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爱暗恋补习社长
看刘烨上《演员的诞生》之后挨骂我还挺难受的。
有些演员在你心中是有永久豁免权的,他演过的一个角色击中过你,那以后无论他做什么又糊成什么样,你都不忍心嘲他,对我来说,演过宫二的章子怡和演过蓝宇的刘烨都是这样的人。
刘烨早年的电影里总带着脆弱的、迷惘的神情,他那时候刚从中戏毕业,是个真正的北漂青年,又刚入行,所以身上有种不知道这个城市这个行业这个人世间会对他做些什么的微妙紧张感。
那时候的刘烨是个好的演员,却算不上一个完美偶像。仰赖当年互联网还没那么发达,所以很多人忘了他醉酒、斗殴、骂脏话的新闻。
转折点在哪一年呢,那个敏感的,湿漉漉的刘烨消失了,出现在荧幕上的是一个非常主旋律的硬汉。他凭借外形的相似演了很多次毛泽东,在《王的盛宴》里演刘邦,这些片子不需要动用什么演技,所以我们只觉得他在尝试转型……直到在《北平无战事》里他演方孟敖,明明是第一主角,人们赞叹的却是焦晃倪大红。
但他自己仿佛不介意。2015年他携带这些年最出色的作品——诺一和霓娜上《爸爸去哪儿》,在节目里他展现的是一个很日常的直男性格,懒,甩手掌柜,不会带孩子,心思耿直——觉得游戏无聊的时候甚至会当着镜头玩手机。这些年来,刘烨经营或者展示的,都是接地气、逗比、糙汉这样的形象,群众一直很买账,直到这次他和章子怡一起上《演员的诞生》做评委,在对戏虔诚的章子怡面前,观众突然觉得……刘烨你是不是太油了?
从节目剪辑的效果来看,刘烨确实没有章子怡身上那种对表演斩钉截铁的“信念感”了。
如果章子怡批评郑爽的时候,刘烨和稀泥还是为节目考虑的话,那在即兴表演的小品里,章子怡扮演的皇后始终是绷着的,而刘烨从台词到动作,都透露着一种“懒洋洋的不正经”,甚至好几次轻微笑场。
我很喜欢刘烨,但我也承认,跟他的同班同学“小怡子”比起来,他的态度太松垮了,年近40岁的刘烨,真的很像单位里有了资历技术其实也还过得去但因为自知发展空间不大所以做什么都不得劲的中上层员工。
成长代价的一部分是看你当初的爱豆也一步步迈入中年危机。
但我真的一点也不想苛责刘烨,他的演技退步了吗——如果这里抛出一个斩钉截铁的答案会被粉丝围攻的话,我想至少可以说他不再把全部心思放在演戏上;他的灵气消失了吗?至少他的眼睛从雨季漫长的热带岛屿变成了干旱晴朗的华北平原。
因为跟始终绷紧脊背的章子怡相比,刘烨太松弛了,让人们质疑他的业务能力和态度。可是人世间少的是章子怡,多的是低配版的刘烨。
事实上我觉得刘烨不是油了也不是老了,他只是选择把自己关上了,他不再像二十多岁那样,把自己纤细的神经曝晒在人面前,他选择把那个无辜的、一脸的“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的刘烨关起来。他去扮演另一个人,不太好笑的逗比也好,有流水线气质的硬汉也好,寻常家庭里懒散的爸爸也好,不管观众喜不喜欢,至少这些“扮演”让他觉得安全。做自己多危险啊,当“火华社社长”听起来就岁月静好许多。
然而那个敏感纤细的刘烨毕竟还有一部分在,所以40岁的人了,跟孩子一样,在微博上表达委屈。
我迷不动刘烨了,但我尊重他的选择,也希望他真的在俗世里获得很多的快乐。你们老是说“人要以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这种“自己喜欢的方式”里,应该也涵盖了主动抛弃甚至作践自己的灵气,盼望自己变得“钝感”一些,快快成为一个只知吃喝不懂风月的普通人。
演戏这事有时候挺残酷,像是一个榨汁机,榨取一个人最极致的那部分情感体验,跟写作有点相似,很多作家写小说几乎是“呕”出来的,像是自己主动把结痂了的伤疤再撕开,就为了观察流血和痊愈的过程。
章子怡的宫二绝了,可你要知道她的宫二是怎么来的,如果给你机会去体验一遍她的那几年,恐怕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不要拿这个影后,章子怡撑住了,理当获得赞美,刘烨没有那么撑得住,可是……可是我们总记得他当年湿漉漉的眼睛,所以我们就像放任初恋发胖一样,对他说“你高兴就好”。
真的,你高兴就好。张怡微说过:“不要告诉我这个人退步了,感情里为什么会有退步这种东西?”如果你真的扎扎实实地爱过一个人,你就会允许他变老,变得松垮,变得庸碌,因为你知道他选择活成这样的形态,一定因为这是他本人最舒服的状态,那就尊重他。
就像我很多年前读到过的莱蒙托夫的诗句——
也许我爱的已不是你,而是对你付出的热情。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然是祭坛。一座雕像,即使坍塌,仍然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