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 山西工商学院 030062
前言:现如今,互联网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愈发成熟,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在众多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高校管理工作与培养优秀人才有着密切关联,如果在其工作过程中能够融合互联网技术,那么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质量及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首先,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落后。在互联网+背景下,许多高校开始使用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对校园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智能化、科学化。管理工作者与学生都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义。教育系统化改革后,学生管理工作渐渐与传统管理模式相脱离,但因传统观念与现行体制对其进行长期管制,所以学生管理工作只是在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其管理理念仍然是学生听从安排、管理,使得管理与育人无法融合。其次,网络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成为了网络的主力军,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仍需遵守规则。现阶段,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认识还不够,依旧使用传统舆情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另外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也使得高校无法有效开展网络管理工作。最后,网络管理工具的功能效用挥发小[1]。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大多使用QQ、微信等媒介,其功能用于传达信息,或是数据汇总及意见反馈。但是对于接受到的信息真实性无法识别、学生管理工作易重复、纸质审批较慢等。另外,在评奖评优、考勤监控等管理工作上,不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外出状况等产生的数据进行监控及预警,使得决策缺少透明性与公正性。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可以将法治与德育进行有效的融合,明确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要确保学生是网络主体并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要了解学生的需求,维护其应有的法律权益。并且要坚持立德树人,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在传统思政中融入互联网技术,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的发展与师生之间相辅相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并要与其平等沟通,增强师生间信任感。管理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多种问题,并将学生满意度作为管理工作的质量标准。同时,还要树立全员参与理念。学生是学校消费主体,其本身具有主人翁意识,口头说教已经不符合现代发展要求。对于学生的管理不仅是高校管理者的责任,社会各方都有对学生管理的职责,像是党政领导、教师、家庭成员等。要对全员进行互联网培训,使其能够熟练使用客户端来了解学生动态。高校要打造一支专业性较强的团队进行学生管理,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进而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首先,高校要制定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舆情主要体现了一些校情民意,学生思想愈发成熟并带有偏激现象,因为网络行为具有隐蔽性与聚合性,所以微小的网络不良行为都会爆发群体事件。高校要建立一个网络信息收集及反馈系统,并吸引学生参加话题讨论,从而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检测及引导,控制好舆情发展。其次,要建立起舆情危机应急预案,对学生用户进行备案、登记,在问题出现时有源可查,并在危情产生时,从根源上制止,阻止事态恶化。然后,要完善网络信息管理制度。高校要通过完善此制度来明确主体责任,信息的发布者与管理者都要承担有关责任,并通过设置网络权限来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最后,学校要大力培养互联网人才,并鼓励网络技术专业人员到高校中进行网络安全管理,以此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首先,要建立统一化的学生管理平台。学校要从着眼于全局,将人才培养与管理进行统一规划,共享校园数据[2]。此平台中含有学生从报到至毕业所有数据信息,涵盖了学生考勤、评奖评优、日常消费以及实习就业等多种模块,并且这些数据可以在学生处、后勤处以及教务处等多个部门查看到,实现数据共享。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大数据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并规范其流程,提高了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其次要加强工具模块功能的使用。利用互联网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对其管理,能够减少工作上的重复,提高管理质量,并且利用网络进行签到、事项审批、信息接收与反馈等,其产生的数据能够共享到学生管理平台,从而对学生进行精准化管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像是工作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只有通过转变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等方式,才能够将问题解决掉,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