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问问
1
南京某小学一个孩子在作文《藏在角落里的我》里写道:长大想当木匠。
老师在他的作文上批改时,加上了一句:你们看,我连梦想都这么平凡……
这句不经意的话一下将孩子归入到平凡人中去了。谁说木匠是个平凡的梦想?将来的木匠必须拥有创意精神和精致的手工,制作出别具一格的木制品,来装点人们的生活。在人工智能横行的年代,那将是最具有考验的职业之一。
虽然孩子写这篇文字时,通篇都含有淡淡的忧伤,觉得自己“像一粒尘埃”一样,藏在角落里,但总是在不经意间展现出顽强的优秀品质,甚至自诩半个尤塞恩·博尔特(世界上跑步最快的人)。
这是个半命题作文:藏在 的我。大部分孩子写的是:藏在书中的我,藏在爱里的我,藏在学习中的我……大家都不愿意做那个“藏在角落里的我”。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孩子真的勇气可嘉。
但老师的评语会不会让他改变想法呢,也许下一次,这个天真的孩子就再也不会写:长大想当木匠。
每一个梦想都是懵懂的种子,我们灌输的知识是养料,是水分,是土壤。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种子生根发芽、抽枝发叶。而最不能做的,是在种子还没有发芽的时候,就将他定性为普通或优良的种子,这种潜移默化的认定有时能改变种子的内在结构。
2
很多孩子怕写作文,就像怕那个“藏在角落里的我”一样。为什么字大家都会写,词语大家都会组,句子大家也都会造,偏偏就怕写作文?
多看书多积累,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经验之谈。阅读量、知识面的积累确实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但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自发的、与生俱来的灵气来支撑因为阅读而获得的文字能力,就像一棵大树,他的枝干早就成形,只等着枝叶来丰盈他的外形。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着修枝剪叶,而忽略了倔强生长的枝干,那才是一个孩子真正应该得到关照的灵魂。
孩子之所以怕写作文,是因为学校的作文训练被认定为作业的一部分,写出来的作文要规规矩矩。仿佛是蛋糕房里的模具,每个蛋糕都有固定的配方、大小、成色,个个不是圆的就是方的,发酵不够的都被判为不合格品。
作文训练的过程,跟蛋糕成形的过程是多么像啊。
简洁精炼的作文因为字数不够被扣分,文字严谨、逻辑清晰的作文被批不优美,辞藻华丽、符合“总分总”结构、每次写人都写得高大完美的范文,这让孩子们不得不放弃自我审美,不得不逐大流。
3
学习是终身的,文字的学习更是。我们学习文字,并用文字表达自己,这是一项长久的深远的学习,这才是对待作文训练该有的态度。
孩子们学习掌握运用文字的能力,学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不是为了作文拿高分,更不是竞赛获奖,而是为长大后的那个自己做准备。他们是为将来的自己在学习写字、遣词、造句,他们学习怎样用文字来雕刻未来的自己,而不是用固化的文字打磨掉现在自己的灵气。
也许那个善于将文字去繁就简的孩子,长大就成为了诗人、词作者;也许那个写作逻辑清晰、行文冷静的孩子成为了科学家、医生;也许那个总是从不同观点写套路标题作文的孩子成为了辩论家……
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落笔,都尽力释放出藏在文字中的那个小小的自己。这个时候,文字只能作为一个工具,一种媒介,而不是全部,真正表达的是他们内心想要表达的那些东西。就像我们弹琴,手指拨动琴弦,这只是一个技巧性动作,真正流淌出来的是心中的音乐。同样的乐谱,同样的琴弦,同样的技巧,不同的人,弹奏出来的音乐是不同的。即便是同样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绪下,弹奏出的音乐也是不同的。
我们的作文训练,应该教孩子都成为演奏音乐的人,而不是只会精致地拨弄琴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