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农村残疾人精准扶贫与增收途径研究

2018-11-14 17:48:32
长江丛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苏北残疾人培训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残疾人。“十三五”期间,就残疾人增收、就业的提升成为重要民生问题。“精准扶贫”则成为当前实现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举措。本文所提“精准扶贫”是指针对苏北地区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村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实施精确识别、帮扶、管理的治贫方法。江苏省现有残疾人479.3万,集中于400多万户家庭中,占全省家庭总户数的17.28%,当前残疾人人口仍以每年1.46%的速度增进。而农村残疾人口为316.5万,占江苏残疾人总数的66%;农村残疾人口虽占人口比例较高,但人均收入却相对微薄。据2008年统计江苏省城镇人均收入水平为12319元,农村为5276元,而农村残疾人家庭中仍存在7%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683元,4.2%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684元至944元之间。①至2017年上半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至27468元,而农村为12065元。②其中,苏北盐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5元,总量为苏北第二,全省第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32元,总量为苏北第一,全省第九。③而当前全省21.8万收入低于6000元的贫困残疾人中,亦绝大部分分布于苏北地区。在精准进村入户扶贫中亦涉及苏北5市14个县市区908个村的西南岗等6个集中连片地区。从以上数据比较,苏北城乡收入、农村残疾人的贫困程度仍相对低于江苏其它地区。

对于农村残疾人帮扶脱贫工作江苏省历年来均高度重视,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的意见》,2014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的意见》,同年并提出至2018年全面实现残疾人平均生活水平达到社会平均水平的80%的残疾人保障新目标;2015年围绕苏北重点难点,江苏省再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精神,紧密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关于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见》。以上出台政策均为提升苏北地区农村残疾人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但当前,农村贫困残疾人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仍不强,经济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瓶颈制约仍未根本消除,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增收问题依然成为苏北地区发展中的突出“短板”。

一、苏北地区农村残疾人扶贫、增收现状分析

2017年8月,课题组成员通过“走村、入户”,对苏北代表性地区农村残疾人家庭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如苏北沛县现有农村残疾人为全县总残疾人人数的78.4%。盐城市农村残疾人约为13194人。调研发现,这些农村残疾人多源于后天因病致残,因残致贫,近30%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像重度残疾人和老年残疾人,他们完全需要依靠家庭供养。部分农村残疾人因贫困居住条件恶劣,生存在破陋与危房之中。导致他们生活贫困的原因有自身原因,也有社会原因。

从自身原因来看,残疾、教育程度低等是致使大多数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主要因素。江苏省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为247.2万人,文盲率为51.57%。其中,如苏北盐城农村地区13000多名残疾人人口当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27%,特殊文化程度为0.33%,而中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率占该地区农村残疾总人数的90%以上。

从社会原因来看,虽然国家及政府出台相关帮扶与就业措施,但在实际政策的落实当中,大部分企业从自身发展及残疾人自身身体素质、技艺素质等综合方面考虑并不乐意接收残疾人,甚至名义上接收却不安排实际工作,不给予重视,甚至委婉拒绝。目前大多数农村残疾人多从事农业生产,非农业就业亦多为建筑、木工、修车、修电器、收废品等职业,由于就业层次低使得他们收入及消费水平也较低。如盐城市农村残疾人中从事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占4.5%,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亦仅占0.65%。

根据农村残疾人贫困的特点和帮扶需要,提高扶贫政策的瞄准精度,苏北地区采取以下扶贫与增收措施:

措施一:通过就业帮扶、政策扶持、建档立卡等工作,推动残疾人扶贫增收。针对年收入在6000元以下残疾人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发展短平快增收项目,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在落实基本保障的同时,通过增加其资产性、财产性收入方式,提高其收入水平。对部分只能从事辅助性就业的残疾人,实施“互联网+现代富民产业”,发展残疾人电子商务,帮助他们实现网络和居家就业创业。如苏北兴化市供销合作社通过为农村残疾人提供电脑、提供网上商店指导、提供商品货源等方式为农村残疾人增收开辟了新渠道。2015年兴化市供销合作社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中,近100名残疾人得到直接帮扶与支持。

苏北沛县,针对农村贫困残疾人亦建档立卡,采取了“创业合作社+残疾人+基地”的扶贫模式,全县建成15个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合作社,12个省县级扶贫基地及6个集中扶贫就业基地,直接带动440多名残疾人实现创业就业。在脱贫致富的方法和途径上,亦打破了传统的输血扶贫方式,采取了分类帮扶及“一对一”结对帮扶,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与销售服务,走上了“输血—造血—就业—创业—脱贫”的良性发展轨道,成为该地区扶贫工作的亮点和名片。

措施二:落实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工作。拔掉“穷根”的最根本之处,就在于加强农村残疾人的教育扶贫和文化扶贫。江苏省政府于201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明确提出,将推动实现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零拒绝”。同时,对农村残疾学生及家庭困难的残疾人子女在义务教育、中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阶段就读,优先享受免学费、免住宿费,学业上享受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补贴、困难补助等政策待遇;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均为苏北贫困地区农村残疾人接受教育、扫除文盲提供了机遇和保障。

措施三:加大农村残疾人的就业技能培训。江苏省2004年就曾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帮扶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农村残疾人纳入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为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培训的残疾人,提供培训及配套培训减免优惠。如宿迁市泗阳县依托当地相关职业培训学校,开办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招收来自不同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给予相关果蔬种植、花卉栽培、畜禽养殖等技术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集中学习或个别辅导的培训方式,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农业实用技术服务。同时免费对农村残疾人提供计算机、电子商务等相关技术培训,尤其“村淘”模式,推进了有条件的残疾人利用互联网创业,2016年全年共为225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提供了免费技能培训。此外,盐城市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方面首先采取了自控媒介的宣传和动员方式,向广大残疾人宣传就业培训信息。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就业情况动态管理,同时建立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信息系统,做到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以生产与手工劳动为主。④就业技能培训不仅使农村残疾人掌握了一技之长,更是其稳定就业,赢得承认和尊重的保障。

二、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及增收对策

从目前实际调研的情况,针对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实践和就业增收来看,苏北地区扶贫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亦为提升苏北地区今后农村残疾人的进一步脱贫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苏北地区各项扶贫措施相对聚焦欠发达重点片区和扶贫开发重点县。在扶贫过程中发现,尽管国家与江苏省政府每年都从不同的扶持视角加强对农村残疾人各项技能培训,但也很难做到完全把握市场,亦会出现偏离市场需求的情况。培训中难免也会存在忽略个体差异,导致培训效果差,影响残疾人就业。尤其农村残疾人接受培训后或实施自主创业中后续配套扶持和相应服务的缺乏,亦已成为导致残疾人培训后或创业中阻碍实现就业与生产增收的原因之一。调研中还发现残疾人扶贫工作中仍存在部分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残疾人扶贫工作扎实推进,甚至一些人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关键时刻,不畏党纪国法,打起国家扶贫款截留、克扣主意。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残疾人切身利益,也不利于国家扶贫工作的开展。

为了更好的做好苏北地区农村残疾人脱贫增收工作,加快推进精准扶贫,针对苏北地区在农村残疾人精准扶贫及其增收途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1)加强教育支持脱贫。真正响应和落实国家关于残疾人特殊教育发展相关政策,结合苏北地区及农村残疾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及其教育需求,在经济薄弱地区尤其偏远农村扩大教育覆盖面就地建设学前教育及相应的中小学特殊教育与各种技能教育,大力支持乡村特殊师资队伍建设,让农村贫困残疾人真正能够在家门口接受平等的教育,享受国家平等的教育政策和资源,做到在脱贫奔康路上不落一村一户一人,阻断贫困传递。

(2)培训项目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应结合社会市场需要、企业需要和残疾人个体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培训项目和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当下,创新是项目培训的生命力所在,创新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内容,通过采取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和创新理念,帮助农村残疾人熟悉和掌握多元的经营、管理知识与技能,以为残疾人就业和创业发展创造和谐环境。

(3)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残疾人共享、共荣、共建社会主义文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同样为残疾人发展提供了均等机会。该发展战略主要涉及江苏省的苏北地区,苏北地区在发挥区域优势并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应主动对接经济薄弱区农村残疾人的技能特色、主导产品、优势产业和基地,支持、鼓励有竞争力、有条件的残疾人扶贫基地或有能力的残疾人士“走出去”,扩大对外交流、开展境外投资与贸易,让“一带一路”这一伟大工程惠及更多有理想、有技能的农村残疾人。

(4)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更多商业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为有创业梦想的农村残疾人提供如低息创业贷款或提供免抵押等金融服务,以满足更多农村贫困残疾人创业发展过程中生产经营所需。

综上,在国家和江苏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准扶持下,已帮助苏北大部分农村贫困残疾人慢慢走出边缘状态,实现就业增收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当下,站在“十三五”起跑线上,基于十九大的召开,报告将“扶弱”问题纳入民生保障内容,不仅补缺了发展中之短板,也表明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与关怀,为民谋福、为民解忧,促进社会公平,同时亦为苏北地区农村残疾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自我全面发展提供了机遇与保障。

注释:

①刘敏.江苏省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西北人口,2008(06).

②2017江苏人均收入排行及最低工资标准排行情况分析[Z].2017-9-13.

③2017年上半年盐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苏北第一[Z].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2017-7-22.

④李林桐.对江苏省盐城市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5(05).

参考文献:

[1]张强,臧晴.新形势下农村残疾人扶贫模式与增收途经探究[J].文化学刊,2017(01).

[2]王建军,刘诚,李哲.全国农村贫困残疾人状况分析与精准扶贫对策[J].残疾人研究,2015(02).

[3]李林桐.对江苏省盐城市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5(05).

猜你喜欢
苏北残疾人培训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矿产勘查(2020年6期)2020-12-25 02:41:52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关爱残疾人
我骄傲
环球时报(2016-07-12)2016-07-12 07:24:56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工业设计(2016年1期)2016-05-04 03:58:18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28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