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价值观就是:要做高颜值,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让每个人都享受科技的乐趣,为80%的大众做产品,立足提升一代人生活质量的国民企业。这一价值观,从小米成立之初就确立,从未动摇。价值观的坚定让小米即便在遇到冲击与危机时,也能保持坚定。而坚定、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上‘护佑了小米的创业之路。”
——刘德,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
“中国在工业设计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工业化进程。2016年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展示了很多中国的设计文化和设计理念,呈现了中国在创新设计发展过程中的新进展。2018年第二届大会不但把中国的设计理念融合进去,还增加了生态环保的设计,关注的不是单纯的技术发展,而是把设计中的创新、协同、绿色发展规划在一起,与制造业紧密结合,成为一个产学研的联合体。我感觉到中国在工业设计领域非常先进,目标很明确,而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大力促进,包括企业的参与、研究机构的参与,在提高工业设计水平的同时也能促进工业发展。”
——李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
“如果设计师做完一两个系列之后就基本做不出来了,说明那个东西不是DNA,只是一个样式。于是很多设计都很短命。所以探寻中国设计的原生点,是中国设计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基石。这个原生点需要具备几个特点:1、普适性。即它可以被各种设计所采用。这个原则不是只适用于建筑而不适用于时装,而是各种设计都可以采用这一原则;2、兼容性。从这个原生点生成的设计他们之间不会产生激烈的冲突,而是“万物并行而不悖”;3、延展性。这个原生点的延展能力将决定了从这里出发的设计能有多长久的持续性。”
——殷智贤,资深媒体人、生活方式研究者
“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每一件不同的作品里使用一些新的材料。在目前工作的领域里,我们有机会与许多不同的部门在类型丰富的、面对不同市场和国家的产品上进行合作。所以可以说,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不同东西的大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遗余力地努力成为每一个单独领域内的专家,而不是对什么事情都只做到浅尝辄止……这也正是我个人擅长的地方。如果我们要做陶瓷,那就尽可能地深入挖掘,不断地给自己补充这方面的有关知识,无论是材料还是制作过程;因为在我看来,这是唯一能够突破极限,做到至臻至美的方法。”
TOANNGUYEN,意大利工业设计师
“我预测中国将在未来3至5年内崛起成为国际工业设计大国,一方面是中国发展速度非常快,另一方面,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这都促使有实力的企业将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通过精心设计让产品走向世界。”
——喜多俊之,日本“国宝级”国际工业设计大师
“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要懂设计技巧,而且要有专业意识去把控每一个设计细节,以及良好的沟通技巧。通常我们的设计包括3个领域,工业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随着设计领域的日益扩大,设计领域的人才管理也变得非常重要。这意味着每位设计师都需要超越自己的技能范围,有时需要跳出传统意义上的设计视角来思考。”
——西冈靖就,索尼上海设计中心总经理
“我对材料研究很深,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用应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每当看到一种材料的时候我总会习惯性的想,就是说它适合什么样的用户,如何去使用这些材料,这好像是一个背景东西,我始終会基于这些去考虑所有事情。我们现在的研究主要是聚焦于一种活性材料。现在你们也知道,我们和麻省理工一直有合作,我们想的更多是,现在更聚焦于机器、电脑这块,我们要用的就是这些,像是手段一样的去探索各种材料的各种应用方式,我也相信我们现在其实一直在想个问题,如何能够去生产一种各种产品,让它能够非常完美的去贴合人们的身体。比如说我们和一些鞋的生产商,包括一些裁缝之类的跟他们进行合作,能够让材料和人的身体产生一种互动,能够让他做成一种最适合人体的产品。”
——CHRISTOPHE GUBERAN,瑞士工业设计师
“目前中国的设计教育面临很大的挑战,如庞大的学生数量,专业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不足,以及企业对院校培养的学生更高的期待,都有待梳理和解决。除了专门的艺术院校,设计教育的主要力量是来自综合性院校中的设计学科与专业,由此在设计教育发展中,获得自身发展的话语权和追求设计教育自身规律,成为中国设计教育一个非常大的现实命题。另外,设计教育也不仅存在院校中,我们也需要推动不同阶段人群,从中小学到社会人士都有机会接触到设计教育,这个也是关系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问题。”
——付志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学(专项)委员会委员、清华美院服务设计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