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护理的探讨

2018-11-14 10:55:16吕明慧
长江丛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晚年生活老年性子女

■吕明慧

肥乡中学

老年人的基本含义,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认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进入了老年,有的人认为退休是进入老年的一个标志,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年龄。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在这里,我们将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的人称为老年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截至2017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中,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随着老人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养老、医疗以及精神赡养等诸多社会问题急待解决,值得各界关注。老年人健康问题也随之出现,其最重要的便是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一般来讲进入老年的人,生理上会表现出新陈代谢放缓、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下降等特征。头发、眉毛、胡须变得花白也是老年人最明显的特征之一,部分老年人会出现老年斑的症状,偶见记忆力减退。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黄昏心理。因为子女离家工作或丧偶、自身年老体弱或患有疾病,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2)自卑心理。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等。

(3)老年性精神障碍。有些老年人,假如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惧怕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组。

(4)不安全心理。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交往,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惧怕外面的世界。

(5)老年性精神病。近年来,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常见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脑衰退和心理变态等老年性精神疾患。

(6)无价值感。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三、老年人心理护理

(一)创建好的心理环境

(1)社会制度保障。我国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保障和促进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疗养院、儿童福利院等福利机构。我国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兴办多种形式的福利企业,帮助适合参加劳动的残疾人获得就业机会。此外,我国政府还通过发行社会福利彩票募集资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这些法律法规为为老年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随着社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成为现实,老年人生活舒适,将更有利于老年人心理护理。

(2)作为子女要经常回家看看,与老人谈谈心,关心一下老人的晚年生活。有时候,老人需要的只是陪伴。尽量抽时间回去陪陪父母,跟老人聊聊家常、和父母一起做顿饭菜、跟他们谈谈你的生活和工作,能让老人更加放心、也容易获得心里上的满足感,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要尊重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家庭生活环境,创造丰富的日常生活。

(3)作为护士人员要努力学习有关老年人的护理知识,懂得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尊重老年人、关心老年人,因此要求护理人员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特别对一些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人,更应关照他们的生活、卫生和起居饮食。对老年患者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礼貌。护理人员在与老年患者交谈时,声音可稍大些,态度要和蔼亲切。决不能奚落、挖苦,以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

(二)作为老年人也要主动适应老年生活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老年人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学习可以丰富生活内容,增加生活乐趣。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1)保持积极的心态。老年人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专家指出,如果总是情绪消极的话,就会破坏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而免疫系统一旦破坏的话,就会让人生病,甚至得上严重的疾病。

(2)明白个体之间的差异。老年人首先就是要心态平和,也就是说,一定要懂得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不要羡慕别人,而是应该多看到自己的长处,所谓的人比人气死人,不要总是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

(3)不要暴怒发脾气。老年人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像年轻人一样,还出现暴躁和发脾气的情况,这样很容易让自己的身体吃不消,甚至突发疾病。

(4)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作为老年人,应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让老年人排解心中的孤独和寂寞,老年人还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而保持良好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非常有好处。

(5)尽量维护家庭和睦。对于老年人,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子女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老年人,应该及时维护家庭的和睦,尽量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感到温暖和公平,不要闹得大家都不开心,从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6)正确对待子女的孝心。很多老人都埋怨子女不孝顺,认为他们整天忙于工作,不抽时间去看看他们,其实,子女也有子女的难处,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他们,充分理解他们,不要过于苛求。

(7)要能够正确对待疾病。老年人得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疾病,不要人为增添很多心理负担,也不能不管不顾,要适度关注身体健康,如果生病就及时治疗,不要错过最好的治疗时间。

(8)老年人要学会调节生活。

①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老年人虽说退休了,但也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平时可以看看报纸,关心一下国家大事。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比如使用手机拍照、微信等一些日常的功能,可以给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也可以加强老人与亲朋或社会的联系,对生活充满希望。

②出去旅游。长时间呆在家里会觉得孤独无趣,不妨出去走走看看。旅游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开阔视野,领略别样的异地风情。可以使老年人心情舒畅,排解心中忧郁,走出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重拾生活的乐趣。

③坚持每天户外活动。运动可以调节情绪、排解压力和孤独感。进行户外运动,融入人群中,和一起运动的同伴聊聊天,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愉悦心情、保持健康的心态。

④学会转换角色。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空闲时间增多了,要学会自我调节。平时因为工作而没有去完成的事情,可以去做做。家里一些琐碎的事情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可以主动去做,不要认为做家务是一件轻松的事,现在有时间了,多帮助老伴做些事情,也有利于增进老年人夫妻感情。

⑤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积极培养兴趣爱好,可以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与有相同爱好的人交往,一起交流、一起创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扩大社交圈子,使自己心情愉悦,内心会更充实。

总之,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其生理、心理均有明显变化,易患许多疾病,因此了解老年期的变化特点,及时予以心理护理,能提高生活质量,使其愉快度过晚年生活。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护士及子女的关心、以及老年人自我调节,为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安度快乐健康的晚年生活提供了支持和可能。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使老年人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加生活的幸福感,过上快乐安详的晚年生活。

猜你喜欢
晚年生活老年性子女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1:40
得了老年性骨质疏松怎么办?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7:50
过第一等的晚年生活
新天地(2021年9期)2021-10-12 07:01:54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4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7:46
穴位贴敷治老年性尿失禁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2-13 16:31:58
为治病,他从重庆回到怀化! 祖传秘方药除病痛 让他晚年生活更幸福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
从虚从瘀论治老年性便秘
环球中医药(2015年4期)2015-02-27 15: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