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河复线桥设计方案比选研究

2018-11-14 10:31:34杨恺敏
天津建设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原桥横桥主塔

□文/李 婕 鲍 春 杨恺敏

1 工程概况

桥梁工程位于连接天津港和京津塘二线的一条高速公路上,为该跨海河桥,具有美观要求高、桥梁跨度大以及施工难度较高等特点。

现状桥位处已建有一座桥位于海河入海口处,新港船闸和防潮闸内侧。桥宽23 m,为双向四车道,起点位于海河南岸,终点止于新港二号路,与城区段高架桥相接,全长2 030 m。其中跨越海河主桥为独塔斜拉桥,利用河中岛屿布置主塔,主跨为310 m,具体跨径布置为46 m+3×48 m+310 m,主桥全长500 m,两侧引桥为预应力T梁。

鉴于现状跨海河大桥的桥梁宽度较窄,车道数少,无法满足使用要求,需要进行改扩建。该桥自通车以来,已经安全运行了6 a左右,设计车速为80 km/h,与拟建项目的标准一致,因此将充分利用现有桥梁结构,将其作为半幅桥梁使用,在现状桥梁的一侧新建一座大桥作为另一半幅。

2 设计原则与技术标准

2.1 设计原则

跨河通道桥梁建设方案除满足实际的使用和景观要求外,还应处理好过河通道与航道的关系并注意对周围环境的保护[1]。

由于现状海河大桥已经成为天津的门户标志,而新建大桥与之相邻,两桥轴线距离很近,两座桥梁在景观上的协调问题不容忽视[2]。

因此制定了以下设计原则:

1)新建桥梁要安全可靠,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降低技术风险;

2)降低对现有交通的干扰,同时要不损害原有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

3)桥梁布置要满足景观要求,尽可能做到与原桥协调、统一;

4)尽量节约投资,降低工程造价。

2.2 建设标准

1)通航标准。原则上同现状海河大桥,即满足规划小万吨级船舶通行,具体通航净空:最高通航水位2.50 m(大沽水准),通航孔净宽≥160.0 m,通航孔净高≥37.0 m。

2)设计洪水频率1/300。

3)设计时速 80 km/h。4)设计荷载:车辆荷载公路I级,无人群荷载。5)抗震等级:基本烈度7度;设计烈度8度。

3 主桥方案设计

新建跨海河桥作为海河入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其景观要求尤为突出;同时考虑跨河桥梁的安全、工期、经济等综合因素,提出了4种桥梁方案。

3.1 方案一

新桥、原桥对称布置方案。本方案新桥结构与原桥基本相同,采用主塔位置对称布置的单塔双索面斜拉桥,跨径布置为310 m+2×50 m+3×40 m,主梁高3 m,全桥共设36对斜拉索。新旧桥主桥中心距35 m,桥面净距12 m。见图1。

3.1.1 主梁

全桥主梁采用混合梁结构,即主跨310 m大部分采用钢梁,全部边跨以及主跨靠近主塔10 m长度范围内梁段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梁高均为3 m。

图1 方案一

1)钢箱梁部分。钢箱梁段投影总长300 m,纵桥向共分为20个节段。标准段长16 m,与索距相同。钢梁大部分梁段处于5 000 m半径的竖曲线上,距主塔中心10 m处为钢梁与混凝土梁的混合接头。

钢箱梁采用单箱三室的扁平流线形断面形式,全宽23.3 m(含风嘴),梁高3.0 m,高跨比为1/103,宽高比为1/7.3。

钢箱梁标准段顶板厚16 mm,底板厚为14 mm,拉索锚箱位置局部加厚至30 mm。桥面板纵向采用U肋加强,U肋厚8 mm,U肋开口宽300 mm、高300 mm、底宽184 mm。

靠近混凝土梁结合段11 m长度范围内顶板加厚至18 mm,底板加厚至16 mm,腹板加厚至16 mm。

2)混凝土箱梁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与钢梁外形一致的单箱五室断面形式。梁高3.0 m,顶板厚0.3 m,底板厚0.3 m,支点处腹板厚度0.7 m,跨中腹板厚度0.5 m,在支点附近线性变化。跨中横梁间距根据拉索间距不同而有所不同,其间距在4~5.1 m。

3.1.2 主塔

主塔造型与原桥一致,为“钻石”型。直接坐落在承台顶面上,塔座以上全高为164.798 m,桥面以上为126.365 m。主塔由塔靴、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下横梁及上横梁组成。

1)上、下横梁部分。下横梁位于主梁下,在下、中塔柱的转折处,高6.0 m,单箱单室结构,顶板厚80 cm,底板厚80 cm,腹板厚80 cm。横梁跨间设置两道中横梁板,板厚60 cm。上横梁为单箱单室结构,横梁高5.0 m,顶板厚80 cm,底板厚80 cm。

2)主塔塔柱部分。下塔柱顺桥向宽8.0 m,壁厚1.2 m;横桥向宽为4.7~6.8 m,横桥向壁厚1.2 m。上塔柱和中塔柱顺桥向宽6.0~8.0 m,从塔顶线性过度到下横梁顶面位置。上塔柱顺桥向壁厚1.5 m,中塔柱顺桥向壁厚0.8 m。上塔柱和中塔柱横桥向宽3.0~4.0 m,从塔顶线性过度到下横梁顶面位置。上塔柱和中塔柱横桥向宽均为0.6 m。

3.1.3 斜拉索

采用空间扇形布置,共37对、74根,设计安全系数2.5。索面竖直方向在主塔上交点间距为1.5~2.5 m,在横桥方向上斜拉索锚点位于塔壁中心线。

主梁上主跨侧的水平方向索距为16 m,横桥向斜拉索锚点距道路中心线10.719 m,竖直方向斜拉索锚固点距梁顶(最高点)1 m,斜拉索通过钢锚箱与梁体连接。

3.2 方案二

新桥采用与原桥结构一致、位置平行的单塔双索面斜拉桥,跨径布置与原桥完全相同。主梁梁高3 m,全桥设斜拉索36对。主桥中心距47.75 m,桥面净距24.75 m。主梁、主塔尺寸以及斜拉索布置与方案一相同。见图2。

3.3 方案三

采用大跨径的单塔双索面斜拉桥,纵向桥塔和桥墩错墩布置,跨径布置为47 m+48 m+47 m+72 m+420 m。主梁梁高3 m,设斜拉索40对,新旧桥主桥中心距35 m,桥面净距12m。主梁尺寸与方案一相同。见图3。

图2 方案二

图3 方案三

3.3.1 主塔

主塔造型与原桥一致,为“钻石”型。直接坐落在承台顶面上,塔座以上全高为207 m,桥面以上为166 m。主塔由塔靴、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下横梁及上横梁组成。

下横梁位于主梁下,在下、中塔柱的转折处,高6.0 m,下横梁采用单箱单室结构,顶板厚80 cm,底板厚80 cm,腹板厚80 cm,横梁跨间设置两道中横梁板,板厚60 cm。上横梁为单箱单室结构,横梁高5.0 m,顶板厚80 cm,底板厚80 cm。

3.3.2 斜拉索

采用空间扇形布置,共40对、80根,斜设计安全系数2.5。索面竖直方向在主塔上交点间距为1.5~2.5 m,在横桥方向上斜拉索锚点位于塔壁中心线。

主梁上主跨侧的水平方向索距为20 m,横桥向斜拉索锚点距道路中心线10.719 m,竖直方向斜拉索锚固点距梁顶(最高点)1 m,斜拉索通过钢锚箱与梁体连接。

3.4 方案四

新桥采用大跨径的中承式拱桥,纵向拱桥基础和现状桥桥墩错墩布置,跨径布置100 m+450 m+100 m,主桥中心距38 m,桥面净距15 m。主梁尺寸与方案一相同。见图4。

1)拱肋。主拱肋跨度450 m,矢高为97.3 m,矢跨比0.216 2。

拱肋采用钢结构形式,单箱单室矩形断面,横桥向宽度4.0~5.0 m,高度3.0~6.3 m;钢箱顶底板和腹板厚16~35 mm,纵向采用I型加劲肋,加劲板高140 mm,厚12~20 mm。

图4 方案四

主拱设置11道横撑,断面为单箱单室正方形断面,边长3.0~4.7 m,四周板厚16 mm,纵向采用I型加劲肋,加劲板高140 mm,厚12 mm。

2)吊杆。顺桥向间距10 m,主拱27对吊杆,全桥共计54根吊杆。索体采用环氧涂层钢丝双层HDPE的防腐索体,钢丝强度等级1 670 MPa,直径5.0 mm。吊杆两端均采用叉耳式冷铸锚,固定端布置在钢拱位置,张拉端设在主梁上。

4 方案比选

综合考虑跨海河桥的观景要求、施工难度、工期和造价等因素对四个方案进行比选研究。

方案一:结构基本统一,新桥与原桥主塔对称布置、桥墩对齐布置,景观效果较好;桥塔对称布置,利于节约下部基础用地面积,节约工程造价。

方案二:结构完全统一,整体景观效果好,对桥下交通影响较小;但桥塔布置在同一位置,由于结构布置的要求,横向间距比方案一增加了12.75 m,需要增加工程用地面积大,工程造价较高。

方案三:主跨跨径较大,新桥与原桥桥塔错开布置,工程占地面积较小;但结构形式不完全统一,拉索的位置与倾斜角度均不相同。

方案四:提篮式拱桥主跨跨径较大,对桥下交通影响较小;但下部基础宽度很大,须采用错墩布置,同时拱桥的基础较高,对景观有所损害;天津地区地质条件差,对需要承受一定水平推力的拱桥基础施工难度较大,同时施工周期较长。

从桥梁美学来看,要求桥梁结构物与桥位处的自然景观和附近的建筑物达到协调统一[3]。方案一与方案二均能较好地与既有桥梁保证结构造型的一致性,从而满足景观要求;而方案三与方案四,由于结构形式的差异,与既有桥梁形成视觉上的冲突,景观效果较为一般。

从施工速度与施工难度来看,方案一与方案二与既有桥的结构形式一致,施工的速度与难度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方案三涉及水中作业,施工难度稍大。方案四采用大跨拱桥结构,此类桥梁施工难度大周期长。从对工程用地和周边交通及环境等影响来看,方案一与方案三涉及到的拆迁面积小。方案二与方案四由于与既有桥的中心距较大,会造成拆迁面积加大。四个方案对交通及环境影响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从桥梁自身建设成本及周边拆改费用来看,方案一相对造价最低,其次是方案二,方案三和方案四造价较高。

5 结论

本工程位于塘沽城区,属于城市桥梁的一部分,因此在桥梁方案设计时还应应着重考虑美学因素;但是这里需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尺度。美的桥并不是通过奇特的造型和高昂的造价实现的,桥梁的美主要应该通过寻找结构的比例、平衡与和谐,趋向合理的受力性能、经济的结构和方便的施工获得的,这些原则在四个方案中都有一定的体现,但是这种考虑是基于结构受力合理,建造工艺可行为基础的,同时力求经济合理、拆迁面积小,将对环境的影响,施工的难易程度,施工速度等因素纳入了比较,是比较全面和合理的。经过综合比选研究,将方案一作为推荐方案。

猜你喜欢
原桥横桥主塔
浠河夜景
泉州湾跨海大桥主塔封顶
新建桥运营状态下对邻近高铁桥基础水平变形的影响分析
不同加宽方式对空心板桥横向受力的影响
基于ANSYS 的钢桁架桥汽车撞击分析
公安长江大桥主塔上横梁施工技术
上海公路(2019年3期)2019-11-25 07:39:26
山村做客
土木工程结构加固、改造设计浅谈
环球市场(2017年9期)2017-05-02 07:34:05
高速公路扩建中的大桥桥梁拼接技术
山西建筑(2014年3期)2014-04-07 13:14:20
哈尔滨淞浦大桥主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