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 艳 (原创 )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抵抗曹操,上演了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由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就是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初,基本平定北方的曹操开始准备南下征战。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南下,荆州刘表听闻消息后吓得吐血而亡。次子刘琮继任后,火速向曹操递交了投降书。而屯兵在樊城的刘备还在磨刀霍霍,准备与曹操大干一场。听说刘琮已降,刘备慌忙弃城南逃。
由张飞在长坂坡断后,刘备夺得黄金逃亡时间,赶到江夏与刘表的长子刘琦会合。这时,刘备手上没有多少兵马,加上刘琦的兵力,也只有两万余人,想与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抗衡,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于是刘备派诸葛亮前往孙权处求救,意在结盟。孙权对于抗曹一事原本犹豫不定——既不甘心将江东六郡拱手相让,又担心不是曹操的对手。经周瑜、鲁肃分析利害后,在诸葛亮“激将法”的刺激下,孙权终于下定决心与刘备结盟,共同抗曹,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经综合分析,孙权等人认为,曹操虽号称有八十万大军,但实际上从中原带来的不过十多万,加上刘表旧部的七八万人,也不过二十余万;加之中原兵马长途跋涉,刘表部将并未真心归附,且北方军队来南方水战,战斗力大打折扣。最终,孙权任命周瑜、程普分别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兵三万与刘备合力迎敌。
孙、刘大军合兵后逆江而上。曹操一方带着大军沿江南下,他兵分四路:陆军分两路,沿长江两岸行进;水军也分成两路,在江中乘船靠近两岸而行。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的某天,沿长江南岸行进的曹操前锋部队在赤壁与周瑜军队相遇,随即开打。周瑜以逸待劳,而曹操军队当时已瘟疫流行,这场前哨战便以周瑜获胜结束。吃了败仗的曹操急忙下令陆续而至的南岸陆军全部上船,并驶向北岸,与原来沿北岸行进的水、陆两路集结、驻扎,扎营的地方叫乌林,而周瑜将部队驻扎在与乌林隔水相望的赤壁。(注意,赤壁在长江南岸,而乌林在长江北岸)
如何打败曹军?周瑜军中老将黄盖献上一计:火攻!黄盖以与孙权、周瑜不和为由诈降,暗中与曹军通信,曹操信以为真,准许黄盖带上自己的人马粮草在约定日期渡江。到了指定日期,黄盖选好十艘战船,装满干柴、枯草,浇上油,盖上麻布,插上旌旗,另带几艘小船浩浩荡荡向乌林进发。
在东南风的推动下,船只很顺利地到达江心,黄盖命人扬帆,加快速度。江对岸,曹军官兵站在船上观望,等候降将黄盖。可事情急转直下。在离曹军一千米左右的地方,黄盖一声令下:点火!十艘大船上的兵士立刻一齐点火,摆好舵,而后和黄盖跳上小船,掉转船头驶回南岸。
那十艘大船如同十个火球一般冲向乌林岸边的曹军大营,转瞬之间点燃成百上千的战船,风势猛烈,岸边的树林和曹军的帐篷也随即着火,烧成了一片火海。曹军兵士们纷纷逃命,乱成一团,被挤死的、烧死的、踏死的,还有被随后赶来的孙刘联军杀死的,不计其数。曹操带残部仓皇而逃,孙刘联军大胜。
这就是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一仗,历来被称为“赤壁之战”,但这只是人们将“赤”与火联想在一起的想当然的称法,其实大战发生地不在赤壁,或者说,火烧的不是赤壁,而是长江北岸的乌林。(图/千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