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轩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16)
美国特鲁多医生的铭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一直被医学界所信奉。在许多人眼中,医学界一直有其高尚且神秘的色彩,医生的工作崇高而伟大,仿佛救世主一般无所不能,所以出现了如今一旦失败就归咎于医生之责的局面。面对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状况,纪录片《人间世》横空出世,节目将镜头对准上海各大医院的普通医生和病患,通过十集的内容展现真实的医生工作情况和病人治疗进程,直面社会转型期的现实问题,不避讳死亡与失败,坦诚的将医院中的人间世态所凝结并展示在观众面前,以完全客观的视角讲述了真实的生命故事。
《人间世》的导演周全年纪尚轻,却参透生死。他表示:“因为人生四苦最为集中上演的地方便是医院,在医院才能看到最真实的人性。”,医院犹如一个小型社会,每天上演着数不尽的悲观离合。如今医患矛盾的发酵和激化现象严重,对媒体从业者来说如何缓和社会纠纷是个棘手的问题。
据悉,《人间世》节目的整体拍摄时间超过两年,在前八个月中团队并没有完整拍摄一个病例,而是一直严格按照医学规范模式跟随专业医生“实习”,细心的节目组还为拍摄器械特别定制了防护服,宗旨就是把对正常手术的影响降至最低。
该团队对自身要求苛刻至极,制定了多条铁律,摆在首位的就是拍摄过程绝对不能干预治疗,团队要求每个人都不能参与医生和患者的商议与决策,每个镜头都不能摆拍,必须遵循百分之百的事实。因为无法预先估测事件走向,所以拍摄不能提前策划,这就为团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除此之外,麻烦亦是随处可见,预料之外的突发状况随时爆发,比如家属情绪转变突然通知中止拍摄计划,于是镜头必须废弃等……好在团队不畏困难、坚守了下来,才呈现了这部有口皆碑的佳作。
为了这次创作,前期的八个月准备时间可谓充足,而一年多以来拍摄过程中的贴心和责任感才是最好的利器,一举收获了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在拍摄中,团队在医院多处张贴出了“拍摄肖像权同意书”的公告,充分考虑了每一个人的权利,彰显了“医门虽多疾,心中有大爱”的情怀。因为医院环境复杂,人流量大,而镜头的选取又存在较大的随机性,所以难免有不愿意入镜的人被收入镜头,但这些人可以随时和节目组沟通,如若要回避镜头,节目组就会最大程度的保护好你。《人间世》通过规范的处事方法和细致的思考方式,不仅建立了和医生的信任、和患者的信任,甚至建立了和陌生人的信任,可言之,本纪录片思路严谨,在能力范围之内将人文关怀做到了尽善尽美。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曾谈论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则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人间世》致力于诠释生命百态,通过尊重事实的阐述方式,为观众打造真实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团队在前期准备到后期呈现的过程中,都最大程度的实现了精神生产的准确性。在这项特殊的、客观的、感性的、有目的性的、有倾向性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中,团队的所作所为无疑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意识形态性。整个团队透过不惧艰难困苦的实践,完成了高质量的精神生产,不仅使其作品具有了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也让受众体验到了无法触及的行业领域,感受到了新的精神文化。
马克思曾指出:“人民历来就是什么样的作者‘够资格’和什么样的作者‘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正是因为将基本点立足于人民大众的所需所想,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文艺理论才会被群众所簇拥和喜爱。《人间世》的创作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人性化,节目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充分考虑到了群众的利益,绝不触碰人民的隐私区域,给予人民群众最大的尊重和敬意,且与人民群众平等相处、心与心交流,以获得绝对的信任,于是让普通人安下心来,甘愿成为作品的主人公,而后又完全交给人民群众去评判,才使文艺作品成为真正人民大众的作品。这部《人间世》因为有了稳固的基础、通力的实践和思虑周全的人文关怀,才成为了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庄子在《人间世》中表述了自己心目中为人处世之道,这部纪录片以其为名,运用庄子的人生哲学,在医院这一典型场所中透视人生,体味情与理、爱与失、生与死的对立统一。
《人间世》作为纪实类真人秀,大胆的抛除了“秀”的成分,强调了纪实的部分。本片冷静且客观的还原医院中各事件本身,但是“冷静”并非等于“无情”。节目的可取之处在于它“不刻意拔高”和“接地气”,被拍对象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病患或家属的行为和话语都忠于事实、抵制虚伪,所以才具有贴近现实的质感和温暖人心的力量。
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观点之一可被归纳为:艺术作品要从生活中来,并要能回到生活中去。只有尊重事实的作品才能够被人们接纳,成为普罗大众口口相传的作品。因此文艺创作过程必须立足于“现实的人”,而不是费尔巴哈笔下“抽象的人”,这样的人物才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通过记录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才能让受众有充分的代入之感,沉浸于其中而产生新的思考。例如在第二集《理解》中,节目就另辟蹊径,记录了救护车上医生、司机和担架员的日常生活。这是每一辆救护车上急救小组的缩影,但却并不为大众所知,通过贴身拍摄,既记录了这些特殊医护人员分秒必争紧张的生活和工作现状,也投射出了目前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的问题,进而强调了需要“理解”的主题。
《人间世》描绘了中国医生的风骨,展示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更传递了人间暖意,毫无疑问是一部达标的纪录片。《人间世》的内容既没有刻意的渲染,也没有浮夸的宣传,唯用真情打动人心。该作品体现了纪录片人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不仅准确无误的切入了社会热点和难点,更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深远的人文意义。现在的文艺创作风气不甚乐观,大量作品多以“博眼球”的假大空形式遍地盛行,而《人间世》形式低调但内容实在,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时代主题遥相呼应。
此部纪录片相较于同类型作品略高一筹的地方,除了真实,更多的则是有勇气“承认失败,直面沉痛”。诚然,医疗并不可能是完美的,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现代医学的发展也远没有到包治百病的程度。医者虽仁心,但起死回生的片段却不能每时每刻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药到病除终归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人们必须承认的是:医院、医疗和医护人员确实偶存遗憾,实在难以圆满。《人间世》完全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完整又客观的陈述事实,哪怕是血淋淋的失败的事实。在第一集《救命》中,开场便表现了两场失败的抢救案例,心电图渐平的失败场面直击观众内心,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医护人员拼尽全力却无力扭转局面,医疗实例残忍至极,但救死扶伤的情怀却毋庸置疑。中国观众历来都有“大团圆结局”的审美要求,但《人间世》没有迎合人们的心理预期,打破了固有模式,记录了医生经历抢救失败后豆大的汗珠、落寞的眼神、黯然的背影,在生死一线的现实面前,医生也会烦躁、感慨、甚至无能为力,真真切切的“痛感”从片中传出,直抵观众心脏最深处,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看体验,虽然“痛”却不麻木,这种“痛”更像是融入血液,在人们的灵魂中游走。
《人间世》采用了别具一格的方式,以“痛”触人,作品开门见山的表现了失败场景,独具卓识的塑造了医务工作者的立体形象,也对人们理性化对待医疗救治提出了更高要求。该作品不仅有承认失败的胆识,也有被人民理解的信心,最终形成了病人、家属、医生达成一致的和谐局面。
纪录片代表人物格里尔逊犀利的指出:“纪录片不仅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还是敲打现实的一把锤子。”所以广大媒体应该把握好手中这把“锤子”,力所能及的迸发灵感、敲击现实。目前我国医疗制度不够完善,医学资源分布差异明显,医生工作强度非常之大,却经常被各种误解、冠以恶名。医患纠纷成为了典型的社会问题,“医闹”事件时有发生,很多时候媒体敢怒而不敢言,但《人间世》就没有规避敏感的社会问题,直戳时代的要害,触碰社会的症结。虽然片中包含失败,但“失败”和“失误”的区别必须分清,医生并不应该承担莫须有的罪责。本片呼吁人们客观看待医疗问题,增加病人及家属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与理解,并用真挚的画面和真切的话语成功的将观众引向理性的一面,使大众回归理智。《人间世》剥露了被外界妖魔化的一面,还原了恪尽职守的医生形象。在第四集《告别》中,面对一个又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医生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保证病者有尊严的离去。虽然生命有长度,但是医生可以让病患的体面程度无限扩展,从而保证患者感受到临终关怀的温度。当这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时,所有的刻板印象都不复存在,受众触碰到了被高度还原的医务工作的真相,体验到了人性的善。
《人间世》不仅调节了医患关系,每一集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医疗知识,节目贴心的参杂了一些三维动画呈现在屏幕之中,起到了教育功能。不同于商业作品的价值导向,该节目的最大受益者还是观众本身,不仅走进了医生的生活,也强化了自身的医学知识,这和其他作品的以娱乐功能为主有着显著的区分。
我国一直倡导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在《人间世》推出之后,新媒体平台上引发群众热议。面对片中真实的医疗生态环境,大家纷纷开始换位思考。可以说,在医患关系敏感的今天,纪录片《人间世》跳脱出了花样噱头的怪圈,真真切切的为促进医患和谐做了实事。节目将“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完美结合,维护了社会健康系统的正常运转模式,推动了社会的向上发展。虽然《人间世》展现了一个不甚完美的真实世界,却唤起了无数人对医疗从业人员的理解之情,可以说节目很好的完成了既定使命,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观看反应。除受众之外,本作品将高度上升为呼吁整个社会对医疗问题引起重视,甚至实现医疗行业的改革,这对于纪录片自身来说难能可贵。《人间世》不像医疗类电视剧一般将医生神化,也不像新闻报道那样表现医患强烈冲突,而是通过纪实的力量感化大众,触动社会,所以才有资格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现象级话题。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观念中,文学艺术,属于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所以要高度重视文艺作品的政治功能与思想倾向。《人间世》以热门话题医疗问题为核心,采用全景式的呈现手法,组成了一部兼具传播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人间世》的视野容纳极广,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倡导人们构建和谐的医疗关系上,而是从多个角度表现生命层次,启发观众正确认识“生、老、病、死”这四个字的真正内涵。在第三集《团圆》中,年仅25岁的焦俞不幸在华山医院过世,他年近花甲的父母经过慎重考虑签署了遗体捐献同意书,两位中年人哽咽的在镜头前表示:“将心比心,希望别的家庭不要再承受这份痛苦!”团队拍摄下了捐助的整个过程,取名《团圆》也是意味着一种人间的大爱,虽然家庭缺失了一名成员,但是从另一层面上却完成了生命的轮回与团聚。当前我国自愿遗体捐献的数量并不算多,片中的例子是对人们最好的教育,虽没有强求的意味,却足以让人们品鉴生命流动的色彩。在流传度最广的第九集《爱》中,26岁的患癌妈妈张丽君强忍病痛,始终保持乐观,还在生命的倒计时中诞下了自己的宝宝。虽然这种牺牲自我的模式不被大众所倡导,但母爱和恋人之间的爱情作为世间共通的情感被所有人感知、接纳。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就是一部形象真实断代史,纪录片所记录的不仅是现在,更是转瞬即逝的历史。《人间世》立足于当下,从当今社会问题入手,不仅能够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解决眼前困顿,也可以为后人解决同类型问题提供指向性方案;为人们的内心建构价值、填充力量,更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作品才是时代所需,才能引领大众,创造和享受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