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楼梦》与戏曲的渊源

2018-11-14 03:41杨旭梅
剧影月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红楼贾宝玉昆曲

■杨旭梅

清代文学大师曹雪芹呕心沥血完成的古典名著《红楼梦》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水平。这部名著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话剧和戏曲等各种文艺形式,其中在改编形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的是各种不同派别的戏曲,可见原著小说和戏曲之间有着悠久的渊源。

一、小说《红楼梦》在构思和叙述方式上有戏曲化的特点

小说《红楼梦》的框架采用的是戏曲的结构,如:开篇时写一个僧人和一个道士捡到一块女娲补天时剩下的石头,带到“昌明隆盛之邦、花柳繁华地”,不知过了几世几劫,被一个空空道人发现,看到石上写着的字迹,于是“从头到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这个开篇采用的是传奇化的写法,悬念重重,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种一僧一道的人物带入,是戏曲中最常用的方式,将复杂或分散的情节穿成一条主线,也是以往的古典小说没有的叙述方法。再如《红楼梦》中的第一至五回是小说的开头部分,中心人物和故事缘起都开始进行交待。作者对事件的起因进行、中心人物都“聚齐”,也采用和戏曲一样的形式来铺垫人物的命运和情节,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二、小说《红楼梦》对戏曲的借鉴

《红楼梦》的情节中有很多的戏曲描写,主要表现为文学形式和表演形式两种,其中文学形式的例子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读《西厢记》时,书中提到了举凡寿辰、年节时看戏和演戏。戏曲的穿插描写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推动起到了渲染作用:1.借助于人物对戏曲作品的评论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红楼梦》中大量提到了《西厢记》和《牡丹亭》,这两部极具代表性的戏曲作品是进行人物刻画的载体,通过描写人物在这两部戏曲中的态度来影射人物的内心世界。2.通过对人物进行戏曲的点评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是从表现形式方面而言的,《红楼梦》中有大量观看戏曲表演的描写,每个人物在点评戏和看戏时,会将内心的想法和性格特点表现出来。3.借助于戏曲曲词来提示人物的命运。例如在第五回时作者引用戏曲曲词暗示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

《红楼梦》中大量引用传统戏曲,是与戏曲的发展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市井走卒,都会从戏曲中获得享受。戏曲还有言传身教的作用,艺人对剧本故事进行演绎,可以弥补现实生活经验的不足,人们通过听戏来进行自我鞭挞。《红楼梦》是一种文学艺术,它的阅读人群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要认识字,第二方面要对文学艺术有所领悟。读懂《红楼梦》是很难的,所以可以尝试在戏曲中领悟《红楼梦》的文学描写。不识字的人可以通过欣赏戏曲来了解红楼世界。在看戏时可以观看表演,也可以听曲文,所以戏曲比小说具有更广泛的普及性。

《红楼梦》中引用的戏曲是点折子戏的形式,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小说的文学形式对于展现戏典的场景是有缺陷的,但是可以展现戏曲的要点。作者借助戏曲的要点来提示小说的内涵,这样的写作手法史无前例,同时对小说人物的理解需要有对戏曲的认识。如前文提到凤姐点的戏《刘二当衣》,是要暗示凤姐的一系列行为与刘二是很相似的,林黛玉调侃贾宝玉时提到的戏曲《妆疯》,在第二十五回贾宝玉确实像是疯了一样。所以小说中提到的戏曲都是有深意的,它是作者提醒读者要着重注意的“重点”,不是点缀,而是有表达内涵的。

三、戏曲对小说《红楼梦》的各种艺术呈现

从清代起就有很多文人将《红楼梦》改编成戏剧作品,在舞台上进行诠释,从表现形式到内容上都进行了探索,红楼戏成为戏曲表演中的一个典型表现形式。

越剧是改编《红楼梦》次数最多的剧种,也最为成功。根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越剧《红楼梦》,是上海越剧院庆祝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剧目。1962年,海燕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将该剧摄制成上、下两集的彩色戏曲艺术片,“红楼”初上银幕。2000年,拍摄了三十集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2007年,越剧界汇聚了上海、浙江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演员,重新拍摄了越剧电影《红楼梦》。这次拍摄有分为经典版《红楼梦》和交响版越剧电影《红楼梦》。各个不同的越剧团体,一代又一代越剧演员均在舞台、荧屏上不断演绎着一个个“红楼”人物形象,吟唱着一曲曲“红楼”悲欢离合。越剧《红楼梦》在五十多年的岁月里,无论是舞台演出还是搬上荧屏,无论是哪个剧团、哪种流派的演绎,其核心内容都精选了小说中富有浓郁的传奇色彩以及突出的戏曲特征的情节,经过编、导、演职人员的二度创作,在舞台和荧屏上都创造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广大观众从这些艺术形象身上体会到了小说《红楼梦》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内涵,所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在越剧《红楼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贾宝玉与林黛玉“木石前盟”在贾府中的再续和那一场动人肝腑的爱情悲剧;看到宝黛共读“西厢”的心灵交融以及与封建礼教的抗衡;看到宝玉对戏子琪官倍受屈辱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其才华的惺惺相惜;看到大观园中的女儿们“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身心摧残和凄惨境遇;看到贾宝玉抛弃“通灵”,挣脱枷锁,走向白茫茫大地,赢得心灵干净的脱俗之举。在越剧舞台上呈现的这些场景,都紧紧围绕着小说《红楼梦》的主线展开,生动地演绎出了交织着错综的矛盾冲突和复杂的人物情感的戏剧故事,诠释了人间仙境的不解渊源和生命轮回。浓厚的传奇色彩与典型的戏曲情节相结合正是越剧《红楼梦》得以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越剧《红楼梦》成为了越剧舞台上乃至我国戏曲舞台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其影响遍及海内外。

之外,昆曲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一种发源于昆山的戏曲形式,具有抒情性强、动作细腻、音乐与舞蹈结合巧妙等优点,对于《红楼梦》这一以爱情作为主线的名著来说,昆曲无疑是最为恰当的表现形式之一,仅次于越剧。《红楼梦》被改编为昆曲戏剧以后,很多观众都评论“原来红楼梦可以这么美”。如北方昆曲剧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用昆曲交响清唱的形式对名著《红楼梦》进行了演绎,这种新的表现形式摒弃了戏曲的传统形式,即“乐队伴唱”的形式,它更像是一台红楼音乐会,用交响乐的形式丰富了戏曲的表达,进行舞台表演时用音乐和唱腔代替了对白和戏曲动作,不像传统的昆曲一样是按出场次表演的,而是按照交响乐的乐章来进行,情节叙事时通过音乐进行表达。例如:贾宝玉、林黛玉出场时出现主题音乐,其他故事情节和人物出场时用合适的场景音乐,在进行交响乐的表演时保留曲笛、板鼓等昆曲演出乐器的使用,运用多种昆曲唱腔,是昆曲和交响乐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

除了以上的越剧、昆曲对《红楼梦》的改编创作以外,其他很多剧种如京剧、黄梅戏、豫剧等都对这部名著进行了不同的演绎,几乎每个戏曲曲种中的《红楼梦》都是一出大戏,也是很能引发观众兴趣的名剧。以京剧为例,它是我国的国粹,如果将《红楼梦》的爱情作为主线,京剧是不适合的,因为它太气势磅礴,而细腻的越剧则更有优势,但是它也是一部封建家族的兴衰史,里面有对于复杂人际关系的描写,从这个主题出发,用京剧来演绎《红楼梦》又是适合的,它的气势是一种优势。根据《红楼梦》改编的京剧连续剧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平缓的故事情节中穿插入一些京剧表演,观念不仅过足了京剧瘾,也欣赏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

四、小结

《红楼梦》中引用了大量的戏曲名称,这些戏曲对人物的刻画、场景的设置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使《红楼梦》保持了浓郁的戏曲化特点。同时,将《红楼梦》搬上戏曲舞台以后,文学作品成了活生生的戏曲人物表演,不仅保留了小说的经典内容,也遵循着戏曲的创作规律;《红楼梦》是现代中国戏曲创作的代表,戏曲改编也是红楼文化的一种传播形式。所以我们必须以戏曲艺术的眼光来欣赏《红楼梦》的改编,确定戏曲的审美意义,使《红楼梦》这部经典不仅拥有文学艺术的读者,也能有大量欣赏戏曲创作的观众。

猜你喜欢
红楼贾宝玉昆曲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红楼版非诚勿扰大型现场(一)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红楼梦》中谁得过“玉”的好?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弘扬红楼文化 追求诗意人生——清水打造红楼文化之乡
《红楼》梦难圆*——论英语小说《红楼》对《红楼梦》海外传播的危害
梁归智教授“红楼”系列图书出版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