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竹 宛立 楚阳 陈禹娜 宋玉鑫
摘 要: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国家经济和近海渔业养殖技术的发展,围填海已成为缓解土地资源和渔业养殖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采用历史回顾和对比分析的方法,从水文动力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近几十年来我国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填海工程会对海洋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造成附近海域水交换率下降、纳潮量降低等问题,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多于其积极影响,且长期效应不可预计。
关键词:围填海 水动力条件 环境影响
围填海工程改变了港湾海域面积及容量,从而改变了港湾水沙动力环境状况。作为海洋中物质输运的驱动力,水动力状况发生改变后会引发海水交换能力、纳潮量、水质及沉积速率等一系列环境因子的变化,这些环境因子的变化直接对海域的环境容量与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1.水交换能力及纳潮量
围填海后,渤海湾海水半交换时间由300d变成超過600d,海域平均水存留时间明显增加;象山港30d、60d、90d平均水交换率由59.3%,66.4%和71.7%下降至54.7%、61.9%和67.3%;锦州湾由于围填养殖及工程建设,总海域面积大幅减少,导致2000-2005年海水交换率平均减少17.5%,2005-2010年平均减少9.28%;罗源湾2012年与1960年代相比30d平均水交换率减少21.42%。
围填海工程会使海域面积减少、海湾湾口宽度缩短,从而导致纳潮量减少、涨潮流流速变小等问题。厦门西海域由于周围海域被围,导致纳潮量减少,且随着围填海工程的修建,海水流速大幅降低,而同期未施工海域纳潮量变化不大。随着胶州湾填海造陆的面积增多,1966-1986年胶州湾纳潮量减小2.67%,至2000年已减小4.63%,至2008年纳潮量减小了6.5%。罗源湾围填海工程导致浅水海域面积损失25.27km2,纳潮量则减少28.38%。围填海前后的湛江湾、象山港、深圳湾及锦州湾纳潮量和水交换率呈下降趋势,湛江湾纳潮量减少3.4%;象山港全潮平均纳潮量减少12.6%;深圳湾、锦州湾的纳潮量及水交换率随着海域面积的减少而减小(见表1)。
大面积围填海是造成各海域海水交换率下降、岸线变化剧烈及纳潮量减小的主要原因。同时,海水交换能力减弱还会降低海水的自净能力,对近海环境造成污染。深圳市严重污染海域占深圳市总海域面积的51.9%,几乎全都分布在围海造地集中的海域。日本谏早湾填海后直接引起有明海的大规模赤潮。这说明海水水质下降与不适当的围垦有关。
2.水动力条件
围填海工程改变了近海海岸地形地貌、潮波反射的位置和角度,从而会对附近海域的潮流、波浪等水动力条件产生一定影响。围填海工程面积越大,对海域水动力影响也越大。围填海工程对流场的影响局限于工程附近水域,随着距离的增大,影响逐渐变小。围填海后,舟山岑港北侧基岩海岸对流场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围填海堤的前沿。
由于围填海工程的建设,造成特征点平均张潮流、落潮流均成不同幅度的减少,附近海域的流速流向发生改变,如湛江湾及胶州湾前湾附近海域潮流速度均减小;2003-2013年,曹妃甸海域涨落潮最大幅值变化约为0.05m/s,流向变化最大值为26°大部分区域不超过10°;莱州湾流速整体减小,流向变化一般小于5°。
围填海工程除了会改变其附近海域的流场及流速,还会对波浪造成一定影响。港九海峡两岸海堤由于已延伸至较深水域,沿岸没有消能的浅滩,当波浪传至海堤时,海堤起到反射作用,使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波高增大。
3.国内外围填海发展及现状
近年来,国际上对海洋经济观念不断成熟,对海洋生态环境越发重视,各国也逐年减少填海面积。荷兰是世界公认的围海大国,自13世纪起就开始大规模围海。1990年,荷兰政府制定了《自然政策计划》,目的是为保护因围填海而受影响的动植物。2009年,内阁批准一项“退耕还海”方案,恢复可供鸟类栖息的湿地。21世纪以来,荷兰推出了“退滩还水”方案,实施与自然和谐的海洋工程计划,不再将海域直接围死形成新的陆地,而是尽量保留海域。日本政府在1945至1975年间临海填海造地11.8万公顷,导致海洋污染、生态退化、航道淤塞等问题层出不穷。由于填海造地对于日本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过大,日本环境省对填海项目把控越发严格,至2005年,日本围填海总面积已经不足1975年的1/4。
1949年到20世纪末,我国沿海地区平均年填海面积为210-220km2;2000-2005 年,每年填海造陆面积接近300km2;2006-2010年,填海面积达到每年700km2。2009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工程增多,加大了用海需求,建设填海造地16767.45公顷,占全年围海造地确权面积的93.7%。除建设用地外,农业填海造地1093.65公顷,废弃物处置填海造地26.99公顷。2011年末国家发布了《围填海计划管理办法》,对围填海的把控更为严格(见图1)。2017年国家海洋局暂停下达地方围填海计划指标,全年填海面积5779公顷,比2013年降低63%。
4.总结
通过对围填海工程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围填海对海洋的负效应多于其正效应。为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2018年国家海洋局将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目前,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进步,管理治理措施不断深化,使海洋环境逐步向稳定、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钰.围填海对海岸带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化工管理,2016(14):239-240.
[2]林磊,刘东艳,刘哲,等.围填海对海洋水动力与生态环境的影响[J].海洋学报,2016,38(08): 1-11.
[3]袁德奎,李广,王道生,等.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水交换能力影响的数值模拟[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5,48(07):605-613.
[4]王勇智,吴頔,石洪华,等.近十年来渤海湾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水交换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5, 46(03): 471-480
[5]曾相明,管衛兵,潘冲.象山港多年围填海工程对水动力影响的累积效应[J].海洋学研究,2011,29(01): 73-83.
[6]刘明,席小慧,雷利元,等.锦州湾围填海工程对海湾水交换能力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28(01): 110-114.
[7]王勇智,马林娜,谷东起,等.罗源湾围填海的海洋环境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 129-133.
[8]陆荣华.围填海工程对厦门湾水动力环境的累积影响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0.
[9]牟森.胶州湾岸线变化对动力环境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
[10]张志飞,诸裕良,何杰.多年围填海工程对湛江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6(03):96-104.
[11]郭伟,朱大奎.深圳围海造地对海洋环境影响的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286-296.
[12]慎丽华,杨晓飞.日本围填海的历史演变与现状[C]//中韩围填海环境影响与管理政策研讨会.2011.
[13]聂源,羊天柱,许雪峰.基岩海岸围填海工程后的流场变化[J].海洋学研究, 2009,27 (04): 45-54.
[14]杜鹏,娄安刚,张学庆,等.胶州湾前湾填海对其水动力影响预测分析[J].海岸工程,2008(01):28-40.
[15]孙钦帮,崔雷,孙丽艳,等.围填海工程对曹妃甸海域水动力环境影响的数值分析[J].水运工程,2015(07):20-24.
[16]姜胜辉,朱龙海,胡日军,等.围填海工程对莱州湾水动力条件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5(10): 74-80.
[17]罗章仁.香港填海造地及其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1997(03): 30-37.
[18]朱高儒,许学工.填海造陆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04): 76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