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冬梅 蔡成琛 陈光东/昭通卫生职业学院
社区康复,或称基层康复,是指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民政人员、卫生人员、社团、志愿者、残疾者本人及其家属参加的社区康复系统,在社区进行残疾普查、预防和康复工作,使分散在社区的残疾者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它是“为残疾人康复、机会均等、减少贫困和融入社会的一种社区发展战略”,需要患者、家庭、政府及多部门的共同协作。
2016年《“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方案的实施后,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得以更加积极有效的开展。《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残疾人康复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康复服务体系、多层次康复保障制度,普遍满足城乡残疾人的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0%以上。而在主要措施中要求完善多层次的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实施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实名制培训。建设中国康复大学。开展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提升残疾人康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将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将社区医疗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及指导方针中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们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同年,云南省发改委发布的《“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州(市)重点(中心)医院和县级中心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完善健康服务及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在此基础上云南省政府编制的《云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明确要求: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无障碍设施.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着力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强儿童医疗、妇幼保健、慢病管理、康复医疗、护理事业等薄弱领域建设;加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指导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等。由此看来康复医疗服务越来越受重视,根据个人实践研究,就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社区康复发展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在社区康复建设中,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大康复宣传工作,从转变思想观念上着手,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社区康复服务建设中。增加资金投入,改善社区康复服务设施设备的同时提高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储备,以提高社区康复服务水平。将社区康复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体系中,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康复医疗服务,使社区或家庭能充分、便捷地享有综合性的康复医疗服务。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区康复服务对象不仅仅是残疾人,还包括慢性病患者,老年人,而且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资金等,推进社区康复服务建设,重点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辅以理疗和运动治疗,将康复医疗和养老体系相结合,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是积极、有效的措施。
社区康复医疗小组建设是发展社区康复医疗服务,提升社区康复医疗服务水平的基础保障,主要由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针灸推拿师,护理人员,护工等共同组成的医疗小组。小组成员涉及广泛,能综合应用专业学科知识为患者进行评估诊断,并且拟定系统的康复治疗方案,实现身体功能,心理功能,职业等全面康复。
普及康复知识教育,开展社区康复系列公益活动,让公众参与到康复服务事业中。积极筹建慈善机构,调动社会力量帮助各类功能障碍者。针对各类功能障碍者,提供相应职业岗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及早实现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