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2018-11-14 17:48:32
长江丛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志愿党员

齐齐哈尔大学

一、高校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对自身的思想教育,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种很直接的反应,志愿服务中主要是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尤其在当代,志愿服务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形式,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公益性质的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奉献精神,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会逐渐提升自己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念。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代表性群体,他们身上有着时代性与创新实践的精神,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集体精神,进而掌握社会核心价值观。

(二)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国十分重视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顺应时代要求发展的趋势与潮流,可以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先进群体,他们身上的积极性与革命性是最强的,他们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形式,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十分贴近,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诉求与特点。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会自主调节思想和行为。

(三)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素质逐渐提高,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其科学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难以满足现实教育的需求,教育方式较为落后,教育内容有待创新,借助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根据相关科学研究数据显示,约有60%以上的学生党员和积极分析认为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还可以广泛结交朋友,增加社会阅历,70%以上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的目的在于增加课外实践学分和德育评分,其中自发参与志愿活动的大学生人数较少,大约只占全部学生的25%左右。

(二)服务活动过于注重形式

现在很多高校学生党员参与的社会志愿活动较为重视形式,对于内容和其意义不够重视,很多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拍照片、录像、报道等事情上,很多志愿活动失去了其开展的初衷。例如个别院校举办的到养老机构进行慰问,个别活动比较重视声势与活动形式,导致老人们宁静的生活气氛被打破,严重影响了养老机构正常的管理秩序。

(三)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科学管理机制

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学生党员组织和参与的志愿活动缺乏足够的经费,学校拨付给志愿组织的资金根本不够活动的开展,使得很多活动中学生党员不得不自掏腰包,还有很多学生为了增加资金,不得不寻找商业合作,导致志愿活动冠以商业的形式,使志愿活动的公益性质降低。其次,高校缺乏专业的管理机制,对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激励不足,很多政策没有落实。

三、利用学生党员志愿活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策略

首先,第一维度主要是指校内外志愿服务管理机构,高校校内党员志愿服务可以分为党建活动志愿服务和学校管理志愿服务,而校外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分为大型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等形式,志愿服务管理机构也有很多部门,有的学校党办管理,有的学生会管理,有的社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是保证志愿活动的基础,进而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水平提供条件。

其次,志愿服务活动要按照大学生党员的年级划分,进而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效对接,如大一学生党员要熟悉志愿活动类别,大二党员学生要尽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与人员安排,大三党员学生要负责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管理与资金的筹备,而四年级党员学生主要针对就业和未来职业规划参与实践。通过对各年级学生的进行任务划分,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形式之一。

另外,还可以将学生党员按照专业进行划分。这种针对性的志愿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的代表,是先进团体的成员,高校要结合学生党员的专业和能力,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机制,相关部门要增加活动资金与政策支持,为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丹青,卢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探析——以嘉兴学院南湖学院为例[J].商,2015(29):93.

[2]刘玉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志愿党员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我志愿……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0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