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为宁/日照海曲高级中学
近几年来,教育部门在不断地改革,包括,高中也加入到改革队伍当中。改革后的新课程标准提出,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要做到不仅熟练的掌握知识,还要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自己的情操,做一个高尚的人。所以说,高中语文教授学生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对个人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此来培养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
当今社会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因为在这个只重分数的年代中,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在专业课上,所以学生不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也不愿意去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所以根据新课程标准,如今的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传统文化色彩浓重,其中包含了道德、伦理、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结合教材联系实际来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到孔子,我们就想到传统文化《论语》 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有“温故而知新”等很关于做人和学习相关的典范,再例如,陶渊明的作品,在不同的作品当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淡泊名利,弃辞官职,居住在一个小村庄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高中的语文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
传统文化的语言相对于现代的语言来说,更有深度,不容易被理解,所以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的不理解的字、词甚至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即使结合书中所给出的注释,也是一知半解,不能理解全文。语言是一种表达方式,但是语言也代表了文化,例如说,我们在学习李密的《陈情表》的时候,文中会出现很多对偶句。教师就可以根据这种写作方式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领悟其中的内容所在,并感悟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人内在素质,在新课程改革中,这是一项重要的措施。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传统文化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拥有良好的品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视角,还可以适当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到文章中包含的每一个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我们所说的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指的不是简单的带领学生背诵弟子规,也不是带学生认识古代作者,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作品来感悟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再来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理解。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都是带领学生翻译古文,讲解基础常识,而不是引导学会从古文中理解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的错误是教学,使得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而且意识不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所以建议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当然教师还可以组织情景教学,让学生模仿古人,深入理解,再向同学们讲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于言表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的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才编册入内的,所以高中时期学习的文章都是传统文化的经典,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细致的分析教材,找到教材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在授课时,将重心放在传统文化中,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学习一篇新的文学作品的时候,先要了解作者本身,然后了解创作背景,从作者本身来解读文章,例如我们在学习陶渊明作品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并对陶渊明前期后期作品进行对比,以此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内心感受。高中阶段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我们国家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无法接触到全部,学生也没有过多的课外阅读时间,所以就要通过教师来引经据典,要通过文章内容带领学生找寻经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一探究竟,还可以在课后组织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经典的美好。
我们国家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稀世珍宝,近几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要,如今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了,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当中将传统文化带入课堂,走进学生的心中,借此来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所以教师要做到,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继承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