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时骏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音乐与教育系
2017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在这则报告中创新成为一个高频词汇,一共出现了57次,报告高度肯定了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类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如"天眼""蛟龙""墨子""悟空""天宫二号"等尖端科技的突破.
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的同时,人们不能忘了人文教育的创新,创新同样也是人文教育工作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如今,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这给高校思想教育也引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习近平在2015年"两会"期间说过一句话:"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并且"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被阐述.没错,中国的科技水平近年来不断的提升,并在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句话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创新可以推动科技、经济发展的发展,同样也能成为推动思想政治、道德发展的动力.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其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就包含了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意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所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谋求创新,也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的必须要求.
任何事物的创新都离不开客观规律,教育也受教育规律的制约,想要谋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那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现高校受教育群体的特点.如今高校思想教育受教育群体为95后为主,该人群有着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在2016年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沈壮海代表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5》其中有对35所高校3500名学生随机进行调查询问,其数据显示91.7%的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认同度最高的为"友善"(96.4%),最低的为"爱国"(79.0%);政治观层面,87.2%的大学生认同"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84.7%的大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95后的成长环境是互联网社会不断发展壮大的时代.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类从来没有处于信息分享如此方便且快捷的时代,以95后为主的中国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但同时也依赖网络,离开网络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较弱,他们的信息来源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多出自各搜索引擎结果.
在本人从事辅导员工作经历中,发现所带95后大学生凡是涉及到个人奖励申报的时候大家积极踊跃报名,但是一涉及到集体奖励申报和集体活动开展的时候,往往学生们习惯被动接受,不主动争取.学生在平日工作中也往往过多考虑结果所得,轻视过程收获,以成败论英雄的思想过重.
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时期引来了新的挑战,新时代下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从主观和客观上存在以下两点:
现今,传统的课堂教学依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战线,如思想政治课.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受制于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政治理论较多,概念性的理论学生很难消化和吸收,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教学形式上的单调与95后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发展的心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单方面的思想教育灌输模式似乎难以适应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要目的应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这就要求从事高校思想教育课的教师不能单单只是课本知识传授,更应该强调人的培养,育人才是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如今,很多教师上思想政治课一整个学期均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难以消化理解,且难以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正确意识.
教育形式的单调和内容枯燥,不但不会给95后大学生产生思想政治的积极影响,甚至会造成抵触心理和不理解.本人在从事辅导员期间,询问过对于思想政治课旷课同学的看法,得到的反映多为:不知道这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也不明白表达的是什么.
关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思想政治课应有感染力.思想政治课给大多数同学的感受为理论知识较多,学习枯燥无味.在思想政治课上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递并没有错,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思想政治教育不单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的塑造,在教育中应该投入更多的情感,思想教育应有感染力和煽动性.
一个成功的思想政治课是让学生在课后自发性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但同时,高要求的思政课,也对教师的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把理论以时事相结合,了解所上课程各阶段历史故事,有着良好的表达能力.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课应与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人的行为,用于实践,思政课可设置社会实践学时,鼓励学生们参与社会服务和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境治理、思想宣传等活动,进行考核记录.让学生自己把理论内容、实践经验相结合,亲身感受.
思想教育工作应因材施教,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和学生专业课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吸引学生参与的效果,并更具有现实意义.就如我国团中央、各地区积极开展"互联网+XXX"之类的活动一样,互联网可以和各行各业相结合,同样的,思想政治也可以和各专业相结合,如开展"思政+音乐",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和红色歌曲相结合开展"音乐党课",加强党课的感染力.如"思政+创业"可以开展服务地方的创业项目,让同学们知道创业不仅是赚钱,更是服务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思想政治工作绝对不仅是思政课老师的事情,更应该是每一名高校教师的事,共同教育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单个部门在思政工作中单兵奋战,其它部门不配合,最终只能出现思政教育脱节,思想教育无力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具体工作中,加强党、团与教学的联系,做到相互促进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具有工作难度高,工作成效慢的特点,思政工作创新成效也是如此,但是思政工作者需要保持教师的初心,同时用党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富有责任感地教育祖国的下一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需要紧抓时代及受教育者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在创新的基础上不忘初心,求真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