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称代词看日本人的心理结构
——以《语言与文化》和《“依赖”杂稿》为基础

2018-11-15 00:46章嫣嫣林忠鹏
长江丛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称第一人称代词

章嫣嫣 林忠鹏

一、前言

人称代词通常指指代人或物的代词。一般来说,包括指代自己的第一人称代词、指代对方的第二人称代词和指代第三者的第三人称代词。铃木孝夫在《语言与文化》(1973)一书中指出,自称词应为说话者对任何涉及到自身情况的语言的总括性概念,而与此相对,对称词是指任何涉及到对方情况的语言的总括性概念。因此,文中所探讨的“自称词”不仅指“わたし”、“僕”等第一人称代词,还应包括,在场景不同的情况下对自己以职业名称或亲属称谓相称的自称词等。在该问题上,“对称词”的概念范畴也应做相同的处理。

此外,铃木(1973)主张日本人基于日语的自我认同具有相对性和对象依赖性。也就是说,说话者通常会在语言体系中建立坐标轴,用以明确自己的位置。而且,无论是坐标轴的创建方法还是对自己的定位,都由处在同一语言体系中的对方决定。即,在日本人的心理结构中有依赖于他人的部分。关于这一点,铃木同样在自己的著作中指明“对象同化的心理结构会逐渐对超越自他的区别产生认同感,而这与精神病理学者土居健郎所提倡的‘依赖’的精神风土联系匪浅”,认为日语的表达方式和日本人的“依赖”心理存在关联性。土居健郎也在其著作《“依赖”的构造》(1971)中提出,依赖不仅是理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理解日本社会结构的关键概念。换言之,“依赖”这一日本人的人格构造,是构成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日本社会中“文化”、“依赖”、“语言”的本质

文化有着作为探讨民族存续和发展的方法论的地位,从一个民族诞生之初就一直与之相伴。文学、美术、音乐是文化,政治、经济、自然也是文化。广义上的文化被认为包含了该民族的全部,大和民族也理所当然地孕育了日本文化。而形成日本文化的关键则是“依赖”的心理结构。

铃木认为,“但在该书中我称之为文化的,是某一人类集团所特有的,经过学习由长及幼、由祖先代代传承至子孙的,一种行为及思维模式上的固有型(格局)。”他所理解的“文化”的关键在于“人类集团”、“学习”、“传承”、“行为”、“思维模式”。总之,文化是隐藏在基于人的创造性加工学习所延续下来的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认为,语言包含在这种全方位视角下的文化里,而有人才有语言的存在。从只有声音的时代进化到出现文字的时代,语言的传承性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人们首先用声音传达意志,然后才开始创造文字。文字的发展只是为了使传承更方便更有效率地进行的一种手段。而人,在语言的创造和继承中则是最重要的存在。时枝诚记也在著作《国语学原论》(2007)中在语言学的视角下主张语言过程说,并阐述了语言活动中人作为主体的重要性。另外,铃木在书中分析语例并与欧美地区的语言作对比,通过语言的对比研究阐明了日本文化的特性。因此,探究语言背后的人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依赖”这个词,自土居健郎在《“依赖”的构造》(1971)中首次提出以来,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语。在研究日本人的个性问题时,“依赖”常常被认为是日本人所固有的心理特征。他认为西方没有产生可以对应“依赖”的词语,这就证明“依赖”是日本人所特有的品质。却在《“依赖”杂稿》(1975)中阐述了有关西方世界的“依赖”的内容,即“浪漫主义原指对于无限的憧憬和沉浸于美丽的大自然的一种情愫,而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与寻求和对方的融合的‘依赖’心理十分相近的概念。” “依赖”是具有日本文化特征独有的词语。同时“依赖”还具有一种自卑心理表述。有学者认为,这种自卑心理的驱使下闭关锁国,又因自卑心理的驱使而打开国门,最终在自卑心理的驱使下发动侵略战争。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日本这个国家面对世界时拒绝思考,只是一味地依赖。“依赖”同时又是一种利己主义的表现。日本人将“依赖”这一概念理想化,并合理地运用在各个方面。在“依赖”心理下将亲子关系当作“人情”,将容忍“依赖”心理发挥作用的世界当作“义理”的日本人,反而在他人与自己界限行尚且清晰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依赖他人。

三、人称代词中蕴含的“依赖”特征

日语中有数量众多的人称代词,在使用方法上也存在着诸多限制。井上ひさし在《日语语法》(1984)中,把人称代词的杂乱无章和指示代词的井然有序比作盾牌的两面,并阐释人称代词的作用是“配合对方的自我认知”,指示代词的作用是“与对方创建共同的地盘”。简言之,人称代词是相互依存的,其使用方法根据对方的情况而定。

(一)自称词和“依赖”

日语的第一人称有:私(わたし)、私(わたくし)、自分、僕、俺、儂·私(わし)、あたし、あたくし、あたい、わい·わて·あて、うち、おいら、おら、ぼくちゃん·ぼくちん、おれっち、ミー等众多的称呼。

虽然日常生活中以第一人称称谓自己的情况居多,也存在用自己的名字称谓自己的情况。例如,在向母亲撒娇时孩子会用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学校的老师在学生面前会称自己为“先生”。即便是家人之间,说话者也会根据自己与对方的关系使用合适的亲属称谓来称呼自己。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自称词的几个特征。其一,第一人称代词的数量很多,这同时也是日语这门语言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其二,第一人称代词在使用时常跟随现场状况进行省略或转用。

语言具有社会性,而各社会集团间也存在着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反映在语言上。以索绪尔为首,人们已渐渐注意到语言是一种社会制度。但这种社会制度有别于其他的社会制度,更倾向于经验制度。另外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也能得出语言是人类通过认知过程感受世界的一种表现。而语言的社会制度身份更决定了它具有阶级性。从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数量之多可以看出,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意识地审视自己,具体分析使用状况,判断自己和对方社会地位、立场的差距,以此有选择地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换言之,日本人在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时总是将对方列入考虑范围,依时间场合的不同,有时也会不直接使用代词,而是以从事的职业的名称或亲属称谓代之。更有甚者会直接省略自称词。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与欧美地区语言的第一人称代词相比,日语第一人称代词所覆盖的范围相当广。通过这种对比研究,也使得日语的特征能够更加清晰可见。要让日本人在不照顾到对方的情绪下表达自己的想法似乎是在为难他们,而找出和对方的态度相左之处,并积极展现出妥协、配合的姿态反而是他们所擅长的。自称词就反映处日本人的这种心理状态。而从不强调自我,总是谋求与对方能达到和睦共处的状态的心理也反映出日本人对于周围环境的“依赖”心理。

(二)第二人称的“依赖”特征

日语的第二人称有:あなた、そちら、お宅、お前、あんた、お前さん、じぶん(自分)、对方的姓、对方的名字、君(きみ)、てめぇ、おのれ、貴様等称谓。

与第一人称代词不同,自称词大致分为一般情况、关系亲密的情况和敌对的情况三种(普及度较低的方言和古语等除外)。在日语中,涉及他人的称呼比涉及自己的称呼要复杂得多。在分析称呼他人的情况时,“依赖他人型”的特征会更加明确。

另一种类型的对称词和自称词一样会出现根据判断对方的身份、地位、性别、和自己的亲疏关系从而使用职业名称或亲属名称而非代词的情况。铃木认为,对称词有两种不同的用法。其一为呼格用法,即用于唤起对方注意或向对方表达情感。该用法不仅拘泥于人称代词,只要是能唤起对方的注意,任何词语在此时都应算作对称词。其二为代词用法,即用作句子主语或目的语的词在内容上指代对方的用法。

与自称词相同,对称词从数量上看也能够反映日本人对于对方以及和对方的距离非常重视。根据具体情况改变用词的习惯也明确反应了日语具有依赖他人型特征的事实。而这里所说的依赖他人即为日本人的“依赖”心理。

铃木在他的著作中说:“针对这种模式在对不同年龄层、社会地位、职业的人进行调查后,我认为现在的日本人在面对自称词和对称词时,有一套完整的规则。而支撑这套规则正常运转的则是长辈(上位者)和晚辈(下位者)的对立概念。”这与田窪行则(1997)所主张的人称代词的具有待人接物性质有着相似之处。广义下,对于人称代词的选择也是日语待人接物语言表达的特征之一。

四、结语

铃木经常在自己的论著中将日语与英语进行对比,强调客观意义上日语的特征。他在著作《我的语言学》(1987)中主张日本文化类似珊瑚礁的理论,认为喜好群聚的日本人会在“依赖”心理的驱使下时刻与他人保持“人情”或“义理”的关系。日本的文明统合原理自始至终没有任何改变。

本文基于对自称词、对称词的基础性考察,探究了日本人的“依赖”心理在日语中的体现。得出以下结论:(1)日语人称代词数量大,使用方法较为复杂。(2)人称代词的使用方法体现出日语依赖他人型的特征。(3)这种依赖他人的特征源于“依赖”的心理结构,并会对该心理结构产生逆向影响。

通讯作者

:林忠鹏

日文

[1]時枝誠記.国語学原論[M].東京:岩波書店,1941.

[2]井上ひさし.私家版日本語文法[M].東京:新潮社,1981.

[3]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特質[M].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81.

[4]鈴木孝夫.ことばと文化[M].東京:岩波書店,1983.

[5]鈴木孝夫.私の言語学[M].東京:大修館書店,1987.

[6]土居健郎.「甘え」の構造[M].第2版.東京:弘文堂,1987.

[7]土居健郎.「甘え」雑稿[M].東京:弘文堂,1991.

[8]田窪行則.視点と言語行動[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7.

中文

[1]陈俊森.日语人称代名词在交际中运用的两个问题[J].外语研究,1999(3).

[2]峐山千寻.日语当中的第一人称代名词[J].中国科技信息,2005(2).

[3]亓琳.日语人称词的研究现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

[4]崔琳杰.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特征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

[5]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第3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6]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猜你喜欢
人称第一人称代词
拼图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英语代词用法练习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