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我们学语言实际上是在学蕴含在这门语言中的字词句篇章里面的文化,如果我们简单地停留在语言本身,一味地给学生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就会让学生形成“汉语思维+英语形式”的不良学习和思维习惯,还有可能让他们今后在实际交际中遇到文化冲突。所以教学中必须要渗入文化知识。
学习英语必须先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不然会闹笑话。举个例子:我们中国人见面的问候语是“吃了吗”,而英国人的问候语则是“天气真好,是不是?”这就是典型的文化差异。如果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没有了解到英国人打招呼的文化知识,而是想当然的用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去问候英国人“吃饭了吗”,他们会很纳闷,认为你想请他吃饭。
刚刚这个例子是口语中出现的文化差异,另外,在英语听力和阅读中,熟练掌握文化背景知识也很重要。比如当听到这句话:“You aren’t likely to get a A. And you should make up the homework that you have missed.” 我们应该知道在我们国家常采用百分制打分,而国外都是用A,B,C,D打分。
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同样也会给阅读理解带来困难。如:“比如这句阅读材料“Smith liked to build castles in Spain,but never succeeded in anything.”中有个习语“Castles in Spain”,字面意思是“西班牙城堡”,事实上这个习语源自于欧洲,过去欧洲人以为西班牙既盛产黄金,风光秀丽,同时又是一个罗曼蒂克之地,所以译为“世外桃源,空中楼阁”,在这句话里的意思是“白日梦,空想”。
以上几个事例都表明文化知识在英语运用中的重要性。一位美国语言学家曾经说过:“仅仅掌握了一种语言,并不意味着能完全同使用该语言的人进行交际。”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时时刻刻传授英美文化知识。
在课堂上,除了教会学生句式,语法,词汇等等外,还应该对教材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如:在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习惯一日三餐吃热食或者熟食,而西方人的早餐和晚餐更偏向于冷食,因此,中西方用餐的餐具也就不一样,教师可以穿插讲解西方餐具的使用,让学生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另外,外语教师要注重英语习语的讲授。英语习语是英文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和其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比如:“under the weather” 不能翻译成“在天气下”,而应译为“身体不适”。所以,想要了解英美文化,也可以从学习英语习语入手。
课堂是渗透文化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
作为老师,我们可以组织各种活动来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说,布置每个学生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英语读物,然后按照书名,作者姓名,主人公肖像,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的读后感等信息制成“某某的读书推荐卡”,在班上展览,学生之间可以交换图书。这一活动能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查找资料,对比东西方国家在饮食,天气,生活方式,老人日常生活,孩子等方面的异同。例如,西方有句谚语:“Eat breakfast like a king,lunch like a prince,and dinner like a pauper.”相当于中国的老话“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H. Douglas Brown在他的《语言教学原则》一书中曾说过:“每一种第二语言的使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文化化……使用外国语则会引起更大程度的文化化……学习外国语要比在本族文化环境中学习第二种语言接触更多的文化问题。这是因为学习外语几乎每时每刻都得理解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的人。所以,外国语教学大纲通常力图解决该语言的文化内涵.”Brown说的“文化化”是指了解另一种文化,换言之,在使用一门外语时也要适应该门外语的文化背景。因此,教师应该始终坚持在教学中灌输英美文化,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