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

2018-11-13 14:30吴云凤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培育法治

吴云凤

(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 832000)

十八界四中全面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这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迈上了新台阶。法治标志着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也是全国人民所向往的,加强公民法治意识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有着非凡的意义。法治意识是指在法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对依法治国过程和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是人们关于法治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等的总称。法治意识更是国家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尤其是将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当今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更是迫切的。

1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价值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是重要和迫切的需要,培育公民法治素质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这个是当今国家和社会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国家和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教育,但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事件却时有发生,这需要我们认真深思。十八界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1.1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需要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下,大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本领,还需要具备基本的法治素养。大学通过一系列课程以期达到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目的,近几年,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这一定不利于他们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出的学生是只会专业技术而不具备良好道德的人。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却缺乏法律意识,将来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培育出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统、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很多大学生因为法治意识欠缺,缺乏维权意识,去实习、就业和创业过程中,面对非法经营、合同违约等现象,大学生不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而是选择妥协。加大对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是促使大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育全面发展的国家需要的人才的现实需要。

1.2 维护校园环境安全与稳定的需要

大学是一个学生众多的地方,它承担着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的重要作用,为此,大学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和谐和法治的环境。大学生都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在生活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摩擦,但如果没有处理好就可能酿成大错。近年来,大学的法治环境越来越复杂,有些违法犯罪分子将手伸向了这些单纯的学生,有些大学生甚至被欺骗。一些大学生信以为真,就帮助他们在校内传播,对大学校园的和谐构成很大的隐患,甚至不分是非参与违法活动。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对高校的稳定与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1.3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需要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在十八界四中全面中,“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由此可知,加强法律意识培育是全民教育,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他们思维活动、具有创新精神,他们应是法律知识的拥有者、法律意识的践行者和法律文化的传递人,所以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是全民法治意识培育的重中之重,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建设进程直接关系到国家进行全面依法治国的情况。

2 影响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主要因素

1985年以来,我国已实施6个五年普法规划,青少年一直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其中文化层次较高者在大学期间,也接受者相对系统的法律知识,但近几年我国大学生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可见他们仍然不具备系统的法律知识,导致他们的法治意识缺乏,这是大学法治教育的不完善与大学生自身因素所导致的。

2.1 学校教育理念出现偏差

当今,很多高校在培育大学生时,忽视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情况,不重视学生的公共课程的学习,也不是特别强调学生公共课程的学习成果。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甚至会出现法治意识培育是法学专业学生的任务,与其他专业大学生没有关系的教学理念。

2.2 教学内容淡薄和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法律教育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其中只有两章的内容是法律基础的内容,涉及的内容偏少,老师讲授的课时量也不多。就其中具体内容而言,知识性内容偏多,实践性内容偏少。法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样就不会使学生真正知道、理解、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它,这就导致了最大的教育效果是学生记住了其中的法律条文,但没有达到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的目的。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真假都有,从而对大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淡薄的法律基础一个强大的冲击。就其课堂教育形式而言,由于课程内容和课时少的原因,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灌输法律知识,缺乏师生互动,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 教师队伍

目前给大学生讲授法律基础课程的老师,是思政老师,有可能不是法律专业的老师。他们在向学生讲授课程时,会夸大法律的阶级性,忽视法律的程序正义、社会公益保护。甚至部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言行举止表现出对法律不信仰的态度,不能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反而起到相反的教学效果。

2.4 大学生对学习法治的意识

部分学生由于压力大,在大学期间将学习重心放在了考取专业证书和考研上,导致了法律意识欠缺。同时大学生发现主抓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在评奖学金、优秀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入党这些工作时,没有采取民主办法,这进一步挫伤了大学生对民主法律的信心,也加剧了一部分同学的功利主义思想倾向。大部分学生会受到中国传统“人治”思想的观念影响,在遇到问题时,还是习惯性地用道德标准、人情标准去判断是非标准。社会上时有发生的贪污腐败事件,逐步削弱着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

3 培育新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主要对策

根据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和影响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因素。笔者认为,在今后培养培育大学生法治教育过程中高校要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大学生对法治教育的态度,激发学生对法治学习的兴趣。

3.1 转变高校教育理念

高校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按照最新的要求培育大学生,叫大学生紧跟时代步伐,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在课程设置上,高校法治课程是从属于道德教育,这就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老师对法治课程产生了不重视和应付的态度。为此,高校应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将其从道德教育中提出来,单独设置一门课程,将法治课程、道德教育和专业课同等重要的独立地位,并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和大纲,突出法制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2 变革法治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

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应根据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对教材进行重新编写,让学生掌握到新的信息,为保障学生切实权益提供最大的保证。在国家发生重大政策、理论发生重大变化时,就对教材进行及时更新,充分保障学生学到最新的政策、理论。增加学习法律范围,将与学生生活、学习和利益紧密联系的法律如宪法、经济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设置为必修课,促进学生系统的掌握法律知识,增加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添加专业课法律,在增加大学生法律课程时,不仅要增加公共法律课程,还要根据不同专业所涉及的法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增加不同的法律课程,帮助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保障自己的权益。

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比如引导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将课堂教学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带领学生多参加法律实践活动调动同学们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比如在课外组织法律专题讲座或沙龙、校园法律知识辩论或竞赛、模拟法庭、社会调查、法庭庭审、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方式的宣传等,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法制教育媒介和手段。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基层,为存在法律困难的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问题咨询,法律咨询容易实施,可以采用灵活的多样的形式,所以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周末、节假日到社区、广场、集市等地开展。法律咨询实践,在学生们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帮助了他人,另一面更加深了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

3.3 加强法治教师队伍建设

要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取得成果,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所以要加强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法律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课程,在其师资结构上,配备专业出身、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授课。对授课教师进行定期的法律培训,聘请当红律师作为高校的客座教授或校外导师,定期给全体师生进行实际法律案件的剖析和分享邀请国内外的老牌法律名校的知名教授来学校传授教学经验,等等。不仅注重在专业性提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还应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师德等建立全面的考评标准。也可以在坚持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吸纳长期从事法治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人员组成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充实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4 转变大学生对法治教育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讲,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好处,讲述一些正面事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深化立法、行政、司法体制的改革,树立法律权威,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法治建设的进步以及依法治国所带来的好处,才能不断增强他们对法治的认同与信心,从而形成较强的法治意识。不要让学生被贪污腐败蒙蔽了双眼,看不到法治对我国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学校改变管理制度,尊重学生的学校应当尊重大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其提供民主参与学校决策管理的渠道,让学生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决策,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换位思考,从而内心信服并维护和遵守校规校纪。在学生入党、评奖学金等事情上,充分发挥学生民主选举精神,严厉查处相关负责人走形式,内定人选的行为,培养学生民主权利的意识。组织学生建立各种自主维权组织,当其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勇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自己的法治意识。发挥朋辈群体的积极引导作用,在学生中选出来一批思想、专业过硬的学生,在生活中对其他学生以身示范,在生活中对同学积极引导,激发大家学习法治的兴趣。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培育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