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重视程度日益增强,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负面信息一旦传播,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高校的教学秩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形成,科学地提出针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一般发生在校内或校园周边,严重伤害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严重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秩序。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并不是偶然的,具有一定的预设和关联性,呈现出突发性、应急性的特点,高校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做好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应急预案,保证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形成主要是高校师生针对高校突发事件,从自己认识的角度阐述自身对于事件的观点和看法,进而通过新媒体传播引发社会及广大网民对事件动态的关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具有主体特殊性、观点自主性、传播快速性等特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主体一般是教师或者大学生,针对事件通过网络媒介发表自身的观点,但由于个人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层次差异,对于事件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是,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台,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极易引发网民的偏激观点,产生负面的论断,引发持续性的热议。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也容易在网络传播中被错误的理解,形成错误的舆论观点,导致事件朝着歪曲的方向发展,严重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对事件的科学判断。因此,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对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认识、处理和解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前,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危机意识较为淡薄,倘若高校发生学生突发事件,高校的第一反应和做法则是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本身,而缺乏网络舆论危机意识,没有重视网络舆论背后的负面作用和影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高校的一般做法是封锁消息、规避风险,维护高校自身的形象,却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大舞台,刻意地隐瞒或规避事实真相,不仅不利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而且导致突发事件信息不能正常的传播,网络上会流传歪曲、误导的真实情况的错误信息,严重造成网络谣言肆无忌惮的传播、人们滋生社会恐慌的情绪,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一般情况下,高校采取的是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好相关事件,避免事态蔓延。但高校却忽视网络舆论引导作用,因为伴随着互联网事业发展,网络舆论好比导火索,信息瞬时传播,一发不可收拾,导致网络舆情急速升温,严重影响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同时,高校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善后工作时,高校仅仅是给大学生精神的安抚,并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给予大学生真正的引导和帮扶,缺乏健全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由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具有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和较难预测的发展态势,因此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高校信息间畅通的沟通渠道有助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快速引导,有助于尽快地平息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有助于维护良好的高校教育教学秩序。但是,当前部分高校信息间的沟通渠道较少且不畅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信息获取平台。每个信息沟通渠道都是独立的个体、各司其职、各自为政;各个信息沟通渠道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缺乏有效地联通;单个的信息沟通渠道在搜集、处理信息时,普遍存在搜集速度比较慢、缺乏时效性。因此,高校信息间的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高校很难在第一时间掌握有效的网络舆论信息,不利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及时、快速地处理。
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成为衡量高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考察指标。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高校行政管理者面对学生突发事件的公关能力、应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针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高校在网络舆情监管方面还存在不足,对于突发事件事前始料不及,事中、事后高校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和处理;高校将重心放在学生突发事件本身,然而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关注较少;高校在网络共享平台建设层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高校要不断增强网络舆论危机意识,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一方面,高校成立应对学生突发事件领导小组,采用新闻发布会、官方媒体及时公布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进展情况、处理情况等,积极取得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性,有效地避免网络谣言、不实信息和虚假捏造信息的传播,保证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准确地掌握网络舆情的演化路径成为高校化解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关注点,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时刻关注社会舆论、高校师生对突发事件的观点看法、认识的倾向性、反响程度等,科学地预判网络舆情存在态势和发展走势,使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更有针对性。
为了更好地加强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高校要健全和完善网络舆论的引导机制,加强对学生突发事件的事前监督、监测和预警功能,实现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实时监控,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控制力,拓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覆盖面。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能力和识别判断能力。同时,高校要高度重视文化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宣传栏、学校网站、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观,做到不传谣、不信谣、实事求是、不歪曲事实。高校引导师生坚持科学、理性的态度,正确地看待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起因和发展变化。
畅通快捷的高校信息沟通渠道对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信息间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挥高校各个信息沟通渠道之间的沟通、协调和联动作用,使整个高校信息间的沟通渠道成为一个系统的网络舆论信息平台,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网络舆论的实时监控、分析和预测,实现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和控制的科学化、动态化。同时,高校加强网络平台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剔除虚假、不真实的网络信息和网络内容,对于每一个发言者的言论都要严格的把关,科学地分辨言论的真伪,并规范信息发布渠道和发布内容,切实营造一个纯洁干净的网络环境和网络空间。
当前互联网事业的迅猛发展,针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高校应该及时调查、处理事件,通过网络平台、官方媒体公布事件的真相、确保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信息的公开透明、真实有效。高校要不断加强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通过专题培训、学生突发事件模拟等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高校行政管理者公关能力、应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高校要充分利用高校网络共享平台,公开发布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起因、进展情况,实现网络信息的公开透明,有效防止虚假信息传播,有利于维护稳定的校园环境;高校要强化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监管力度,调节学生突发事件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情绪,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综上所述,高校要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加强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不断增强网络舆论危机意识,完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健全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完善高校信息间的沟通渠道,提升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充分发挥正确的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不断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切实维护高校的教育教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