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婷
【教材版本】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运用实例”意在将“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落实到息息相关的生活中,通过真实的城市空间结构,深入地认识城市个体的功能分区和内部空间结构,分析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探究理解什么是城市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因此,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还能突出这种理解分析能力在具体生产活动“案例”中的运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
【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松散,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社会认知度较广。学生对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有一定的了解,由此上升到“功能分区”,在知识过渡上应该比较自然,学生可以由“辨别功能分区”上升到“分析选择功能分区的布局”“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與生活实践联系紧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掌握主要城市功能分区的分布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运用实例说出城市空间结构并探究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案例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引导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分布特点、空间结构特征,从而得出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实例,认识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人生态度;理解城市不同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学会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学以致用,建设美好家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功能区;主要城市功能区分布特征及原因。
教学难点: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情境设置、小组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