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产生与发展

2018-11-14 10:55:16刘俞琳
长江丛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同志土地农民

■刘俞琳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①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不仅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之一,也是我们党长期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研究我们党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于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群众路线的起源与萌芽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就蕴含着十分重要的群众观。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当时唯心主义过分夸大思想和意识作用的错误观点,他们提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强化英雄决定论而弱化群众力量的观点,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出了:“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③。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建立国家政权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还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的日常生活。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民本思想。其中关于民本思想最早的表述出自于《尚书·夏书·五子之歌》中“祖皇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儒家将民本思想进一步发扬和壮大。在孔子和子夏的问答中,孔子问子夏君主能够成为君主的缘由,子夏回答说“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孔子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扬,这其实就是将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荀子将君民关系比作舟水关系,强调“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无论是鱼水关系还是舟水关系,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都肯定了“民”的重要性。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我们党的创始人就已经在关注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了两篇文章《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指出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强调了群众合力的不可抗拒性。1919年,毛泽东同志给《湘江评论》写的创刊宣言中指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紧接着在《湘江评论》后面几期的连载中,毛泽东同志又详细介绍了民众联合的必要性、重要基础以及实施的可能性。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纲领中不仅明确了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还提出要“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在会后不久,我们党就成立了中国劳工组合书记部,负责相关工作。1922年7月,中共二大不仅诞生了第一部党章,还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和《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强调要联合各个群体、要到群众中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这一时期,我们党领导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毛泽东同志先后于1925年和1927年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两篇重要的文章,深刻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与各阶级的属性,指出了农民群众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依靠群众的重要思想。这一时期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群众路线”的概念,但是群众观点已经在我们党中生根发芽。

二、群众路线的形成与成熟

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首先就必须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这其中就包括土地问题的解决。早在1924年5月召开的中共五大上,我们党就通过了《土地问题议决案》,分析了当时农民土地问题的严峻性以及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将耕地从剥削阶级的手中夺过来还给农民。1927年8月,八七会议上对党内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确立了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的重要任务和方针。1928年6月,中共六大召开,在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中规定的十大政纲中第七条就是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并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争取群众的支持,明确指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这次会议还专门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对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和使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概括了土地问题的四大特点,并着重指出了农民开展土地斗争的重要意义。随后,我们党就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等支持农民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通过立法确保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土地权益。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除了土地问题以外,我们党还非常重视政权建设,保障群众的政治权益,规定年满十八岁、支持革命的群众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考虑到当时群众的文化水平的问题,当时根据地还创造性地实行符合实际又极具特色的选举方法,例如让群众用豆子当选票投在代表候选人的碗里,以及让工作人员背着票箱去到偏远的住户收集选票。此外,在当时的根据地建设中,还推行三三制,确保各个群体都能够有自己的代表。

在用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利益的同时,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群众路线的理论体系。1928年,李立三同志在同浙江地区负责人谈话时,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个表述。之后,在由陈毅同志起草、周恩来同志审核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更是先后三次提到了“群众路线”,强调要依靠群众来解决问题、寻找出路。1934年,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更是将群众比喻为“真正的铜墙铁壁”,指出要取得胜利,必须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此外,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分别写出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和《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两篇文章,强调要做好领导者,就要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的重要报告中总结了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而其中就包括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刘少奇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着重阐述群众路线的重要内涵和地位。在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中先后二十多次提到了“群众”,并反复强调我们的党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的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同志在《部队工作要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报告中强调了群众路线在人民军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我们的党才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这样的拥护和支持下,我们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三、群众路线的发展与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先后于1950年和1951年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一方面,推行土地改革,消除了农民沉重的地租负担,使得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另外一方面,还非常重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成立了专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工作部门,通过两方面的工作切实践行了群众路线。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八大党章将群众路线明确写入了总纲,并详细阐述了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强调一定要坚决反对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现象。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要顺利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发动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这一时期,我们党在农村和城市都进行了重要改革,而这些改革的方法和思路是从人民群众中得来的。1978年,小岗村实行“大包干”。一年之后,小岗村粮食丰收。之后,中央专门下发文件肯定小岗村的做法,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同时,另一项改革也正在进行,那就是企业改革。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五十五名厂长、经理呼吁——请给我们“松绑”》的文章。这篇文章发出后不久,福建省就出台了一系列给企业放权的措施。1984年5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从生产、销售、人事等十个方面增强企业的自主权。这些做法正是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实写照。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讲话中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使我们的传家宝”④,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正是对我们党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扬。之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体系。新时期,我们党反复提醒我们的党员干部要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2012年12月,我们党颁布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一条就规定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到基层向群众多学习、多了解情况、多征求意见。2013年和2014年,我们党分两批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并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⑤。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2).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04.

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⑤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9(2-3).

猜你喜欢
同志土地农民
我爱这土地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OVER THE RAINBOW
汉语世界(2020年4期)2020-08-11 08:38:16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02
严良堃同志逝世
人民音乐(2017年7期)2017-07-19 13:03:04
分土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