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梅 /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并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
(1)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快速转变。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较为适合自己身心特点的职业。目前,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有不少学生认不清就业形式,抱着依赖、等待的思想态度,完全寄希望学校推荐、单位选聘或依赖家庭社会关系。同时,他们将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一职定终身的观念浓厚,缺乏“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缺乏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的意愿、缺乏创业意识和勇气。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职业是人们介入社会的方式;大学生只有在社会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发挥自身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是就业决策的首要环节。很多毕业生,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更准确。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一方面是因为上学期间的主要精力用于学习和考试,缺乏对自身的思考;另一方面是大学生仍然处于成长期,心理尚未成熟,欠缺自我认识,不了解自己的天赋和性格,缺少职业定位。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引导学生理解兴趣、人格、能力、需要和价值观等概念的内涵。
(3)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获得能够实现自己就业目标和人生理想的能力。也就是说,就业能力不仅仅只是毕业时实现求职就业的能力,而且是保持工作与转换工作的能力,是作为社会人长期的职业发展能力。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能够科学的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高等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我省12所国门大学构成了沿边州(市)的文教中心,同时也形成了国门区域的文教中心。沿边高校作为我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与我国接壤的缅甸、越南、老挝等国具有极强的引领性和示范性。在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云南“桥头堡”建设实施的时代背景下,国门大学机遇与挑战并存。他们不仅承担着为边疆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的重任,同时还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保障国家安全、维护边疆稳定的历史使命。国门大学具有民族性、包容性、国际性等特征,向毗邻地区传播中华文化的优势,具有展示我国建设成就和发展形象的作用,发挥着直接向这些地区开展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示范作用。
在长期的跨境就业指导方面,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跨境就业理念中需就业指导课程承担的主要任务,一是让学生熟悉国家政策,提高国际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懂得运用有关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二是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积极适应职业角色和社会环境;三是了解就业素质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明确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自觉地维护权利,履行义务;四是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尽快适应社会环境,做好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转变的准备。
近年来,保山国门大学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具备了开展对外教育的较好条件。在国家日益重视沿边开放的大背景下,保山地缘优势突出,与周边国家相连相通,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亲缘关系,是云南开展华文教育较早的地区之一。树立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利用保山地缘相近、民族同源、文化相通的优势,加强与南亚东南亚的合作交流,努力成为向西南开放的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把加快教育的对外开放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推进教育国际化和就业国际化进程。
我省与东南亚诸国山水相连、文化相依、经济相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和推进,我们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交互、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社会互动日益密切。基于这一现实,迫切需要一批既熟悉省情又了解东南亚事务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到交流互通中去。跨境就业,一方面,使大学生学有所用,充分利用境外就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