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针 黄琲 陈火平 徐力勇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赣州 341000
1934 年10 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历时两年整的红军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这一伟大壮举,给我们留下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鲜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全党和理论学界对长征精神广泛关注,对其内涵精神也有着不同界定。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对长征精神进行了概况总结,他说“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内涵丰富,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赣南是长征的起点,是长征精神的源点,长征精神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的延伸与发展。学校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以苏区精神育人,融入长征精神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切实有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长征和长征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年来,江西理工大学注重将以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红色教材融入课堂教学,2008 年以来,学校将《红色江西》、《永远的旗帜——超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等反映江西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的教材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利用重大时间节点,历史纪念日,融入以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政教育,开展主题活动、通过体验教育,让青年大学生对长征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突出立德树人宗旨,聚焦文化引领,切实把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作为师生成长成才的红色基因与精神食粮,在广泛的文化活动中颂扬长征精神,打造经典校园文化品牌,以活动为载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
学校坚持打造两个“一”工程:一是唱好“一支红歌”。近三十年来,学校坚持每年在学生中开展“一二·九”大合唱比赛,在学校广大学生中形成“唱响红歌、歌颂党恩、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优良文化传统。二是建好“一批基地”。学校在大学生弘扬长征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聚焦知行合一,注重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实践基地建设,相继在红色老区井冈山、瑞金、寻乌、兴国、于都等地建立起社会实践点,每年精心组建校级重点服务团20 余支,校、院、系三级实践队100 余支,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通过深入长征出发地、历史革命老区,重走红军路等主题活动,加强对学生的体验式教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当前,高校引入长征精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宣传手段,在充分发挥校报、电视台、校园网、橱窗等传统宣传阵地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搭建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平台、创作大学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主题作品、构建新媒体联动机制,让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育人的新渠道。
江西理工大学积极搭建新媒体育人平台,以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为载体,不断创作和传播以长征精神等为主题的红色文化作品,用生动的形式拉近广大青年学生与红色基因的情感距离,增强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知与认同,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学校依托新媒体平台,通过举办和开展各类活动,创作一大批弘扬和传播长征精神的新媒体作品。学校学生刘平和谢邦远设计的“红色旅游攻略”手机软件,把井冈山、瑞金等省内红色景区全景纳入其中,受到广大学生和市民的欢迎好评。学校利用新媒体平台承办全省高校“从我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新媒体文化展示活动。
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以长征文化感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