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2018-11-14 23:12陈黎贞
戏剧之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中华校园

陈黎贞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我国的优秀经典文献作品中,同时也对中华民族的思想、价值、行为、伦理规范、风俗习惯等有很大的影响。校园是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所以在新时期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中很有必要。习近平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命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基础”,新时期下必须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促进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

一、中华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的重要性

(一)传承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需求。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逐渐变成了地球村,而网络文化及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所忽视,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青年一代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而学生则是青年一代的代表,其本身承担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所以在高校校园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校园文化建设需求。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办学风格、办学理念、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师生凝聚力,使得学生在无形中得到文化熏陶,有利于学生的良好成长。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十分紧密的关联,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植根于传统优秀文化,因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可以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这对于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有良好指引。

(三)学生长才需求。对于高校教育,不应该仅仅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高校学生可以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念,要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高校学生的思维都十分活跃,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思想价值会逐步成熟,而在高校教育期间,更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其融入到校园中,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健康成才。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遇到的瓶颈

(一)存在走过场现象。新时期下,虽然高校逐渐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作用,也都在学校开展了相应的传统优秀文化进入校园的宣传、教育活动,但是在具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走过场情况,使得学生无法积极的参与到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中,实际效果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难以深入学生内心,无法充分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育人作用。

(二)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在当前的高校教师中,大多是分科、分专业的人才,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比较沉重,在实践中很少有时间、精力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致高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缺乏良好的师资储备。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进入校园活动时,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统一性,高校开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缺乏规范、系统,课程散乱、取舍严重,不管是内容选择,还是在课时安排上,都存在拿捏不到位的情况,从而极大的制约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校园的渗透。

(三)传统文化教育边缘化。从当前高校校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看,还存在教育边缘化的问题,一方面受以往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高校教育中,依然存在重成绩、轻文化的情况,加上传统文化教育教师的缺乏,高校大多会围绕应试教育内容有选择的进行传统优秀文化灌输。另一方面,高校在高排名、高就业率的思想影响下,学生忙于考虑各种证书,忽视了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的途径

(一)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同高校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其发展路径应该遵循“继承、弘扬和创新”的原则,通过本校师资力量以及本土的传统文化等优势资源,建立相应的传统文化研究工作办公室,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共享和共学传统文化,其形式包含社团组织和国学兴趣小组等。高校还能使得自身的智囊库得到充分的发挥,让相应的学者穷尽其才思研究传统文化,并鼓励他们积极筹建关于传统文化领域的相应研究所等,同时,通过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和研究课题等不同形式形成良好传统文化研究氛围,这给校园的传统文化建设带来科学依据。

(二)坚持教育规律,提升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的效果。在将传统文化推进校园的时候,应根据具体状况遵循一定的教学教育规律,科学有效的把握高校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设计相应方案的时候,对于内容选择的形式、科学化和方式等多元化进行密切的关注,不能因为一味的贪多求快,就不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区分,并且坚决避免套用同一种模式机械性的对学生灌输。

(三)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不仅给传统文化走进高校带来一定的机遇,同时,还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此时,我们应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以及传承。不同的高校应通过积极的高姿态迎接互联网,使得互联网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进而科学有效的构建一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作平台。同时,通过互联网+传统文化传承网络传播新态势占领传统文化网络传媒的传播、宣传以及传承等主阵地,通过网络传播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受众面进行很好的扩大,最终科学有效的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时代感以及互动性等。

(四)坚持生活化原则,促进传统文化进入校园。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应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良好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理性的看待、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传统文化生活化教育中,引导学生掌握待客之道时,可以将现代公共场所举止、行走等礼仪讲解给学生,通过“细枝末节”的教育,逐步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的实施保障

(一)创设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最为直接体现校园文化的因素为校园环境,在校园中,每一处环境均能很好的传递学校思想和表达文化,同时,学校文化环境能通过无声胜有声的方法骐达教书育人作用,很好的感染和熏陶同学,使得学生的心灵变得更为丰富。文化追求和精神追求为一所校园留给学生的最终财产,其属于流淌在学生生命中精神血液。在中国高校中,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儒家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如学生佩戴的胸卡,正面为校名和校徽,反面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学生每天都需要佩戴胸卡,这样每天就会同这句话照面,并渐渐的背下和理解其深意。校园文化阵地是高校教育必争的一块阵地,如果真、善、美无法占领,必然会被假、丑、恶而占据。

(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延。传统优秀文化进入校园既有担忧之声,又有排斥之声,校园作为教书育人的圣地,应该在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外延。如高校在引入国学经典时,不能跟风走,要结合校园自身实际,打造自身的文化特色,高校要充分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并不是简单的背诵诗词古文,也不是简单的穿唐装汉服,而是真正的将中华优秀文化内化为大学生的品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宝藏,进入校园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正气,所以高校要配备良好的师资队伍,并构建相应的考核体系,通过朗诵、表演、实践等多种途径反映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程度,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成为一种精神延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中,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的渗透,不仅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同时也可以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校园中,还可以对高校学生进行良好的熏陶,引导其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这极大的促进了高校学生的今后健康发展,满足了社会各界对于现代化优秀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中华校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