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1]。”这就要求职业院校通过内部管理结构革新,改革办学模式更贴近区域经济结构,逐步设置适应当前产业转型、调整的专业,培养符合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变化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文以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将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近几年,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经济正在不断转型升级。以重庆市为例,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重庆市在“十二五”规划建设期间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目标,努力实现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西部创新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目标[2]。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需进一步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向企业输送中高级技能人才,改革企业运行机制、改进管理方法,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实力。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序列中的一员,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还有一项重要功能是开展科学研究。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钟秉林教授曾经说道,高职院校应注重科学的实证研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应与本土的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大力推介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高职院校应用型研究及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高职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的同时,也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及时改变自身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形成强大的内驱动力,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学校需要改善教学条件、拓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优质师资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比如,教师去企业参与实践锻炼,不仅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活动,也能吸引更多来自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保障高职院校科学研究职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的同时,也在促进自身的内涵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是人才,而培养方案的制定对高技能人才的输出具有指导意义。在培养方案出台之前,高职院校应充分调研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诉求,从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要求出发,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中,学生除了在校内参与理实一体和实训课程之外,在大三学年可推荐到校企合作单位参与顶岗实习,表现优异者毕业后可留在企业工作。这样对学生而言,不仅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更能在实习中深入理解所学专业的价值所在;对区域经济社会而言,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高职教育的培养成果提前得以展现,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教师作为授课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院以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为目标,通过课程建设和改革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通过企业实践、社会服务、培训考证等途径提升教师应用技术能力。开展教师企业锻炼实践,让教师深入企业学习业务流程,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帮助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学院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其次,加大实训设施投入,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最后,学院应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即“三创”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实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性思维的双重目标,培养满足区域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13).
[2]田丰.产业经济发展下高职专业布局现状与思考——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7(6).
[3]宗成倩.浅谈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契合发展[J].中国培训,2017(8).
[4]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