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作文说起

2018-11-14 21:28□高
杂文月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下雨天面具想象

□高 伟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写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我写了下雨天妈妈给我送伞的故事:有一天,下大雨,我忘了带伞。放学时,我正发愁,突然看到大风中给我送伞的妈妈在校门口等我。凄风冷雨中,我的心中泛起一股暖流。那篇作文得了高分。但那个故事是我编造的——我臆想出了一个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应有的行为与做法。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小学时代乃至中学时代,不知不觉受到这样一种灌输:自己说话做事以及作文,必须先确保意识是正确的,是充满爱意和善意的——至于其内容真实与否,并不重要。

前不久,我儿子中学期末考试,作文题目也是《我的妈妈》。我去开家长会,看到了儿子的试卷。儿子写的竟然也是我去给他送伞——见我冒着大雨给他送伞,他激动得差点哭了——更有意思的是,儿子在作文右边的空白处给我留了言说,那是瞎说的,让我别信。我笑了,仿佛回到少年时代。

曾与一个小学校长闲聊,她说,在她的学校里,一写关于慈母的作文,竟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写下雨天妈妈去给自己送伞,真是搞笑。其实,这里面有不搞笑的成分——为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那么贫乏?为什么孩子们习惯于将胡编乱造等同于想象?所有的问题归于一点:我们习惯于把孩子教育成“做正确的自己”,而不是“做真实的自己”。

是的,我们的教育,是从“做正确的自己”开始的——这就是我们人之初的启蒙。这个启蒙有好处,就是会把我们培养成一个有教养的人;这个启蒙有个坏处,就是让我们把真实的自己弄丢了。而且,等长大后,我们甚至把那个正确的自己当成了真实的自己。“正确”是我们脸上必戴的面具,这面具戴久了,就长在我们的脸上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在单位里,说着该说的话,做着该做的事。几年前,我看到一个亲戚家的女孩子,在几家人聚会的酒席上,不说话,大家让她敬酒,她也不敬,挺实诚的。前两天,我看到她也开始端起酒杯,说着老早在心里想好的祝酒词——亲戚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或许他觉得自己的孩子终于长大了懂事了。但我明白,对那女孩子而言,虚伪的成人比赛的发令枪已经打响了。

与真实自我的背离,是人格分裂的开始。而自我的分裂,是会让人疯狂的。人与自我的分裂越严重,内心的冲突就会越强烈;到最后,假装的文雅会变成癫狂的另一种形式。癫狂与文明,就这样以极其荒诞的方式并存。

为什么会分裂?因为世界是按照真实的逻辑运行的。我们的身体与心灵,以及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是真实的接触,而不是你想象的正确的接触。我们自以为的那个正确的自己,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认为的那些正确的别人,也是不存在的。真实的世界,纷杂且坚硬,按照自然规律运行,没有所谓的正确和错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然规律是冷酷的,它在高处剔除着一切虚伪的正确和我们内在与外在的不真实。善恶并存,甚至罪性大于善意的人类天性,藤一样缠绕在现实之树上。它无解,悖论,亘古如斯。它不倾向于具体的某个人,在本质上视每个人为尘埃。所以,当我看到不知真相的人们,与这个真实世界的隔阂——仿佛看到一个不穿衣服的孩子在冰天雪地奔跑。

有学者评价王小波说,他的智慧来源,无非是尊重一个人所应该尊重的基本常识。一语中的,而这正是许多人所付之阙如的。香港知名主持人梁继璋曾给即将成人的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一点说好……我是你父亲,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他还说:“没有人是不可以代替的,没有东西是必须的。”我知道,这“还是早一点说好”的东西,就是真实的人性和现实的社会,而不是正确的虚饰。

我足够老旧的时候才知道,回归常识,是最受用的自我教育。因为,人的最大智慧就是对常识的尊重、了解以及实践。维特根斯坦说:“神秘的,不是世界是怎样的,而是它就是这样的。”“世界是怎样的”可能是我们想象的它应有的样子,“它就是这样的”却是一种实相,它不会以你的主观意志而变化。真相或许是见血的,甚至是连皮带肉的那种,但我们也要尊重它——虽然我们看到的和能了解的自己和世界,不到冰山一角。

猜你喜欢
下雨天面具想象
下雨天
快乐的想象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面具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如果
下雨天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