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民美好生活愿景下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2018-11-13 15:41孙文湖北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新生代 2018年14期
关键词:精神政治思想

孙文 湖北大学 湖北武汉 430000

引言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人民生活不断发展进步的方向。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追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给予理论支撑。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可以为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进而以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引领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一、人民美好生活追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出现相应的就会有社会主要任务,而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变了,那么社会主要任务也会跟着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因此,理清人民美好生活追求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新任务的重要一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创造“美好生活”不是只表现在物质层面的需要,而是要进行全方位的满足。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作用于人的思想观念,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支配、指导和调动人的精神资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指明方向。它从人的思想观念的视角解释社会现象,对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思路,从而对人的思想进行正确科学的引领指导,进而促进社会的顺利发展。

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意义重大。社会主要矛盾与根本问题、根本任务、工作重点, 在逻辑上是关联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国家治理重大战略的逻辑起点。我们对待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态度, 应该是直面矛盾, 并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社会发展。

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包含美好精神生活需要

文化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是人成长为人的基本实践。文化生活可以归结为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的副产品,而文化生活的主要功能则是直接的精神生活。可以说,文化生活是精神生活的过程。文化生活无论怎样变化、怎样创新,但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这一基本功能不会改变。美好精神生活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作出界定,不同文化、不同群体、不同个体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感受也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美好精神生活的愉悦,可以让人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与希望,励志的文化生活会给予人正能量,让人们能为自己美好生活的而未来奋斗,这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让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也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都源于生活,而思想政治教育也主要是让人民更好的生活,是为了个体生命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功能。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够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人生理念,使人民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利于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民自己去追求和创造,而思想政治教育为个体追求美好人生和幸福生活创造了条件。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

人的精神生活是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个体或群体的自我经验、自我体验、自我实践。人的精神生活也受外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动影响人的精神生活的经常方式,作为自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有效方式,是形成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

(1)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美好精神生活的内容。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主观的,同时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社会形态、文化传统中,何谓美好精神生活,又是有客观依据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个性的,同时人对真善美的认知是共同的、大同小异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思想导向、有意识的精神塑造,是要通过理性的或感性的形式,通过直截了当的表述或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典型的示范或普遍的共识,传递出明白无误的信息,也就是什么是美好精神生活,怎样才能使精神生活更美好,在美好精神生活中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强化什么、淡化什么。(2)思想政治教育解答满足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矛盾。人生是充满矛盾、经历种种矛盾的人生,人的精神生活也是如此,是在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中,在各种层次精神生活的选择中,建构自身独有的精神世界。对于追求美好精神生活需要而言,更是一个在解决精神生活矛盾中体验美好精神生活的过程。

四、在开创人民美好精神生活中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人民美好生活作为教育内容、作为发展方向、作为社会理想,既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机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它需要系统内诸多要素的协调和配合,需要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思维,更需要有适宜宽松的外部环境。具体来说,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教育者应在理论、实践、方法、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

1、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

(1)教育者应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学术自由的统一。同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必须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科学地把握时代脉搏,使理论创新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解决新时期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2)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要汲取历史成就的营养。现实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适应形势发展,更新知识结构,赶上世界社会科学的发展步伐,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

注重第二课堂,提升实践技能。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教育不再以学习作为衡量好学生的唯一目标,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意志和信念。同时,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让学生走出去,到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中实践,把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提高实践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创新网络教育,重塑教学新模式。利用多媒体、课堂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兴趣,逐步使大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微博、论坛、QQ、微信等网络工具进行交流,高校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所言所想,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并重点关注了解后续过程。

4、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思想出现问题的大部分大学生是因为他们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和对策方法解决和回答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中及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稳定学生情绪并缓解他们的压力,为培养人格健全和心理素质良好的现代大学生提供基础条件。比如,定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开展相关讲座。

5、把握好师生关系,提升审美观

建立师生之间的亲切的关系,因为在政治、信仰、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方面,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个亲近的人的观点和影响。建立新关系,往往会带来新效果,打开新局面。教师学生之间上升到新的审美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投入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增加幸福感,而教师作为教育者也能进一步的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成就感与愉悦感。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美好生活愿景下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也是需要加大力度,为人民美好生活开创新的境地。

猜你喜欢
精神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