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南古道

2018-11-13 00:07张继强
北极光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月氏张骞汉武帝

⊙张继强

“博南古道”被很多人冠以“南方古丝绸之路”的誉称,又被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称为“云南的皇家古道”和“通往印度的黄金之路”。事实上“博南古道”是我国南方最早对外进行开放贸易、建交结盟、实行政治军事扩张的一条国际大通道。这样一条道路,它和我们所熟知的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茶马古道等古代交通运输线有着许许多多的相同或者是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博南古道存在的历史远远要比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茶马古道要长的多。具体的说就是它最初形成雏形的时间、以及开发建设的时间都比较早,但是它从人们生活中淡出、被淘汰、彻底沉寂却又是不太久远的事、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博南古道在命名上和其它道路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大凡有名的古道取名大都是以道路上运输的最主要的商品来取名,比如 “丝绸”、“茶”、“马”、“盐” 这些都是古代人们生活当中交换频繁的商品,也是用来命名古道的主要商品,而“博南古道”的取名则是以博南山上的一段道路代表整条道路来取名;从功能上讲,博南古道除了兼有其他古道具有的民族迁移、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功能外,博南古道从古至今还是一条军事要道。因为在军事战略上具有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历朝历代官方都在这条道路上布兵防御。

这样一条道路,它究竟开发建设于哪一朝哪一代?它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哪些功能作用?它给途经的地方带来了些什么,如今又留下了些什么呢?要探讨这些问题,我们首先从这条道路如何被发现的话题开始谈起。

要谈“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的发现,我们还是不得不从“北方丝绸之路”讲起。因为在北方丝绸之路铺筑和开凿上,张骞立了头功。同样是张骞,也是他发现了博南古道,促成了博南古道的开辟建设。

我们熟知的张骞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西汉时期的一个著名的外交官,是出使西域的主角。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出使西域称作是“凿空”之行,其主要原因是他出使西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我国古代,秦朝的商鞅的变法代表了我国最早的政治、经济、军事体制改革,这种体制上的创新是秦朝强大兴盛、统一全国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条件;到了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则代表了我国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开放,是他开创了中西方交流的先河。这种开放缔造了当时世界最强大国家之一——西汉王朝。

因此有许多丰富的史料记载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以及他铺筑北方丝绸之路的贡献,张骞的铺筑北方丝绸之路事迹和功劳家喻户晓、世人皆知。但是张骞其人以及他出使西域的事件与我们云南的开发、与我们大理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却是鲜为人知。这就得从“博南古道”的发现过程中去探悉我们云南和大理最初、或者说是混沌的历史。

因为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北方丝绸之路的铺筑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同时发现了“博南古道”雏形的存在、并且促蹴了“博南古道”的开辟建设。博南古道的寻找开辟直接影响整个云南以及我们大理的开发建设。

我们回到公元前138年西汉王朝,执政的皇帝是汉武大帝刘彻。这时的大汉王朝经过了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大汉王朝国家国力强劲、政府财政收入大于支出,老百姓生活当中最重要的物质需求——粮食,十分充足。老百姓的日子显得富足,社会就显得繁荣和强盛。国富民强的大好局势让当政者汉武大帝底气十足,其雄才伟略的欲想进一步膨胀,当然就有了办大事情的想法。但最想办的有两件:一件是征服北方匈奴;另一件事是拓展南疆、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想对匈奴出兵,武力征服北方的匈奴。其原因是汉武帝之前的四个西汉皇帝都是依靠和亲政策,与北方匈奴维系着表面上的和平关系。多少有些大男子脾气的汉武帝即位后,他对这种靠女人来维系国家和平安危的做法不赞成,于是取消了和亲政策。如此,本来就多事的北方匈奴开始三番五次的对汉王朝北域疆土进行骚扰。这对汉武大帝是一件很烦心的事,是他的一块心病;第二件要做的事是在西南征服西南夷(西南众多的少数民族)、拓展南方疆土的事。当时,从长安到四川的道路畅通无阻,从四川到云南的曲靖附近也已经有道路存在。因为早在秦朝,李冰父子主持修筑都江堰的同时,就同步启动了从四川进入西南夷的五尺道开凿工程,这条五尺道建设到了今天的曲靖一带。它使云南地区的一些部落与内地有了密切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但是秦朝灭亡后,西汉王朝刚刚建立时,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人口急剧减少,社会经济极端凋敝,许多政治经济大事亟待解决,无暇顾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停止了对西南夷地区派遣官吏,并封锁了滇蜀间的关塞。所以从新开通五尺道,开拓南疆这件事是汉武大帝的一个雄心壮志,是他蓄谋已久的事。

出兵匈奴、开拓南疆,先办哪一件事呢?当然是出兵匈奴是迫在眉睫的事。

历史上汉武大帝算得上是一个雄才伟略、善于筹谋的皇帝,他并没有冒然向匈奴出兵。身边一个匈奴人俘虏曾经向他讲起过的一件事情,这个人说在大汉王朝西边的月氏国曾经被匈奴追打,一直向西逃跑,匈奴人还残忍的杀害了月氏国的国王,用他的头颅骨作为饮器,所以月氏国人对匈奴人恨之入骨。这件事让汉武帝想到了一个对付匈奴的办法。他想利用月氏国人与匈奴之间的积仇(世代结仇、不共戴天的仇气),与月氏国人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匈奴。那时月氏国对汉武帝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与他们取得联系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派谁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呢?汉武帝想了一个办法,实行聘请制,贴出布告,招募天下勇士去完成这个任务。不管身份地位,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报名参加。张骞这时候出现了,他第一个出来应聘。张骞是正宗陪太子读书的人,是皇帝小时候的陪读,史书上说他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现在也已经做了皇帝的侍从官。这个官职虽然没有固定的职务、是个闲置,但因为随时在皇帝左右,近水的楼台可能会先得月,也就有随时可能被选拔重用的机会。他第一个出来应募后,很快100多人的出访团组建起来,张骞理所当然地成了出访团的团长。用今天的眼光和角度看,这个出访团其实可以说是一个探险队更为贴切,张骞就是探险队的队长。出访团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秘密的悄声无息的从长安出发了。但路途艰辛和凶险,让张骞始料不及,他没有想到,他的队伍出发不久,走了也没多远,就被匈奴集体俘虏,分散软禁起来。软禁期间,匈奴首领单于为了消除张骞的意志力,还逼迫他娶了当地姑娘作了妻子、并且生了儿子。但是张骞依然没有放弃寻找月氏国的坚定信念,每日思量着逃出匈奴之手,完成他的使命。但是每次逃跑都被抓了回来,一直到了十年之后,匈奴内部发生了内乱,张骞乘机得以逃脱,几经辗转终于来到大夏。但更加让张骞头疼的事发生了:此时的月氏国人逃到大夏(今阿富汗西北部),与大夏国人一起建立大月氏国,从一个“行国”游牧民族变成了一个“定国”,并且过上了太平、安逸的生活,已经把对匈奴的仇恨淡忘。对于张骞的到来,大月氏国人表面上对张骞客客气气、也好酒好肉好生招待,可每当张骞提及联合结盟起来夹击匈奴的事,他们总是支支吾吾、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来搪塞敷衍,要么说路途太遥远,鞭长莫及;要么说国力不足,时机不到、爱莫能助。放在今天,汉武帝想与月之国结盟的想法也就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他应该想到国与国之间来往结交是有条件和好处的的,已经冷静安逸的大月氏国怎么可能单是为了报仇去打仗呢?发展才是硬道理嘛!这道理古人就知道。这样,从出使西域联合大夏的本意来讲,张骞从长安出发那一天就注定了要失败,他的千辛万苦换来的是无奈的遗憾,他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

公元前126年,张骞破衣烂衫回到长安。联合大夏没有成功,但是他的出行没有失败,从后来发展的事实上看,他的出行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这次出行,开创了中西方往来的先例,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开放行;他把我们熟知的核桃、大蒜、葡萄、石榴等带回了中国、进行种植,使我们今天赖以致富的产业,竟然如此不经意地与遥远的汉武大帝、以及张骞有了瓜葛;他给汉武帝带回来了一些迫切需要的、显得十分宝贵的信息,直接影响到汉武大帝决断国事国策的一些信息。因此张骞向汉武帝汇报了出使的经过和结果后,汉武帝对他进行加官犒赏。

在张骞给汉武帝汇报的许多情况中,有一个信息是有关博南古道的信息。 《史记》里记载了这一个有关博南古道信息的情况汇报。这段汇报,直接影响了汉武帝开发西南夷的政策。在这段记载里,张骞把他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向汉武帝进行了汇报。

猜你喜欢
月氏张骞汉武帝
英文摘要 关键词
月氏兵力考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东汉湟中月氏胡居住地考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月氏”铭货泉铜母范
张骞出使西域故事点滴
古老的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