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这样讲述长征的
——以央广《解码长征八十问》节目为例,谈广播重大主题宣传拓展

2018-11-14 16:27
中国广播 2018年4期
关键词:解码长征策划

马 艺

网络新媒体的兴盛,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传播业态,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重大主题宣传怎么操作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传统广播,历来是以线性播出为核心,进行策划、制作节目的,但是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以适应网络、手机、车载、可视需求,生产出适应现代受众接收习惯的音频产品。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央广)军事报道为例,近两年来,我们也努力在实践中寻找着适合现代军事主题广播节目生存、发展的方式方法。

2016年,为做好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报道,央广军事宣传中心策划推出了大型专题节目《解码长征八十问》,从“宣传策划求精度、合作推广谋深度、新媒体发布拼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尝试,实现了生成产品的落地拓展, 提升了传播效果,加强了舆论引导力。

一、抓住主题,宣传策划求精度

重大主题宣传是新闻媒体履行职责使命和宣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和抓手。这项工作政治性、新闻性很强,也很敏感,是对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在舆论引导方面能力和水平的集中检验。

为了完成好这项任务,包括笔者在内的《解码长征八十问》主创人员进行了4个月的前期论证和策划。

(一)“内容为王”,讲述精彩故事

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传播理念和呈现方式,但新闻报道“内容为王”是所有媒体的共识,永远是第一位的。任何新闻报道首先就要从内容入手进行精准策划。

红军长征胜利80年了,关于长征的报道,经过多年的积累,内容已经相当多了。现在再做长征的报道,怎么才能出新出彩?经过反复研究、探讨,节目组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重新挖掘史料上,在以往报道长征的基础上,再讲长征的新故事、“小”故事,力求给听众一个不同以往、带有细节、立体而有血有肉的长征故事。

以前,有关长征的报道,都是集中正面地讲述中央红军长征的故事,而在《解码长征八十问》专题中,则侧重于对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讲述以及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对长征的支持;以前多讲国民党军对红军的围追堵截,这次报道却多引史料,呈现“刘湘、胡宗南、张学良如何看长征?”“长征之所以走过那么曲折的路线与因果”。总之,节目既有关于长征常识性解读,也有生动感人的长征故事;既有对长征中重要会议的评述,也有对各方面军在长征中重要行动意义的点评。整组节目的策划力求做到“以问题抓住受众,以故事感染受众,以思想引领受众”。

(二)在重要细节精准发力

在节目策划中,节目组提出要把四件事做好,分别是“严谨的史实、细节的挖掘、生动的讲述、时间的把控”。

1.严谨的学术要求。为了实现制作一档能够留得下来、经得起时间考验和推敲的广播重大主题宣传节目,节目组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受众负责的态度筹划了这组报道的每一个环节,关键在于所讲述的细节和史实无误,包括对有关事件和人物的评价都要做到有出处、有依据。

还原历史,是一个无限趋近的艰苦过程。从重大史实到具体细节的审慎把关,保证了节目内容准确、逻辑严密、说理充分。这组节目基本做到了两个客观:客观描述重要事件,客观评价重要人物,不以偏概全。

2.深刻挖掘细节。对细节的高度重视是讲好长征故事的关键。《解码长征八十问》中,很多问题都是细节化的,节目中解答了许多诸如“担架上的阴谋”“红军是不是用茅台酒洗脚了”等疑问,也讲述了诸如“马背上的共和国”等说法的来历,还讲解了诸如“巧渡金沙江巧在哪里”“长征中还能打下几架飞机”等学术性问题。这些小而细的内容,既生动又带生活常识,非常吸引人。

3.风趣通俗的讲述风格。主题好、内容好,还要讲得好。节目组要求讲述者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活泼自然、内容深入浅出。这组节目播出后,引起多家报纸转载、电台转播,节目组接到了许多普通听众的点赞,特别是很多出租车司机对于节目广为赞扬。

4.结构统一与时间把控。受众有收听习惯,网友有点击习惯,所以在策划和采制中,把节目结构和时长固定下来很重要。节目组把单集成品时间固定在4到6分钟以内,控制在听众收听易产生疲劳之前;同时把节目的新媒体呈现版式也固定下来,使连续收听和点击浏览形成习惯。

二、借力使力,合作推广谋深度

在网络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海量信息蜂拥、人们接收陷于疲劳,唯有精品可以吸引人。而好的节目更需要借助专业领域的智力支持。

(一)与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合作,夯实节目内容

做节目,广播人是内行,但是说到研究红军长征史料,军事科学院的专家是权威。《解码长征八十问》专题节目立项后,节目组与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的专家们在节目结构、呈现形态以及主体内容的撰写上进行了深度探讨,在近4个月的策划、论证过程中,几易其稿。虽然,双方一开始存在着常识性解读和学术性交流的选择分歧,但正是这种跨行业的合作,才成就了一组对得起历史、时代和受众的有关长征的好节目。

军事科学院的30多位专家还在节目中担任了讲述者的角色,深入浅出地讲述各路红军长征中的感人故事,挖掘了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讲述与评点相结合,把长征的意义和精神融入到故事讲述当中,使宏伟的主题以“接地气”的方式呈现,易于受众理解接受。

(二)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具有特殊的采访权限和强大的采访团队。在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的合作中,节目组以报道内容和结构为核心,按照双方对报道需求,最终确定以长征概况、长征事件、长征人物、长征数字、长征秘闻、长征相关六个部分作为框架,组成5个联合采编小组,其中又细分为文字、广播、图片等项目单元,逐一破题、提出需求、实施采访、统一稿件,按需包装、同步刊发、各自呈现。

(三)与中广联合会交通宣传委员会合作,扩大落地平台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交通宣传委员会(以下简称交宣委)是一个行业性社会团体,拥有会员单位200多家,囊括全国各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节目组提供产品,通过交宣委的审核把关,以通告的方式将节目传送给交宣委里庞大而高效的各交通广播播出机构,使这一组大型节目的落地台达到88家之多。平台的拓展实现了此次传播的叠加效应。

三、手段更新,新媒体发布拼效果

新媒体所具有的传播方式和互动交流能力,打破了传统传播手段的诸多限制和不可能。只要手机在手,人人都可以成为记录者和传播者,而不再局限于记者的职业化要求,使公众获取信息渠道更广、速度更快。但是,正因为打破了原有的限制,也使很多不专业甚至负面的东西渗透了进来。近年来,有不少诋毁英雄、抺黑历史甚至三观尽失、没有社会底线的内容在网络中散布,扰乱了社会正常认知,毒害了成长中的青少年。专业媒体从业人员有责任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以正能量的传播,澄清事实,消除不良信息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基于这样的认知,节目组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报道中进行了尝试。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授权制作,向社会发布了同名二维码有声读本,并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了这组大型节目,实现“朋友圈”的社交传播,扩大了节目的社会影响。节目组与北京爱音斯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其音频聚合平台“爱音斯坦FM”上推送这组系列;并在电台首播开始,连续80天在“蜻蜓.fm”客户端同步推送。如果说以往是“硬件”制约了广播的传播效果,那么今天我们在传播新手段上下功夫,拼出了一个新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作为国家媒体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宣传任务,特别是重大主题宣传任务。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需求,我们要特别做好节目适配性的分析,什么样的媒体平台可以发布什么类型的声音产品,什么样的受众群体会选择怎样的节目内容。新媒体技术使传播方式和表现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我们应努力知受众所需,不断推出适应受众心理、符合接受习惯的音频产品。

猜你喜欢
解码长征策划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解码万吨站》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解码eUCP2.0
NAD C368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Quad(国都)Vena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