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石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舞蹈情感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包括全身心的动态来体现的。它通过面部的表露,手臂的传情、躯体的摆扭、足部的移动来统一表达内在的情感。它能揭示角色的内在气质,表现情绪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气质是人格魅力,也应是人最基本最核心最灵魂的东西。那舞台气质呢?舞蹈演员是对舞蹈编导艺术构思的创造性舞台体现,其任务是掌握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结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手段,将作品的思想内容转化为可视可感得舞蹈形象。在一个作品中,演员应做到形神兼备,二者必须兼而有之,缺一不可,只有达到这种“形”与“神”的气质结合,产生情感,才是艺术上乘。
近年来,舞蹈等表达性艺术受到国内的广泛关注。舞蹈作为一种表达性艺术,被广受好评。它主要以身心灵结合为宗旨,以艺术为手段,肢体动作为沟通语言,探索身体与心灵的联结,从而对意识层面的认知进行校正,达到对气质的干预的作用。因其注重身体的表达而非言语,能够避免言语交流中的弊端,对人的气质进行改变,从而更好的将自身气质融合在舞蹈之中,发挥出舞蹈的情感,增强艺术美感。国内对气质差异与舞蹈情感的学术研究仅为五六年左右,目前刚刚在心理学界被大家所熟知和有一定的了解,相信不久,相关成果一定可以为大众所熟知。让大众能够了解到两者的内在关联,对此感兴趣,并愿意参与其中,相信也是对大众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的益处。同时也需要区分心理气质与舞蹈表演、舞蹈锻炼以及具有治疗效果的舞蹈等,让大众真正认识到两者的内涵关联。
舞蹈情感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舞美学、舞蹈心理学等方面,而研究的对象都是一般人群的主题活动。随着国家对心理学科的重视,以及将心理学科建设纳入国家教育的政策方针,舞蹈情感在高校普及、在社会的普及指日可待,而随着不同领域的尝试与结合,舞蹈情感还能够发展于高校、养老院、社区等教育、服务机构,还可以与舞蹈培训、舞蹈学校教学辅助等方面结合,逐步扩大舞蹈情感研究的适用范围。
在舞蹈活动中,让被试者感受身体内的情绪,并通过身体来表达出来,感受身体哪个部位在感受这个情绪时,不舒服,不顺畅,通过一些舒展动作对身体进行调节,进而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这在精神分析和气质动力学理论中也有所涉及。并通过能量疏通、能量注入等活动,运用意向、暗示、隐喻的方式,将积极的状态注入身体,以此来提高被试对气质差异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不同的舞者气质均不同,这对于舞蹈情感的表达是具有影响的。舞者作为舞蹈的主体,它主导了舞蹈的整个完成活动,气质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可以呈现出个性化的舞蹈氛围,尤其在中国和外国的舞蹈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的古典舞和西方的芭蕾舞就很强调气质的培养。如果一个具有古典韵味的演员在跳芭蕾舞的时候,就会显得不够灵动。反之也一样,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舞蹈情感的输出,让观众的接受有着明显的差异。
舞蹈者的气质决定了舞蹈的整体品质。这种气质不仅仅是形体的气质,还包括内在精神气质。先说形体,形体气质属于外部的气质,它依靠演员的肢体动作、表情等来进行情感方面的传达,其中有粗有细、有明有暗、有放有收,通过对其进行协调控制,来表达所要表达的东西。有的演员在表达情感的时候,由于形体不到位,或者不能很好的认识到形体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在情感表达的时候缺乏力度和精准度,让观众觉得情感传达不够有力,不够清晰,那么舞蹈表演就失去了魅力。举例来看,比如《鸿雁》舞蹈中,需要演员有足够的臂展,同时要有灵活度,尤其是大臂的力量和小臂的灵活缺一不可,要协调到位,有的演员形体气质没有达标,就失去了那种情感的诠释。内在精神气质当然离不开形体的表达,它最终会落实在形体上,但是内在精神气质是第一位的,它包括内心情感、艺术直观等方面。一个好的舞蹈演员必须要培养内心气质,作为一种基本素质来锻炼,这样才可以提高舞蹈的整体品质,让主观的气质与舞蹈客观气质相匹配,更好的完成舞蹈表演。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数据分析的结果还是被试的主观表述上,都证明了气质差异与舞蹈情感是具有很紧密的联系。在客体认识、意识提升以及人际关系改善方面都有所提升。也证实了气质差异对不同人群的舞蹈情感的积极影响程度。无论是客体对象的认识、艺术情感的培养以及人际关系上都具有实效性。舞蹈人群间的彼此的信任,得益于不同气质的互相吸引,充分证明了两者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