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道“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母亲,诗中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古人对他人称呼自己的母亲时也说“家慈”。而书中也言到:“慈”代表母性的特质,道生出万物,所以是万物的母亲,能够包容关怀一切。道的慈爱是没有等差的,不分贵贱、好坏、美丑,就好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有所区别。……“我们对于道德学习,就是要用慈母的心对待天下所有人,不分善恶美丑都要照顾和关怀,由此形成一种普遍的、一切平等的同情。”
我非常赞同作者对老子“慈”的解读,我觉得老子所说的“慈”是一种博大而深沉的悲悯。当然,以我的年龄和学识,想要身体力行的做到这样的大境界尚有所不及,但是通过对“慈”的些许了解,还是让我从思想上摒弃了一些对事物“三六九等”的划分标准,明白了只有以一颗慈爱之心看待世间万物,才会从容地走过山间明月,走过市井繁华,虽经历世间种种险恶却并不会因此而堕落,反而会更加珍惜世间少有的善良与光明。
“慈”的理念不仅给我的思想以洗涤,更让我对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以往看到有关扶贫和棚户区改造之类的新闻,我都是一听而过,从未引起过我的关注,只因我从小住在高楼大厦中,衣食无忧,总觉得这些民生问题离我相距甚远。直到我身边发生了一些事情,才使得我对此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夏天台风肆虐,在青州的爷爷家受到了台风的影响,狂风暴雨在短时间内就毁坏了村里的一些房屋和唯一的一条公路,许多人家都受了灾,电线杆、大树、地里的庄稼等都被大风吹倒了,通讯中断了三天,可急坏了我们一家人。当线路恢复,得知爷爷奶奶安然无恙,我们才算放下了悬着的一颗心。灾难之后的重建工作,在政府和村委会的安排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政府决定在离村庄五里地的安全地带重新建设一个新的村庄,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保障村民再也不受到灾害的侵扰,政府出资在新址盖楼房,村民一分钱不用花就能住上宽敞明亮的、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小洋楼,据说内部都是精装修的,甚至有人说连被褥都给准备好,只要把人搬进去就好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高兴异常,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居然能盖起高楼,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每次爷爷打电话来,谈到此事,都是乐呵呵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劲儿地说自己赶上好时代了,如今的日子是自己想都想不到的,就像做梦一样美好!爷爷是个老党员老军人,他对祖国和党的热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的永远不变的情怀!
双喜临门!爷爷家的喜事还未说完,姥爷家也要进行棚户区改造了,看着姥爷家的“冬冷夏暖”的平房被铲土机推到,想着几年后在此处拔地而起的高楼,我由衷的感到喜悦,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老子所说的“慈”的思想。
在我看来,这两件事就体现了老子的“慈”的观念:政府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她用慈爱之心关怀着每一个百姓,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全部拿出来给有所需要的“孩子”,越是条件不好的“孩子”越是能得到特别的关怀。用慈母之心对待天下所有人,这就应该是“道”的一种最高境界吧。
老子的第二宝是“俭”,“俭”是对待物质的态度。我特别赞成作者所说的“人在消耗这个世界的能量和资源时要尽量节俭,才能使每个人都普遍地使用到世界的一切。”由此可见,老子的这个宝对现今社会的意义更大,对约束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指导作用,更是我国传统美德的传承。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生产力的提升,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物质的过度浪费。节俭的美德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
我的姥姥在小区里义务参加垃圾分类工作,她经常拿回一些崭新的物品,对我们说,这是她在垃圾桶里捡到的,连包装都没拆就扔了,可惜呀,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不用就仍了呢!真是太浪费了,这在过去买都买不到……那时听姥姥唠叨,只不过觉得这东西扔了可惜,现在想来,这是人们思想上出了问题,他们认为自己浪费一点东西不算什么大事,不必再节俭过日子了,反正自己有钱,可以再买。可是,我们要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口中所谓的“地大物博”只是暂时的拥有,如果不知节俭,几代人浪费下去,就会“坐吃山空”。我们现在的每一次浪费都是在掠夺子孙使用地球资源的权利。现在灭绝的动物还少吗?长江里的白鱀豚踪影难觅,是谁的过错呢?雪白的纸张上写上几个字就扔掉,又何尝不是一种浪费呢!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更多的树木被砍伐,变身成为纸张后又被我们毫不在意的使用,好不珍惜随意丢弃,成为了垃圾!至于食物浪费,更是随处可见……
让我们把老子的“俭”这一宝重新捡起来吧:餐桌上的“光盘行动”,办公室里的无纸化办公,爱护自然环境,给动物们留下一块儿乐土,减缓它们被灭亡的时间,……让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长久地享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才会真正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作者认为,老子的这一宝除了节俭之意,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节制欲望,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层出不穷,是不可能接近道家的。道家的基本原则是“少私寡欲”,一个人如果多私多欲,不可能快乐。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在自我修养上的一个参考标准,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节制欲望,那对他自身的修养的提升是有利的。君不见现在有多少官员因为无尽的贪欲而走上不归路,既毁了自己又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害,他们就是不懂得自我约束、自我节制,在欲望的驱使下变成了金钱的奴隶,最后自食恶果。虽然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我们也要做到自我节制,特别是对物质生活的欲望更要适可而止,否则,再普通的人也会因为无限的欲望而犯错,小则损害自己,大则伤及家人甚至社会。
认真体会老子的第二宝“俭”,真的会让我们受益无穷。
“不敢为天下先”是老子的第三宝,作者的解读是:为天下之先亦即要当领袖,要面临更多试炼,而不敢为天下先,绝不是说老子怕事,而是因为生在乱世,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第一,只能勾心斗角,从而使得美好人生虚度,最后只剩下“空”。老子这种思想又称为“正言若反”,他的用意并不在劝服世人,而是希望我们全身保真,活尽天年从而领悟“道”的美妙境界。
看完这段解读,我有了更多的领悟。我觉得,在乱世可以为了保全自身的性命而不为天下先,不去争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但这种思想用在当今社会,就有些消极了,我们抛开勾心斗角不谈,人生在世,总要为自己争点什么,否则会失去生活的动力和勇气。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很多挫折与困苦,我们只有接受生活的挑战,用梦想、坚定、勇气和自信对待它,努力向前,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标,脚下有力量,才能把一个个挫折都跨过去,从而离成功越来越近。人生如同登山,在你到达山顶之前,前方的路有多么艰险,我们都无从得知,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热血沸腾、勇于尝试的心,一份不怕失败、不惧艰险的勇气,当你踏着一路泥泞走上山顶,看到不曾见过的景色,你会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现如今,我们生活安定,社会和谐,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要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竞争意识,在这样的意识引导下,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拥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才能服务于社会,满足国家的需要。作为祖国栋梁的中学生,如果连争当第一的勇气和信念都没有,谈何刻苦努力学习,谈何实现理想,更谈不上将来学有所成,报效祖国了。
合上书页,掩卷长思,于手留墨香之际,感慨万千:老子的“三宝”,确实对我们有着不可忽视的妙处,正确解读“三宝”,可以修养身心,提高素质;与时俱进、辩证合理地运用“三宝”,更可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此好书,如此妙语,值得我反复品味与思索,大概这就是读《哲学与人生》的乐趣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