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雅楠
每天门诊一开门,就如同打仗一般。
女子说:“教授,可算把你等来了!我上周专程去住院部找你,你没在。”
我的导师说:“你好,请坐,检查单带了吗?”女子的男友赶紧把化验单递过去。
导师看后笑了笑,说:“你妈肝功能有些异常,没什么大碍,拿点药就回去吧。”
“大夫,话不能这么说。我妈没病,你给我们开了这么多检查,这不是过度医疗吗?”女子不依不饶。
其实这还真不是过度医疗。
一个简单的腹痛在外科看来有可能是本身器官有炎症,可能是临近的器官有炎症,也可能是缺血或者穿孔。心脏和肝脏虽然位于不同平面,但是通往它们的电线都要经过脊髓整合。如果脊髓的电路发生漏电,让来自心脏的痛觉搭在了去往腹部或者肩部的线路上,那么心梗的表现就是肩部疼或者腹疼,有时候甚至表现为牙疼。以防万一,医生往往会开全套检查,防止误诊。
虽然女子咄咄逼人,可上次导师开的检查并不是很多,我有点奇怪。等翻开同事开的单子,我一下就全明白了。鉴于女子之前飞扬跋扈的表现,同事开出了“防御性诊疗”的化验单。
所谓防御性诊疗,就是说从实际病情出发,医生开了非常严谨、全面的各项化验和检查,以回避诊治高危病人过多的转诊和会诊。也就是说查个全套,规避风险。几乎所有的医生在碰到难缠的患者时都会提高警惕,唯恐成为被告。
除了门诊,住院部也是患者口中过度医疗的东宫。
我大哥作为急诊一哥,长年战斗在急诊一线,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病人在急诊做简单处理后,分流到其他科室进一步处理。
前不久,一个一过性晕厥、剧烈头疼呕吐、伴有血容量降低的大爷来急诊看病。
大爷看样子病得不轻,而且病情比较具有迷惑性。大哥在排除了食物中毒和外伤之后,很难第一时间做出判断。
按照常理,这需要请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的大夫过来会诊,综合意见之后才能确定患者应该分到哪个科室。出现头疼、呕吐的症状,有可能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导致的,就要去神经内科;也有可能是因为先呕吐,吐的量大,导致体液丢失过多,酸碱不平衡,引起头疼,这就要去消化内科;对于一过性晕厥,还要考虑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鉴于病房紧缺,大哥又想让患者尽快住上院,不耽误救治,所以他分别给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的住院部打了电话,结果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的病房都满了,只有消化内科有病房。
大哥毫不犹豫地把病人分到消化内科,想着让他先进一个科室,然后再请大夫会诊,患者就能快速得到救治。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处理好了,结果大爷把消化内科的检查做了一圈,显示消化系统良好,没什么问题,成功排除了消化系统的疾病。
大爷在消化内科住院的那三天,神经内科空出了病床,大爷又转诊到神经内科,一查就查出问题。大爷血糖、血脂、血压都高,常年的三高导致脑部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了血栓栓塞,引起头部胀痛,恶心想呕吐。而一过性的晕厥跟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缺血有关。
这么一圈下来,大爷花的检查费真不少。
大爷有三个子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就在这几个子女间上演了。吵到最后,他们开始状告医院过度医疗。
这算是过度医疗吗?真的很难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