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芬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081)
消费心理主要是指消费者在实际购买行为与购买活动中产生的系列心理活动,是消费者针对客观的消费对象与自身主观的心理适应的综合反映。在心理学中主要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情感偏好和意志关联三个方面。受到个人性质、生活环境和个性偏好等因素的影响,消费心理具有个性化差异和群体化共性两个特征。大学生作为经济不独立但是具备独立消费性的群体,其消费心理具备了成年人、群体性的综合特征,同时也反映出个体性的机制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家庭文化、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情况。
随着近年来P2P网络借贷染指大学校园,部分不良的网络借贷平台利用多种手段诱导大学生进行网络借贷。不仅出现了陷入“高利贷”自杀事件频繁曝光,还出现了很多女大学生“裸贷”的恶性群体事件,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学习氛围和教育氛围,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表现,提出对策做好大学生的心理正向引导,增强大学生对不良网贷的抵抗力。
根据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针对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名大学生的调研结果发现,在大学生活中缺少资金的时候有11.3%的大学生会使用信用贷款获取资金。拥有在校学生的身份一旦通过网上信用贷款机构审核,大学生就能轻松获取信贷资金。大学生金融成为了网贷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不良网贷营运而生。在国家2017年12月严厉整顿之后,网贷风气有所收敛,但经过几个月的收敛后,大学生校园网贷死灰复燃,再次成为P2P金融发展中的重要产品。
大学生的具备成年人的特性但是自身的心智有待完善,其消费观念主要是立足实际的理性消费。但是在校园贷出现以来,大学生获取资金的程度更加便捷化,控制能力不成熟导致了其消费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逐步走向片面非理性的消费方向发展。从大学生的发展阶段来讲,该年龄段的青年人消费需求更加旺盛,在休闲、娱乐、购物等方面的消费需求相对较大,校园贷获取的信贷资金也主要运用到享受型的消费中。随着校园贷在大学校园普及,大学生的消费价值取向逐渐走向多元化。加上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盲目追求跟风、攀比、时尚等现象,校园贷为大学生的盲目心理提供了消费基础,促进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逐渐转变成自我满足的方向发展。由此,传统的生存、发展为消费结构的方式转变成了以享受为中心的消费结构为主。
校园贷是2012年逐渐在校园产生的新生事物,从产生之初就受到社会各界的争议。有人认为校园贷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将缓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压力,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例如:校园贷中的助学贷款产品等。将还款的期限延伸到大学生毕业后。校园贷虽然在发展中为学生带去了很多消极的影响,但是我们往往不能忽视其中的积极影响。据统计,有的大学生认为校园贷确实为自己解决了生活中、学习上一些相对棘手的问题,他们会利用校园贷渠道合理安排资金,很多产品也确实帮助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等问题。通过校园贷的方式获取的助学贷款,不仅申请的速度快,往往金额也比较大,通常都能帮助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各解决学业中的经济窘迫等困境。校园贷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学生可以有效利用贷款渠道获取资金,为大学生在生活中正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例如:通过校园贷获取的创业资金,大学生可以放手创业,每个月的还款也是大学生对自己责任承担与责任意识的重要表现。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增强创业发展的动力,让大学生感受到创业、干事道路上的艰辛,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奋力拼搏的能力。综合以上因素,校园贷在高校中的发展从长远的发展现状来看,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独立自主的担当意识。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看到校园贷的积极影响时必须正确认识校园贷带来的消极影响。从网络上曝光的恶性大学生校园贷的实际情形来看,校园贷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间的影响。校园贷的出现直接给大学生带来了超前消费的理念,促进了大学生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在大学生短暂的享受消费面前,直接带来了长期的身心压力。校园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大学生自身的猎奇心理,以此来满足其在购买新兴产品时的经济困境,这种信贷消费的超前消费方式直接让大学生获得了物质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直接助长了大学生内部形成怕攀比、从众的非理性的消费方式与消费心理,在客观上强化了大学生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间和消费主义思想。此外,很多校园贷高额的利益、手续费、平台费等为大学生带来了严峻的还贷压力,校园贷本身的利率高于银行加上各种费用,很多贷款的利息综合折算已经远远超出高利贷的标准,面对尚无稳定来源的学生,很多大学生没有还款能力直接造成信用污点。对大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带来长期的影响。另外,很多恶性的大学校园贷,因为贷款条件简单,很多大学生都非常容易步入到校园贷的危机中。
抵制校园贷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需要社会、行业、学校、学生等综合发力,以制度监管为基础,行业自律为中心,全面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和消费行为干预,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贷间环境。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立足学校心理干预,增强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出发提出对策。
正向的宣传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增强大学生正确认识校园贷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形成持久的正向力量。另一方面重点强化校园贷的危害性宣传,让学生正视校园贷的直接危害,客观正向的面对。
学校内部成立内部心理发展委员会,将学校宣传与心理宣传结合起来,增强对学生心理干预的力度。在学校内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或者心理咨询师为学生及时缓解消费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于陷入校园贷危机的学生正向引导,积极帮助其走出危机,树立信心。
以班级辅导员为单位,重点大学生行为监控,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异常或者个人行为异常的情形及时干预,牢筑安全风险防线,避免大学生陷入危机后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件发生,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总的来讲,校园贷在大学校园中发展中有利有弊,我们要正确认识到校园贷为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做好校园贷消极影响防范,重点落实好校园贷为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强化心理干预和学生行为监控,共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