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联合麻杏饮口服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效果观察

2018-11-13 02:12李岩涛陈分乔吴丽娟张贺
山东医药 2018年38期
关键词:腹针呼吸肌平喘

李岩涛,陈分乔,吴丽娟,张贺

(河北省中医院,石家庄0500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是指COPD患者短期内有咳嗽、咯痰、喘息和(或)气短加重,痰量增加,呈黏液脓性或脓性,可合并发热等症状,且呼吸肌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弱;若长期反复发作,则会导致呼吸肌疲劳,这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传统西医治疗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此类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OPD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症状,但无法完全改善肺功能[1]。腹针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以调整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中医学认为,COPD急性发作期的证型以肺肾气虚证为主,同时存在瘀、毒、痰、热等病理改变;而腹针疗法具有引气归元、调理中焦、主持气机升降、滋补肺脾等功效,麻杏饮具有清热化痰、祛瘀解毒、止咳平喘之功效,因此利用中医辨证施治具有独特优势[2,3]。本研究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腹针联合麻杏饮口服辅助治疗,评价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92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40~80岁;②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关于COPD急性发作期的诊断标准[4];③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证属肺肾气虚。排除标准:①合并肺性脑病或严重呼吸衰竭;②行有创机械通气;③近期采取过体针或其他针刺治疗;④腹部手术史;⑤对研究药物过敏;⑥肝、肾、脑、造血系统存在严重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2~78(60.74±4.57)岁,病程2~16(9.34±1.45)年;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3~79(60.43±4.65)岁,病程2~17(9.41±1.4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平喘、化痰止咳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取腹针治疗,穴位取下脘、中脘、关元、气海、天枢双侧、带脉双侧、滑肉门双侧、大横双侧。施针过程中仅捻转不提插,捻转角度不宜过大,用力轻、频率慢,每次操作时间3 min,留针时间30 min,第1~3天1次/d,之后隔日1次,连续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饮口服治疗。药方组成:炙麻黄6 g,炒杏仁10 g,紫菀10 g,款冬花10 g,五味子10 g,炙百部10 g,地龙10 g,炙黄芪15 g,太子参15 g,桃仁10 g,丹参15 g,淫羊藿15 g。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14 d。

1.3 检测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以下指标:①血气分析:使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GEM Premier3000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②肺功能:使用德国JAEGER生产的MasterScreen型专业肺功能仪检测并计算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③6 min步行距离:令患者在50 m的平直走廊上来回行走,记录6 min内步行的距离;④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对咳嗽、咯痰、喘息证候进行评分,分值0~3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

1.4 疗效评价标准[6]显效: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基本消失,肺鸣音消失,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有效: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减轻,肺鸣音缓解,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改善;无效: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及肺鸣音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PaO2、S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均<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VC、FEV1、FEV1/FVC、MVV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VC、FEV1、FEV1/FVC、MVV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279.45±13.47)、(385.64±15.94)m,对照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281.16±14.15)、(328.17±14.62)m。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P均<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咳嗽、咯痰、喘息积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分别为18、13、15例及67.3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COPD急性发作期是COPD的重要发展阶段,以咳嗽、咯痰、喘息症状持续加重为主要特征。呼吸道发生炎症时,呼吸肌获取化学能的能力降低,当呼吸肌做功的能量消耗超过能量供应时,会出现呼吸肌疲劳。而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由于疾病程度加重,出现呼吸肌疲劳的概率也明显增加[6,7]。中医学根据COPD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将其纳入“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8]。在疾病发展早期,由于脾失健运、肺气不利、致使津液不化;久之,伤及肺和肾脏,通调水道不通,脾虚难以传输津液,致使痰液潴留,引发咳嗽;而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痰郁化热,加上外邪入侵,痰热滞肺,则出现急性发作。现代研究证实,脾肾亏虚可引发肌肉功能衰退,继而影响到呼吸肌运动,也是导致此类患者出现呼吸肌疲劳的重要原因[9]。

腹针疗法的核心为神阙布气学说。本研究所用的腹针法选取下脘、中脘、关元、气海4穴,是腹针中的常用处方引气归元疗法。穴位位置均处于任脉,而任脉和督脉相表里,这4个穴位不仅可调节全身阴阳,且可调补穴位,有利于治疗呼吸肌功能衰弱。Wen等[10]研究证实,下脘、中脘穴相互配合可起到健脾补气之效,关元、气海穴配合可起到升阳举陷之功。本研究还配合天枢双侧、带脉双侧、滑肉门双侧、大横双侧,其中天枢双侧、滑肉门双侧均循行于足阳明胃经,可补益脾胃之气血;带脉循行于足少阳胆经,可调理全身气血;大横穴循行于足太阴脾经,可散寒温中、调理肺脾气机[11]。上述诸穴配合,共奏补肺益肾之功效。

COPD的治疗不仅需补肺益肾,加以清热化痰、祛瘀解毒、止咳平喘也是治疗的关键。孙惠洁[12]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结果显示,其可明显提高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谢民栋等[13]对肺脾气虚型COPD患者采用健脾益肺法治疗,也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研究采用的麻杏饮组方中,麻黄可宣肺平喘、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杏仁可止咳平喘、祛痰、润肠;柴胡可解郁疏肝、解表退热、升举阳气;川贝母可化痰清热、止咳润肺、消肿散结;桔梗可祛痰排脓、宣肺;胆南星可化痰清热、息风定惊;麦冬可清心润肺、养阴生津;甘草可调和诸药,且具有止咳、祛痰、平喘之效。诸药联合,共奏清热化痰、祛瘀解毒、止咳平喘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腹针联合麻杏饮口服辅助治疗后,PaO2、SaO2升高,PaCO2降低,肺功能VC、FEV1、FEV1/FVC、MVV降低,6 min步行距离延长,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上述各指标均优于单独使用腹针治疗的患者。表明腹针联合麻杏饮具有相互协同作用,通过外治联合内治,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1.30%,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腹针联合麻杏饮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因此认为,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腹针联合麻杏饮口服辅助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腹针呼吸肌平喘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地龙生姜平喘
腹针疗法临床应用新进展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健脾益肺汤改善肺脾气虚型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