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均/重庆科技学院
目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研究比较热门,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学习空间功能分区的研究方面。国外研究比较成熟,而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设计理念和实际设计上,受经济状况、学科设置、传统建设等因素影响,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空间功能的单一性、空间布局相对封闭、空间氛围过于严谨和空间缺乏科技体验等。本文在分析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建议和措施。
国外高校在学习空间场所的设计实践上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建设,在图书馆学习空间互动空间设计和建设上也有许多好的方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纵观国外高校图书馆生态学习空间互动空间设计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随着高校教学从教师为主的“指导型范式”向学生为主的“学习性范式”转换,作为公共空间的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在空间上应当以一种开放的状态吸引学习者进行共享,为学习者创造更为自然互动学习的机会。
伴随着新兴科技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诸如3D打印、VR、AR、可视化视频实验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国外将这些新技术运用在了高校图书馆生态学习空间的设计和实践中,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交互体验,提升新技术互动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有研究指出国外高校图书馆提出要创建高质量的图书馆空间,该空间既能有助于用户安静思考,又适于团队合作,以支持合作式学习的开展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共享性建设上,国外高校注重实践多元化的、不同类型形式和功能的共享学习空间。
一是空间功能的单一性。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存在学习空间功能单一,往往局限于强调阅览功能,空间缺乏包容性和复合性,无法满足学习空间所需要的交流、沟通、分享等功能,极大的降低了空间的利用效率。二是空间布局相对封闭。以阅藏为主的布局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结构的普遍特点,学习空间设计的开放性不够。在开放时间、空间利用、资源的获取上,传统的图书馆学习空间无法满足不同学习者不同需求,限制了学习者开展学习交流的活动,较难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灵感。三是空间氛围过于严谨。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设计比较单调和拘谨,比如互动交流局限在阅览室,又如缺乏休闲交流空间等,无法满足高校师生在进行生态学习空间时对可自由交流环境的需要。四是缺乏科技体验空间。在文献查询和调研中,笔者也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对于信息技术交互体验的学习空间设置意识较淡。然而,当前随着科技发展的迅猛,加之高校学生对于新兴事物尤其是信息技术、大数据应用等知识的学习渴望,在互动空间中纳入技术交互体验和应用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急需的。
高校图书馆为了构建功能强大的学习空间,应该协同相关学院和部门,共同构建学习空间。学院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会提出更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空间设计理念。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存在封闭性,为了提升学习空间的服务性,满足学生对学习空间的多元化需求,必须提升其开放性。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的学习空间氛围都比较严谨,这限制了读者们对交流等一些开放些的需求,为了改变这种氛围,高校图书馆需要努力营造学习空间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高校图书馆学习构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特别是国外的学习空间构建,已经能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构建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学习空间,但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国内的研究,我们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要加强部门之间协同关系,进一步提高学习空间的开放性,努力营造空间和谐,洽的学习氛围和创建丰富多元化的科技体验空间等建议,这为高校图书馆的学习空间构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