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在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教育信息化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要求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整合信息资源,促使管理现代化;同时要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有效解决了高校学生数量多,管理人员少的难题,提高了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但目前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信息共享壁垒、管理者观念落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学校资金和政策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将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实现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促进教学信息化。
国内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建设,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不同高校之间学生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存在一下共同特点;
1、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普遍性
在目前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中,主要涉及到学生基本信息统计、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心理健康辅导、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与贷款管理、就业和考研信息整理等,如果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将完全束缚在这些工作中,但随着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出现,将这些信息都储存在系统不同的模块中,使得这项工作变得程序化、高效化、有序化。
2、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共享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学校软件研发队伍的不断壮大,学生管理系统的建设也逐渐完善,从最开始教学信息化建设、教务信息化建设、招生与就业信息化建设、学生信息化建设的各自为战,到现在基本实现学生信息共享。这不但让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变得清晰明了,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办公效率。各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关操作,并将修改后的信息及时更新,确保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各平台建设协同发展,提高信息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
3、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权限差异性
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将管理维护及信息数据的录入汇总进行分级管理,将系统维护人员设为超级管理员、学工处相关领导设为一级管理员、学院辅导员为二级管理员、学生为三级管理员。除了学生只能登陆外,其他相应管理员都有一定的操作权限,这样不但可以简化工作流程,而且还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虽然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实施和维护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面:
1、缺乏整体规划,各部门间存在信息共享壁垒
学生管理信息化主要目的是简化学生工作流程,打破学校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壁垒,最终实现学生信息资源共享。但在一些学校开展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整体统一规划,部门间各自为战,未考虑实际工作需要,大多选择现成的管理系统软件,这导致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致使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的严重浪费,无法实现学生信息的及时更新,从而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2、学生工作管理主体的自身素质和技术有待提高
随着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对学生工作管理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主体素质的普遍偏低,阻碍了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建设;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管理者认为会用电脑、无纸化办公等就是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此外,高校在引进新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后,缺乏对学生管理者的相关培训,管理者本身也不主动学习,进而使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
3、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和维护能力不足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载体是计算机软件,但目前很多高校在软件开发和维护方面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软件的研发方面,很多高校都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采取购买软件的方式,但这种软件只能满足某一方面的需求,不能整合全部资源,同时缺乏一支专业技术扎实,创新能力强的队伍;在维护方面,同样是聘用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维护,这不利于学生工作管理者自身素质和技术的提高,更不利于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长期规划建设。
新生报到工作是每个高校开学时的主要工作之一,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校新生人数从2000年的180万徒增到2015年的721.4万,大规模的招生也给学生报到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与之适应,学校领导审时度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逐渐引进了新生报到管理系统,在学生收到录取通书时,学生就可以根据通知书上的相关提示,进入新生管理系统填写自己身份信息、父母信息、是否申请贷款、缴费等相关操作,同时学校招生就业部门根据学生所填信息制作一卡通,新生入学时根据提供的身份证发放一卡通,放在在刷卡机上就可以显示分班、寝室、绿色通道、以及之前所填的信息,学生确认信息无误后就完成了新生报到工作,这大大提高了学生报到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学生一卡通是进出教学楼、寝室楼、图书馆等相关场所的关键钥匙,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应将一卡通与辅导员老师、学生家长以及学工处关联,实时掌握学生日常生活动态,根据一卡通的使用情况我们就可以大致分析出每位学生的生活轨迹;例如,根据学生在食堂和超市的消费记录,就可以判断出该生生活情况,这给社会人士资助贫困生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它会优化奖助学金的评比条件;此外,根据学生每天进入教学楼、宿舍楼或者图书馆的记录,我们可以推断出该生的学习状态。如果有一天在校内没有消费和刷卡记录,系统自动给学生工作管理者发送短信,两天没记录系统自动给家长发送短信,这为辅导员老师找学生谈话或者与家长沟通提供一定的佐证。
在一年一度的奖助学金、社会救助、副食补助、等的评审和发放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审批表、各种报表,采用评奖评优系统平台,快速上传有效数据,系统根据学生相关信息自动甄别处理,形成数据仓库,完全可以实现无纸化实现目的,这就大大节约了纸张,提高了效率。在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中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模块;如设计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学生可以登录平台向老师提建议,或者诉说自己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相关困难,老师看见后及时给予回复,这就避免了在现实交谈中遇到尴尬等问题,更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健康发展。
领导对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是科学设计规划、持久建设、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学生工作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此领导应加以重视。在前期调研和规划时,充分听取学校各部门的意见,整合学校现有的网络资源,除尘布新,学校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统筹学工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图书馆、校园卡管理中心、后勤处、财务处和宿舍管理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的部门,从而真正打破信息共享的壁垒,提高学生工作管理和服务能力,使学生管理工作变得高效化和现代化。
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除了具备日常的管理知识外,还应具备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只有不断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我们才能真正推进信息化建设。因此,要加大对学生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通过定期培训、学术交流,强化他们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真正使学生管理人员成为既精通学生管理、又精通互联网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软件和硬件的开发能力是高校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许多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相应的研发能力,软件和硬件均通过购买获得,但软件的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昂贵,让很多高校望而止步,从而阻碍了信息化建设,因此必须加强软件的研发队伍建设,通过优化人才晋升体制机制,改善技术人员福利待遇,培养一支立足本校,辐射全国的研发队伍,为学校信息化可持续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校的有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