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洪钢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
中国西部电影是在“面向大西北”文艺发展方略推动下产生的类型影片,从其产生之日开始,西部电影就始终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外延。巴赞曾在研究美国西部电影时指出了关于西部电影的内涵和外延,他认为西部电影所包含的丰富元素使其难以被准确定义,苍茫的自然环境、铁骨铮铮的硬汉、驰骋的骏马、蛮荒的生存状态都不足以真正阐释西部电影的精髓。中国的研究者文乐然也对西部电影的丰富内涵进行了阐释,他认为西部电影对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原因在于西部电影包含着独特的自然风光、风土民情、民族历史,同时以更加原生态的方式阐释着人与自然、生与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事实上,对于内涵丰富的西部电影进行定义,对中国西部电影的发展及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定义方式,总的来说,当下对于中国西部电影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从影片出处来看,以《黑炮事件》《人生》《老井》《红高粱》为代表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被定义为西部电影;从影片叙事内容来看,以《新龙门客栈》《牧马人》《可可西里》《图雅的婚事》《西风烈》为代表的讲述发生在中国西北的故事的影片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最正宗的西部电影;从叙事风格来说,融入美国西部片人物塑造方式及影片表现手法的相关影片被定义为符合时代发展和电影市场发展规律的西部影片。事实上,从不同切入点进行定义的中国西部影片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重合之处,而这些从外延角度的定义也都存在着不尽准确的问题。张阿利曾在中国西部电影主流定义方式之外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认为西部电影的定义应更多关注作品本身,当一部电影作品体现出中国西部的人文风貌和精神气韵时,它就应该被定义成优秀的西部电影。张阿利对中国西部电影的定义给予本文的研究一定的启发,本文所研究的中国西部影片主要是指以西部风情为主要叙事对象,以西部精神为核心表现力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质的影片。
从书写西部风情、凝聚西部精神的角度来看,当今中国影坛的西部电影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分类,如西部民俗片、西部警匪片、西部武侠片、西部生态片、西部历史片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叙事题材解读了独具中国民族风的西部精神。本文将选取《老井》《黄土地》《图雅的婚事》《嘎达梅林》《西风烈》《英雄》《新龙门客栈》等不同题材的西部影片,对其中凸显的“抗争”“牺牲”“侠义”等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展现中国西部影片蛮荒、质朴、壮美、神秘的艺术魅力。
从地理划分来看,中国西部包括12个省市和自治区,其中涵盖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西南五省区市;山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西北五省,此外还包括广西和内蒙古西部地区。从中国西部电影的叙事背景选择来看,展现西北五省风土民情的影片居多,在广袤的西北五省地区,干旱少雨、荒漠广布,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西北大地上人与自然的矛盾十分突出,换言之,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人们的生存面对着更大的挑战。在中国西部电影中,展现人们艰难生存、讲述恶劣自然环境中的抗争的故事常常传递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在《老井》中,干旱的自然条件使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老井村人世世代代以打井为重任,村中个体的成就和集体的志向都指向了打井。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孙旺泉虽然有机会走出老井村,但在家庭条件的限制下留在了老井村,并像自己的父辈一样将全部的人生精力和生活时间投入到打井事业之中。《老井》围绕孙旺泉的生活展现了贫瘠自然条件下人们生活的艰辛以及为走出困境而付出的辛劳,这种以牺牲个人意愿、个体自由为代价的抗争仿如苍茫大地上的一曲悲歌。影片在讲述抗争的悲凉的同时,也叙写了抗争的希望,相比于父辈而言,代表着贫瘠农村中新生代力量的孙旺泉专心学习关于地质、打井方面的知识,带领老井村民们寻找到了容易出水的地点,最终打井成功,使老井村人在世代努力之后拥有了第一口井。
在展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进行“抗争”的同时,西部电影还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以及处在时代变革、地区发展之中的个体的抗争。贫瘠的西北大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闭塞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处在西北腹地的农村地区,封建社会的旧思想和落后习俗在很长的时间内控制着新社会的人们,对于女性而言尤为严重。在《黄土地》中,女主人公翠巧自幼被定下了“娃娃亲”,她的生活和婚姻都在父辈的掌控之下,无法摆脱命运的翠巧只能用黄土地上特有的“信天游”来抒发心中的痛苦。采集民歌的八路军文艺工作者的到来为翠巧的生活注入了一股清流,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应该努力走出旧思想的牢笼,寻找新的生活。《黄土地》以跟着八路军唱民歌的翠巧为视点,呈现了一幕关于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愚昧与文明之间的“斗争”,谱写了一段关于唱出新希望的“抗争”之歌。同样以女性为叙事焦点的影片《图雅的婚事》讲述了一个关于抗争和抗争中的坚守的故事,女主人公图雅是游牧生活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在逐水草而居的恶劣生活条件下,图雅形成了温柔不足而坚韧有余的性格,在丈夫巴特尔因打井而残废后,为了照顾丈夫、抚养孩子、畜养牛羊,图雅不得不寻觅一个健康的男性与自己共同承担生活的重负。如果说离婚再嫁是图雅关于生存的抗争,那么带夫再嫁就是图雅抗争中的坚守,尽管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能够接受巴特尔的人却少之又少,在几经波折后,图雅接受了森格的求婚。在《图雅的婚事》中,图雅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承担着生活的重压,更令人赞叹的是图雅从未停止过抗争,也没有因为抗争而失去最纯粹的信念。影片通过图雅特殊的婚事所呈现的不仅是对苍茫原野上少数民族女性的赞美,更体现出了一种对坚忍生存、蓬勃生命力的颂扬。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雄奖、芝加哥影展最佳女主角雨果银牌奖等奖项的获得使《图雅的婚事》成为我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西部电影之一,可以说,这部影片对中国西部电影的再度崛起、西部精神的彰显意义重大。
在西部历史片、西部警匪片等中国西部电影中,关于“牺牲”的言说不胜枚举,正如上文所述,中国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相对闭塞的人文环境使人们的生存尤其艰难,正是在这种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富有牺牲精神的英雄故事能够带给人们关于生活的希望和生存的力量。在影片《东归英雄传》中,蒙古厄鲁特部的土尔扈特人曾在肥沃的伏尔加河流域过着平和的生活,在沙俄政权开始扩张后,土尔扈特部逐渐沦为被奴役的外族人。在部落生死存亡之际,土尔扈特部的首领渥巴锡决心起义抗争,率部回迁。在东归的路上,土尔扈特部的20余万族人历尽艰辛,在付出了大量的生命和鲜血后终于回归了故乡,东归过程中牺牲了近20万族人,坚定的意志和巨大的牺牲塑造了敢于牺牲的英雄群像,铸就了民族发展历程中的悲壮记忆。无独有偶,在《嘎达梅林》中,蒙古族部族在嘎达梅林的带领下奋力抵抗日本侵略者,在保护草原和牧民的过程中,嘎达梅林等蒙古族骑兵付出了血与汗的代价,谱写了一部恢宏的英雄史诗。
在少数民族英雄故事之外,近年来的中国西部历史片中还出现了其他发生在西部地区、彰显牺牲精神的英雄故事。在影片《刺秦》中,秦始皇在西北大地上统一六国,而荆轲则在秦推行暴政的过程中成为刺秦英雄,谱写了一曲关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赞歌。在同样书写刺秦故事的影片《英雄》中,观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牺牲”故事,相比于荆轲而言,《英雄》中的刺秦故事所凸显的不再是壮士断腕的决心,而是心系苍生的大爱思想,影片中的残剑、无名都曾经意欲刺秦,但在几经思量后,残剑和无名都为了避免天下再次陷入战乱和分裂而放弃了刺杀,死在了秦始皇的万箭之下,这种主动选择的“牺牲”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够引发观众内心的共鸣。
在西部警匪片中,相对封闭的叙事环境中的警匪博弈原始而残酷,代表正义的警察在充满野性的叙事氛围中上演了扣人心弦的“牺牲”故事。在筹备《西风烈》的过程中,香格里拉、内蒙古东部草原、西北高原等地都一度成为备选影片拍摄地,但最终《西风烈》还是选择拥有“金戈铁马”历史记忆和苍茫辽阔原始风貌的敦煌,以敦煌的沙漠风情为背景,呈现了四名身怀绝技的警察与四名逃犯之间的激烈角逐。四名走入苍茫西北、千里追凶的警察分别是拆弹专家“豹子”、快枪手“藏獒”、大力士“牦牛”、飞车王“羊倌儿”,四位警察在追捕逃犯的过程中奋不顾身,在一系列枪战、爆炸、格斗、飙车等场面中展现出了纵横于天地之间、置生死于度外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在西部历史片和西部警匪片之外,其他题材的西部电影中也体现出了震撼心灵的牺牲精神,比如讲述人对自然的守护的经典生态主义影片《可可西里》,在《可可西里》中,男主人公尕玉、日泰等巡山队员,在西部的可可西里地区守护着被捕杀殆尽的藏羚羊。与盗猎集团相比,尕玉等人的人力配备、武器装备都严重短缺,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奋不顾身地与盗猎分子奋战到底,直至付出宝贵的生命,在守护生命、守护自然的过程中诠释了“牺牲”的价值。
在中国西部电影中,“侠义”情怀主要体现在西部武侠片中,被认为是西部武侠片乃至中国西部电影开山之作的《双旗镇刀客》将故事布排在自然条件恶劣、相对封闭的西北空间之中,围绕孩哥、好妹、瘸子等双旗镇居民及一刀仙等沙漠悍匪之间的交锋展开。在封闭而贫瘠的环境中,孩哥等双旗镇居民难以抵抗一刀仙等悍匪的掳掠欺辱,只能忍气吞声地生活。但当一刀仙的手下侮辱了好妹后,孩哥等小镇居民再也无法坚持曾经奉行的“生存哲学”,孩哥杀死了欺辱好妹的悍匪,瘸子、铁匠等人在一刀仙疯狂的复仇中保护了孩哥、守护着双旗镇,最终孩哥怀着复仇的决心和伸张正义的坚定意志,战胜了强大的一刀仙。在《双旗镇刀客》中,我们能够看到西北历史文化的影子、快意恩仇的侠客形象,在充满传奇的叙事中传达了惩恶扬善的“侠义”价值观。近年来,中国的西部武侠片开始借鉴美国大片的创作元素,融合商业片的价值取向,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新龙门客栈》《天地英雄》《七剑》等影片均为其中的代表作品。在《新龙门客栈》中,为保护忠良杨氏的后代,周淮安、邱莫言等人齐聚大漠黄沙之中的龙门客栈,在客栈老板金镶玉的帮助下成功救出杨家儿女,在血与火的代价中彰显了豪迈的“侠义”情怀。
纵观中国西部电影发展历程,有许多作品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成为中国民族电影走向世界发展历程中的中坚力量,回顾这些优秀作品,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均体现了典型的西部风情,采用典型的西部做派,体现了丰富的西部文化形象和丰满的西部精神。“抗争”“牺牲”“侠义”不仅仅是中国西部电影中的文化现象及其传递的价值观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对民族文化现象的坚守和对西部精神的言说无疑将成为中国西部电影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