篇,他还想演一个退休后的“代理市长”。为了这些理想他去办公司,可是,他却坚决不肯拍摄广告,“演了那么多戏,观众对你有一定的信任,这是肯定的。但是,你现在(去拍)那些广告很不得当,因为很大一部分(广告)水分太大,这是犯罪……”他的心里永远都装着观众,不能做对不起观众、对不起艺术的事情。杨在葆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平常心”

多年来,杨在葆一直不愿接自己不喜欢的角色,他的舍得放弃和甘受清贫,在演艺圈里受到好评。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还是很需要一些英雄主义的东西。谈起这个,杨在葆心里充满激情:“我的生活一直很平实,没有炫目的色彩,没有耀眼的光环。”

受杨在葆的影响,他的夫人和孩子们也都生活在平静淡泊之中,远离了演艺圈的浮躁与喧闹。“我很喜欢平凡,我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圣贤,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平常心。有了这种心态,我们才能彼此学习,互相超越,才能感触彼此平凡的情感,并且从平凡的情感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

如今,这位全身散发着人格魅力的老艺术家,虽然历经坎坷,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内心却始终保留着一束阳光,一份温暖。尽管已经80多岁了,可他每天依然工作量惊人,除参加各种书画、访谈活动外,还读书、办个人画展等,其旺盛的创造力、精力,以及对人的真诚,做事的认真、严谨、执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风骨,也见证了一位长者人格的魅力。人生,依一份温暖前行。

猜你喜欢
改革者润滑剂
美国新型高效绿色铝材润滑剂面市
一种钻井液用高效抗磨润滑剂
Kline咨询公司预计2021年底前全球润滑剂需求年均复合增速将低于1%
向改革者致敬
顺其自然
余光中说文言是白话的润滑剂
吕日周:10年前的改革者对今日的启示
选好用好改革者
SBA对2016年前润滑剂和基础油需求的预测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