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务江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江城塘头小学 535399
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浅白地说就是不听话甚至对立情绪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阻碍小学生自身健康思维的发展,对于家庭、学校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放任自流,既给家庭和学校带来困扰,又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因此,研究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及预防策略极其重要.经过两年来的观察、研究和实践,我总结了几点肤浅的工作经验.现不妨从形成原因和预防策略来谈谈吧.
1.生理因素.孩子从婴儿生长到儿童少年,从蹒跚学步到独立行走,身心成长日趋成熟,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有了协调能力,已经初步形成独立的个体,不想再过分依赖家长,这时,如果家长和老师经常对他们的自由活动横加干涉,就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和反感,叛逆的心态从此形成.
2.心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从咿呀学语到能运用语言独立表达,心智也日长见识,有了自己思维的空间,对于不同的事物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和判断,以致作出相应的语言和行为的反应,不再事事都顺从家长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倘若家长事事都对孩子指手划脚,限制孩子的思维方式,就势必让孩子形成反抗的心理.
1.过高的期望.孩子的素质和能力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这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好有差的原因.但有些家长忽视这个客观原因,一味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为达到此目的而增加学习时间,不惜剥夺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及活动娱乐的自由.还有些家长为了使孩子将来能成家成名,就主观定下培训的方式,硬迫着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这些现象都是没有考虑孩子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没有考虑孩子的兴趣特点,好高骛远而不切合实际,结果孩子厌倦,反感情绪渐渐加强,最后形成了逆反心理.
2.管教粗暴.由于孩子的生活阅历短、事理认知不丰富的特点,行为犯错在所难免.作为家长应该晓之以理来说服教育,但一些家长一见到孩子犯错,就火冒三丈,厉声斥责,更有甚者以棍棒相加.这种粗暴的管教方式更让孩子产生叛逆的心态.
1.课业负担过重.一些地区的教育工作又走回应试教育的怪圈,把语文、数学、英语这些科任教师按该教学班的考试成绩来排队.教师只好跟着"考试成绩"这个目标走,挤掉了学生的活动课来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更有甚者把课程表安排的"美术、音乐、信息"等课程也拿来讲授"统考科目"的课程,放学后布置有家庭作业,中午休息时间也布置有作业,累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一些学生努力去做了也没能完成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常受到批评的学生,性格也出现了变化——对学业厌倦,对老师反感.
2.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大抵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会得到老师的喜欢,而那些纪律松懈、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常受到老师的冷眼看待,他们一有点犯错,就引来老师的喋喋不休的指责,甚至挖苦.还有的后进生因为在课堂上回答不了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令站着不让坐下,使学生难堪.本来老师想要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些教育与管理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产生了怀恨、对立情绪.
1.结交不良伙伴.年龄相近、爱好相同的孩子很容易组合到一起,物以类聚,当一些孩子在学校里对学习产生厌倦时,眼光就会转移到社会上,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逃学的、游手好闲的少年是多么自由幸福,于是就会渐渐走近那些群队.要知道"近珠者赤,近墨者黑."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孩子就会被那些不良的少年的叛逆行为所感染,对抗老师和家长,常常旷课和逃学,叛逆心理日益加深.
2.痴迷暴力游戏和不良影视作品.网络信息高度发展的现今社会,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一些不法商人唯利是图,也利用网络通讯传播、推销一些不良影视作品和暴力游戏,少年儿童涉世未深,很容易被那些东西所迷惑,一旦涉足那些不良影视作品和暴力游戏,就会沉迷其中.少年儿童的模仿性很强,打架斗殴、干坏事学得有模有样,不以此为耻,反以为荣,根本不听老师和家长的劝告,直接走到了对立面.
孩子刚来到世上,脑子当然一片空白,需要父母每天24小时的照看和引导,经过从1岁到7岁的培育,有了初步的正确的认知,语言行为也能与社会生活接轨,这时孩子上学了,渐渐长大,不再事事都依赖父母,有了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无论从生理或心理上都有了自己私密的空间.为人父母,应当善于观察孩子的思想动向,发现不正确的,及时点化和引导,使之向健康的思维发展,这样就可以了.而不是事事都要干预孩子,牵着鼻子走,这样孩子会反感的,要留给孩子一点自由和私密的空间.
每个人的素质不同,能力也有差别,人尽其才,只要努力了,就无愧于心.无论家长或者教师,不能给孩子定下过高的不切合实际的目标,期望过高,失望就越大.对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应当遵从客观情况,因材施教,只要孩子有进步,都应当予以肯定.如果定下过高的不切合实际的目标,给孩子施加压力,无论孩子如何努力都达不到,就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更会让孩子厌烦而反感.
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何况作为孩子呢?当孩子做了错事,家长和老师都不能厉声斥责,要冷静来了解原因,尊重孩子的人格,慢慢来与孩子谈心,使孩子感到亲切可信,就能从中去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找出了根源所在,从根本上矫正孩子的错误观点和动机,从思想上杜绝犯错的再次发生.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厉声斥责乃至棍棒相加,孩子肯定难以接受,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心理.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解除应试教育的枷锁,对学校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源头上规范教师的工作,严禁教师给学生加重学业负担,使学生能放下沉重的包袱,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感到兴趣,成为主动求学的主人.这样就消除了教与学对立情绪,形成了师生团结一致的和谐气氛.
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教师要以鼓励为主要手段,哪怕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都给予微笑对待,投向欣赏的目光.譬如有的后进生在课堂上回答不了老师的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地提示和引导,可以亲切地说"想想,你一定能想到的!""哪个同学可以帮助他啊?"等等,切忌批评和罚站等令人难堪的做法.对于犯错的学生,也不要公开批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引导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信赖.
〔六〕教育孩子正确认识社会生活
社会环境纷繁复杂,而孩子们对于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低,家长和教师要时常教育引导他们分清善恶美丑,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教育他们交友慎重,不要结交社会上游手好闲的人,自觉抵制不良影视作品和暴力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