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综艺节目中心 傅淳
“有声阅读”,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基于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装置、可穿戴设备等阅读载体,为组织或个人提供有声读物的录制、收听和分享等阅读服务,其涉及内容涵盖小说、纪实文学、相声评书、百科知识等。本文中的“有声阅读”单指“有声书”,是一种个人或多人依据文稿(主要是小说和纪实作品)并借助不同的声音表情所录制的音频作品,在广播中特指长篇连播类节目。
有声书最早在美国兴起并逐渐成熟,而在我国却相对迟缓,近些年由于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才得以受到重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称“中央电台”)的有声书即长篇连播类节目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尤其是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挑战,本文尝试通过梳理和总结,为该类型节目的进一步发展和探索提供参考和帮助。
中央电台的长篇连播类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4月,当年开播了《故事讲书》栏目,其内容就是“听书”,随后,全国各地方台的同类型节目先后涌现。多年来,中央电台一直保持着制作播出小说连播类节目的传统,制作播出了大量优秀的名家名作,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艳阳天》《李自成》《夜幕下的哈尔滨》《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白门柳》《张居正》《笨花》等,虽然播出栏目几易其名,播出频率也有所不同,但至今收听率都比较高,成为深受听众喜爱的名牌栏目。
2004年,长篇连播类节目的单一化现象开始有所改变,中央电台文艺之声改版为故事广播,传统语言类文艺节目“长篇连播”在节目设置中开始细分受众,老、中、青三代长篇连播制作人员共同承担着经典、通俗、畅销三档长书专栏。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到2009年共制作有声书86部,共计3732集。
中央电台此类节目在规模上得以进一步发展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和推动。2013年是以智能移动终端为特征的移动新媒体元年,新媒体的发展日渐迅猛,为困顿中的传统媒体提供了一次变革与重生的机会,中央电台开始思考如何使自己生产的广播节目既能在听众中广受欢迎,又能获得在新媒体上的点击量,通过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在移动互联时代巩固自己的地位,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长篇连播类节目因为其故事性强、制作精良等特长,很快适应了新媒体的需要,成为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内容,并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201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12套频率AM747娱乐广播全面改版,打出“有声阅读”的概念,成功转型为一套以小说、评书为主体传播内容的专业化语言艺术频率——有声阅读频率。这是中央电台第一次以一个频率之力来打造有声阅读节目。地方台的小说频率、故事广播也纷纷建立,这是有声阅读节目有史以来在广播中最繁荣的时期。中央电台的有声阅读频率全天播出21个小时,其生产的主要内容为长篇连播类节目。4年来,该频率已经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听众,“听书”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收听渠道也不再限于收音机,而是扩展到网络、手机移动终端等,影响范围增大,听众也更加年轻化。这一时期的有声阅读节目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最为显著的是图书声音版权问题日益凸显。
长期以来,广播媒体的通常做法都是与文字作品的作者协商,得到口头允许后即进行长篇连播节目的制作播出。这种方式不涉及任何版权问题,也不涉及经济纠纷,作者考虑到作品在广播媒体播出后可以扩大影响,大都很乐于为广播电台免费提供播出权。但这种方式近年来逐渐不再适用,国家对版权使用的进一步规范,出版社、作者版权意识的增强,以及日渐兴起的网络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使得这种免费合作的方式越来越艰难,虽然这给广播媒体的有声书制作增添了难度,但媒体人也愿意看到国家对文字作品版权的保护越来越完善,更多作者的权益受到保障。
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重视使中央电台有声阅读频率的声音版权问题得以解决。2014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这一倡导,彰显了国家对于普及全民阅读、共筑书香中国的高度重视。而有声阅读作为全民阅读中的一种新兴阅读手段,也应大力发展,这为中央电台有声阅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央电台有声阅读频率于2015年向国家财政申请建立“全民有声阅读工程项目”,旨在购买大量优秀作品声音使用版权并制作成有声书,用高质量的、健康的有声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真善美,弘扬民族精神,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打造中央电台有声作品经典品牌,为全民阅读扛起责任,并尝试与新媒体融合和进行市场开发。该项目于2016年1月正式启动,目前仍在进行当中。
购买声音版权的资金问题解决后,有声阅读频率开始探讨与出版社、出版公司或作者之间版权合作的多种方式,目的是满足双方需求,同时也扩大有声书以及原著纸质书的影响力。
国内图书声音版权的合作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独家使用和非独家使用,也有少量合作方式为在不涉及资金情况下的版权共享。对于国外世界名著系列的公版书只要获得国内译者的声音版权即可,但对于国外尚未到公版期的畅销书的声音版权,由于出版社没有相关经验或者因价格高无法购买,一直是没有解决的部分。在不断沟通下,从2017年开始,出版方开始加强这方面的合作,已经有部分优秀的国外畅销书声音版权被中央电台收入囊中,听众将会听到越来越多新鲜优质的域外有声读物。
未来,为了扩大版权合作范围,广播甚至可以先于国内出版方了解国外畅销书市场,再与国内外出版方一道进行谈判,签订相关版权合作。当然,版权合作还可以有更多有益的尝试,包括后期开发的利益分成等。
图书的声音版权一般都在出版社或出版公司手里,作者自己经营的较少。因此,有声阅读频率必须与出版方加强合作,互相促进。有声阅读频率会应出版社的要求提供宣传便利,比如:使有声作品与文字作品同步,甚至将有声书二维码内置于出版的文字作品中以扩大宣传力度。对于签订影视版权的图书,还会关注其影视作品的播映日期,以达成同步宣传。有声书上播时会多方宣传,包括栏目介绍、作者访谈等;重点有声书不仅在有声阅读频率播出,还会在文艺之声等中央电台其他频率选用播出,各地方台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中选择播出,使其在广播媒体的收听范围扩大。同时,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通过各大音频客户端(App)也可以实现有声书的选择收听。
有声阅读频率还尝试与出版社合作线下活动。比如:2016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中央电台有声阅读频率携手上海译文出版社在北京繁星戏剧村举办了一场“永远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作品赏析朗诵会”,与听众一起用声音阅读的方式纪念文豪莎士比亚,共度“世界读书日”。活动中演播艺术家李野墨、敬一丹等与频率主持人、长书制作人共同呈现了莎翁作品的精彩片段,文学评论家陆建德作了深度赏析,将文字作品与有声书完美结合,现场呈现,获得了热烈反响。
中央电台有声阅读频率制定了一系列购买文字作品声音使用版权的制度标准:对所有需要购买版权的图书进行三审(编辑、专家、频率)制度,对需要购买的大额重点图书版权召开专家小组会讨论决定;在版权购买环节,为确保合同内容的准确无误,频率版权专员与台内版权处、法律处等部门形成一条龙办公。版权专员针对不同的出版机构及个人拟定《有声作品许可使用协议》,在签订“版权使用类别”“权利类型”等涉及核心条款的过程中,逐条与著作权人或机构(乙方)就所选图书进行商谈,达成版权合作意向的同时,将双方对条款的修订细节与台内版权处、法律处密切沟通并最终核定协议内容终稿,然后进入台内相关程序。
中央电台有声阅读频率在完善合理的版权交易规范的保护下,采购图书声音版权的工作运行良好,选书效率不断提高,充分保证了图书品质。与人民文学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十月文艺出版社等十几家文艺类重点大出版社建立紧密联系,形成高效的沟通机制,第一时间捕捉新书好书。同时与多位知名作家、翻译家建立了良好关系,保证了整体工作的良性运转。
从2014年到2017年底,中央电台签约声音使用版权的文字作品共368部(421册),其中包括王树增《抗日战争》、高洪雷《大写西域》等纪实作品;史铁生《我与地坛》、红柯《西去的骑手》、方方《水在时间之下》等名家名作系列;严歌苓《陆犯焉识》、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贾平凹《极花》、路内《慈悲》、冯骥才《俗事奇人》等畅销书;大仲马《基督山伯爵》、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名著经典系列图书的翻译版权作品。截至2017年底,有声阅读频率共制作播出287部有声书,总计12352集,并将其余部分作品委托制作,为中央电台积累了大量的有声书精品节目,在听众和新媒体受众中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和点击量。
有声阅读频率的长书栏目根据听众需要细分为《纪实春秋》《名著经典》《畅销书屋》《都市言情》《网络书吧》《作家文库》《少年派》《萨苏说事儿》等8个栏目,从不同角度满足各年龄段听众的收听需求。其中《纪实春秋》重点关注优秀的纪实作品,《网络书吧》侧重选拔出色的网络文学作品,《少年派》则针对青少年群体,精心选择适合他们收听的文学作品。有些长书栏目带有创新意味,如《萨苏说事儿》,该专栏特为著名军史专家、作家萨苏开设,也是对“作家说书”的很好尝试。
网络新媒体平台中的有声书近年来发展迅速,2012年3月,致力于手机有声阅读服务的“懒人听书”出现,同年8月,“喜马拉雅FM”作为“中国最大的好声音分享平台”推出,其重要内容也是有声书,类似的新媒体平台如“酷我听书”“酷听听书”等层出不穷;同时广播中的故事频率也日渐增多,部分文化公司、出版社也开始建立自己的有声部门。可以预判,今后一段时间,有声读物一定会得到一个大发展,有声书的质量必将是今后的竞争要点。
中央电台不断探索如何制作精品有声书,中央电台有声阅读节目有着优良的传统,多年来培养了一批老中青长书编辑制作人。现在有声阅读频率AM747共13人,其中有声书专职编辑5人,兼职编辑5人。年轻一代的长书编辑得益于资深文学编辑的手把手传帮带,他们以为受众带去高质量的有声阅读节目为工作准则,对有声书的制作精益求精,经过历练,目前已经是一支非常有经验的有声书制作团队。
在制作有声书的过程中,频率长书编辑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创新,希望通过有利于收听的文本改编、音乐音响的运用,甚至通过作者采访、书中人物采访等手段尽量使一部书变得更加动听、立体,让受众真正领会到一本书的精华部分,得到声音艺术的美的享受。艺术没有止境,中央电台的有声阅读节目追求的不仅仅是听书,而且是用声音的艺术再现书的魅力。比如,2015年制作播出的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长篇纪实文学《抗日战争》就是一部改编动作比较大的有声书。这部作品是中央电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特别选定的作品。全书共180万字,节目编辑重新改编至70万字,在表演艺术家翟万臣和中央电台播音员肖玉精心演绎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乐、歌曲和音响效果,还特别穿插了记者现场采访和历史录音回放,将声音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提供给听众真实丰富、入耳入心的有声阅读。
小说类有声书的编辑制作中,编辑则更多关注如何调动一切表现手段,为故事本身服务。这方面的有声书代表如《陆犯焉识》《我不是潘金莲》《第三种爱情》《许我向你看》《雪拥蓝关》《纳尼亚传奇系列》《活着再见》等。其中《第三种爱情》是多人演播的有声书代表作,近似于广播剧级别的制作手法,听觉效果非常丰富生动,甚至影响到电影版的制作。
制作精品有声书的重要保证是选择恰当的演播者。中央电台多年来汇聚了很多优秀的演播艺术家和大量有经验的青年演播人,并利用“演播人沙龙”等活动来发现和挑选更多的演播新秀,以此保证为每一部有声书找到合适的演播者。在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今天,中央电台有声阅读频率的有声书制作团队秉承选好书、做好书的宗旨,扎扎实实、努力探索,希望在快节奏的新媒体时代依旧保持中央电台的优良传统,让人们通过听书爱上阅读,在阅读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陶冶。
传统广播中的有声阅读节目即有声书必须依托新媒体平台才能更快地发展,既能增加受众收听范围、扩大社会影响,又能为广播找到另一个传播出口,为广播发展开创出新的形式。中央电台有声阅读频率微信公众号始终坚持与线上播出节目紧密相连,对每一部新播出的长书作品都会及时预告和介绍,使听众能够提前知晓新书动态。另外,对重点新制作的有声书进行微信连播,这种传播方式有效扩大了有声书的收听和宣传模式。
2016年6月,频率与“中国广播”客户端达成合作,在“中国广播”首页设置娱乐广播听书专区,从而实现了整部书在新媒体平台在线或下载收听,该合作使点播收听有声书变得更加方便、自主,因而吸引了大量受众,也大大提高了AM747频率的品牌效应。截至2017年底,由AM747有声阅读频率提供并在“中国广播”客户端上线的有声书有231部,共10115集。2017年有声书的访问量占“中国广播”客户端全部流量的一半以上,位居第一。
由于中央电台有声阅读频率的有声书品质上乘、制作精良,很多新媒体平台有购买意向,但由于产品后期开发工作还在政策研究中,目前尚未能成形实施,使有声书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这也是中央电台有声阅读节目急需解决的问题。但不管怎样,中央电台有声阅读节目的发展和探索将始终持续下去,为满足“听书”受众需求、为发展全民阅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