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丝绸之路乐舞回望

2018-11-14 23:12魏燕鹏
戏剧之家 2018年26期
关键词:乐舞舞剧民间舞蹈

魏燕鹏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33)

一、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记忆。”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致使西域与中原的交往日渐频繁。《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座、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汉代的龟兹曾是西域诸国中最大的一个绿洲王国,佛教传入西域后,它很快成为丝路北道天山南部地区一处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古籍记载魏晋时期龟兹已有上千所佛塔庙宇,随后在库车、拜城等处又开凿了大量石窟。壁画中描绘的佛像、菩萨、梵天、比丘和比丘尼,以及众多的天神和诸天供养等构建了一个绚丽而奇妙的佛国世界。在壁画内容与布局上,贯彻了浓郁的宗教哲理,透露了当时的佛教发展和社会状况。

丝绸之路的对外交流在唐代达到顶峰,许多唐诗均有所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胡旋女》便将胡旋舞描述得惟妙惟肖:“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中国的乐舞开始向海外传播扩散,走出国门,实现了文化输出。明清时敦煌乐舞文化又以静态的壁画形象通过基督教传士和俄、英、美、法、日等国探索家掠夺式的粗暴方式进行传播。

二、筚路蓝缕 玉汝于成

丝绸之路随着朝代更迭变迁,与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出新,以适应时代需求。由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升温,原本流变于传统生活的舞蹈得到了大力的保护与发扬。如近现代史上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这部舞剧最大的艺术成就就在于它在“复活”敦煌壁画舞蹈形象的同时还创建了一个自成一派的“敦煌舞”体系,彻底改变了过去中国民族舞剧只以戏曲舞蹈为基础的做法,使观众耳目一新,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整部舞剧又融合了中国古典舞、敦煌舞、印度舞、黑巾舞、波斯马铃舞、土耳其舞、新疆舞等各类艺术形式于一身,为敦煌题材类的歌舞注入了新的思路,新的活力,使得敦煌题材类的歌舞更加多元化。

另外,针对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的传承问题,政府特别设置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这类“原生型”的乐舞传承人提供了传授技艺和维持生计的平台及途径。这些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人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将最正统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带入课堂,为原本固定而刻板的校园舞蹈课程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这种“活态传承”的方式是当下最广为流传的民族民间舞蹈传承方式,如福建省闽南地区男女老少皆爱的“拍胸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存在,这种舞蹈主要是通过“打七响”的方式,来表现出闽海之滨人民特有的豪爽干练的气质。被誉为闽南地区传统民族文化“行走的活化石”。

三、岁月变迁 丝路永存

笔者通过纵向对丝绸之路上各个时期舞蹈的诞生思想和知识体系进行浅显梳理,同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另一方面,也算为全民健身另辟蹊径,因为目前社会上最广为流传的广场舞其实最早来源于民间舞蹈,包括少数民族的舞蹈,而这些舞蹈均来自于丝绸之路上的乐舞。因此,丝绸之路上的舞蹈充分满足了大众渴望娱乐的内心需求和现实需求,为大众寻求一种和谐的相处之道提供丰富资源。

丝绸之路乐舞的发展如何继续,需要的是后来者的创造和勇气,我们必须要将丝绸之路上的民族、文化及宗教建立起各种联系,将各类歌舞文化悄无声息的编织交融在一起。这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发扬勇于探索和愿意担当的精神,奋力将未来将丝绸之路上的乐舞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结构完整、形式多变的新型乐舞文化体系,在中华民族舞蹈文化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世界舞蹈文化贡献中国力量 ,这些都是未来需要我们去务实的具体工作。

四、结语

综述,丝绸之路上的乐舞艺术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动态发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也是艺术与生俱来的发展规律。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做好艰苦卓绝付出的巨大决心。正如戴爱莲先生所言:“今天的中国,一定要有中国特色的精神,中国特色的文化和中国特色的舞蹈艺术。”

猜你喜欢
乐舞舞剧民间舞蹈
百科全书舞剧
龟兹乐舞
舞剧《瑞鹤图》剧照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