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舫及其诗歌创作

2018-11-14 10:55王秋蓉
长江丛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归隐诗人诗歌

■王秋蓉

陕西师范大学

一、徐舫生平与著述情况

徐舫其人,在《明史·隐逸传》《国朝献徵录·艺苑传》等史籍中俱有记载。《元诗选》收录其诗歌15首,为其归隐山水田园生活后所作。

(一)生平

徐舫,字方舟,自号沧江散人,元末浙江桐庐人,出生于簪缨之家。徐舫年轻时轻侠仗义,喜欢击剑、走马、蹴踘,年纪稍长有所醒悟,改习科举,不久认为读书应试“是如蠧書蟫出入于故紙中,何有終期哉!人生貴適意,曷習古歌詩吟咏性情,庶幾少遂其願耳!”(《国朝献徵录·艺苑传》)于是弃科举应试而改习诗歌,学习唐宋时陆州诗派方干、皇甫湜、施肩吾、高师鲁、滕元秀等诗人作品,进行创作。徐舫认为这些还不足,继而又到江汉淮浙各地游历,结交地方名士,所以诗歌进益很大。元行省参政苏天爵听说其才华横溢,欲向朝廷举荐,徐舫避之不去,在江边筑屋隐居,整日吟诗,终老其间,所以自号沧江散人。

值得注意的是,徐舫殁于元至正(1866)丙午正月九日,终年六十八岁。此后二年,明太祖朱元璋方建元洪武,虽然《明史》为其列传,明代其它史籍亦有收录,但严格意义上讲,徐舫为元末诗人。

(二)交游

关于徐舫与同时代人的交游情况,史籍中记载不多。《国朝献徵录·艺苑传》收录了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为徐舫所作墓志铭,此篇亦见于宋濂《宋学士文集》。在这篇墓志铭中提及与徐舫的交游:“庚子之夏,皇帝遣使者奉书币起濂于金华山中。时则有若青田刘君基、丽水叶君琛、龙泉章君溢同赴召。遂出双溪,买舟泝桐江而西。忽有美丈夫戴黄冠,服白鹿皮裘,腰绾青丝绳立于江濵,揖刘君而笑,且以语侵之。刘君亟延入舟中,叶章二君竞来讙谑,各取冠服服之,竟欲载上黟川,丈夫觉之乃止。濂疑之,问于刘君曰:“此何人斯,诸公乃爱之深耶?”刘君曰:“此睦之桐庐徐舫方舟也。”濂故闻方舟名,亦起而鼓噪为驩,共酌酒而别。声迹不相闻者久矣。”(《诗人徐舫方舟墓志》)

刘基,字伯温,号犁眉公。浙江青田人。政治家、文学家。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明建国后封诚意伯,以弘文馆学士致仕,谥“文成”。通经史,精象纬,工诗文。有《诚意伯文集》。叶琛,字景渊,丽水人。博学有才藻。元至正四年任歙县县丞。十二年,升任处州路总管府判官。十八年,官至行省元帅。二十年,与刘基、章溢、宋濂同被朱元璋征聘,初授营田司佥事,不久调任洪都知府。二十二年,降将祝宗、康泰叛乱,琛被俘,不降,为叛军所杀。明洪武元年,追封南阳郡侯。章溢,字三益,浙江龙泉人。元末集乡兵保乡里,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辞不受,隐匡山。朱元璋克处州,聘之。元至正二十年,与刘基、宋濂、叶琛同至应天,为浙东按察司佥事。明洪武元年拜御史中丞。

由此可见,徐舫归隐之后,在桐江畔遇到受朝廷征召而动身入京的宋濂、刘基、叶琛、章溢四人,与其共乘一舟,纵情山水,相与酌酒而别。

(三)著述情况

徐舫著有《瑶林》、《沧江》二集及《唐诗通考》,清代顾嗣立编《元诗选》收录其诗歌15首。

二、徐舫的诗歌创作

(一)创作背景

元代实行种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政策,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使得归隐之风盛行。特别是徐舫生活的元末,国运衰微、战乱频仍,随着农民起义军力量日益壮大,元顺帝政权风雨飘摇,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文人儒者深感祸福无常,回归山林以自全者日益增多。据宋濂《诗人徐舫方舟墓志》:“元末兵乱,(徐舫)益韬闭不出,易为隐者服,人莫知其踪迹所在。”说明徐舫很大程度上是为避兵乱而归隐的,因此诗作中充满了避世自适的特征。

(二)诗歌赏析

徐舫终生未仕,归隐于山水田园之间,在此期间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歌作品,现以《元诗选》中收录的作品为例进行赏析。

《元诗选》收录徐舫作品15首,按照诗歌体裁分类,有五言律诗《瑶林洞》,七言律诗《阆仙洞》《云门院》《白雁》《月色》《桐君山二首》《桐君祠》《张卜山捐俸重修桐君祠》《祠完迎桐君归祀》《独高峰》《尖山》《清冷山》,以及古体诗《桐君》《钓台》。按照题材,又可作如下划分:

1、以“桐君”为题材的作品

可以看出,徐舫的十五首诗歌中以“桐君”为题材的作品占四首,有一定的比重,下面试作简要分析。

①桐君其人

桐君相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学家,上古时人,古籍中多有记载。《宋书》:“桐君,古之采药医。”《本草纲目》:“桐君,黄帝时臣也。”

关于其得名来历,《(万历)严州府志》有记载:“上古桐君,不知何许人,亦莫详其姓字。尝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隈桐树下。其桐,枝柯偃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舍。或有问其姓者,则指桐以示之。因名其人为桐君。”桐君其人,不知其姓名,曾经采药求道,在桐庐县一棵大桐树下休息,有人问其姓,就用手指桐树以告,所以人称桐君,这就是其得名的由来。桐君所在的县称“桐庐县”,附近的山也以“桐君”为名,称作“桐君山”。

②徐舫“桐君”题材诗作赏析

徐舫为桐庐县人,在此生活几十年,因此诗作中多次提及桐君,其中叙事诗有两首:《张卜山捐俸重修桐君祠》《祠完迎桐君归祀》,记叙桐君祠重修及供奉桐君之事。除此之外,另有《桐君祠》《桐君》二首,则为赞美桐君高行之作。试分析其中两首:

《祠完迎桐君归》:“天乐遥风散碧扉,躬劳幕长迎仙归。閒云敛敛凝盖立,白鹤亭亭向水飞。上世人传草木食,幽情自寄渔樵衣。春来岩谷百花发,胜日携壶上翠微。”首联记叙迎桐君归来之事,颔联是仪式当日桐君祠外景色,后两联则借景抒情,表现诗人远离喧嚣、悠然自得的闲适心境。

《桐君祠》:“山势联翩青凤凰,梧桐花老旧祠堂。神仙往昔千年事,岩谷犹今百草香。世代无人谈甪绮,衣冠有像配羲皇。仍传松顶双双鹤,沧海飞来岁月长。”首联描写桐君祠周边环境,颔联忆桐君,颈联中“角绮”为秦末汉初隐士甪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的并称,此二人与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并称“商山四皓”,秦亡后隐居于商山。“羲皇”即伏羲氏,华夏民族的人文先始。诗人写甪绮、羲皇,意在赞美桐君的高洁人格。

2、咏史怀古诗

有古体诗《钓台》一首:“子陵何为隐,汉爵不肯受。天子下皆臣,独称天子友。平生一羊裘,甘作烟波叟。迨今双台石,高风清宇宙。夫何钓者徒,千古祠弗朽。烈烈云台功,丹青今在否?”

钓台即桐庐严子陵钓台。严子陵为东汉初年隐士严光,字子陵,曾与汉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光武帝即位后便改名换姓隐居,光武帝亲往其住处,请他入仕,征召至京师,授谏议大夫,严光固辞不受,终生未仕,最后归隐于桐庐富春山。该诗为古体诗,前两联记叙严光与光武帝交好,后辞官归隐之事;中间两联高度评价严光衣羊裘、作渔叟,淡泊名利的行为,称其“高风清宇宙”;最后两联抒情,在称赞严光、怀古念昔的同时,诗人也借严光辞官归隐一事,向有意征召自己入朝为官之人表明绝不出仕的态度。

3、咏物诗

有《云门院》《白雁》《月色》三首。

《云门院》:“西来宝刹几年深,寂寂松关掩白云。风里草香山麝过,雨中果熟野猿分。楼台锁翠幽林静,钟鼓飞声下界闻。头白老僧相对坐,懒将面目看韩文。”描写古刹周围清幽环境,渲染古刹端庄宁静的气氛,表现僧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亦是诗人平和闲适心态的写照;《白雁》:“出塞风沙不浣衣,要分秋色占鸥机。远书玉字传霜信,斜落银筝映冷晖。楚泽云昏无片影,湘江月黑见孤飞。当年系帛还苏武,汉节仍全皓首归。”前三联描绘白雁作为信使传递消息的过程,末句则借苏武持节出使,忠贞不屈回国的故事,抒发诗人自己的爱国情怀。《月色》:“误踏瑶阶一片霜,侵鞋不湿映衣凉。照来云母屏无迹,穿入水晶帘有光。雪影半窗能共白,梅花千树只多香。故人疑似见颜面,残夜分明在屋梁。”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皎洁的月光来表现自己对故人的思念以及怅惘之情,感情真挚,有感染力。

4、山水田园诗

徐舫在《元诗选》中的另外几首诗为《瑶林洞》《阆仙洞》《桐君山二首》《独高峰》《尖山》《清冷山》,以描绘家乡桐庐附近的自然风光为主.如《瑶林洞》:“洞传缑岭似,仿佛玉笙清。石或藏渔鼓,云从隔犬声。乍居人颇怪,异听耳初惊。子晋壶天有,莫疑彩凤鸣。”描写洞穴内声音奇特,宛如凤鸣的独特现象。末句“子晋”为上古神仙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壶天”,仙境之意。又如《阆仙洞》:“天龙古洞几年时,时雨流酥润石衣。流水桃花春不老,乱山云树翠相依。碧鸡叫月神魂杳,白鹤凌空仙驭飞。昨夜大风环佩响,洞宾何处浪吟归?”阆仙洞在桐庐县城附近,相传有神仙居住,徐舫到此处游览,因作此诗。在描绘阆仙洞景色之余,诗人还由游览前夜大风吹响环佩,想象成吕洞宾吟游归来。徐舫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从中反映出诗人自己归隐后寄心山水、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三)徐舫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舫诗歌体裁丰富,类型多样,典故、象征等艺术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使得诗歌极富表现力。其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如下:首先,诗作中体现了鲜明的隐逸避世特征。诗人归隐林泉,寄情山水,自得其乐;其次,善用典故。徐舫的诗作善用典故,如上文提及的上古桐君、许由、东汉严光等人,既歌颂了这些历史先贤的崇高品质,也表明了自己归隐林泉,不愿出仕的心迹。再次,诗风淡雅明丽,语言明白晓畅。最后,律诗对仗工稳、法度严密。徐舫的诗歌作品风格清新淡雅,语言多通俗易懂,不用艰深刻薄之语,这是由于元诗宗唐尚古,一改宋诗以议论为诗、重道轻文的倾向,气韵典雅、法度谨严。同时元代散曲盛行,诗歌创作受到通俗文学影响,语言更加通俗化。徐舫诗歌处在元代诗歌的大环境之中,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猜你喜欢
归隐诗人诗歌
草 原
诗歌不除外
天宫院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的归隐之路
诗人与花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