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调查分析

2018-11-12 11:06喻晨玲
牡丹 2018年24期
关键词:婚礼仪式中华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阅读并分析了《意见》之后,笔者就相关问题做了小范围调查,调查对象有男有女,年龄分布为20~60岁。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人(所有年龄层次)偏爱举行西式婚礼,少部分人喜欢中式婚礼,但在实际生活中依旧会选择偏西式的婚礼,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中式婚礼的礼节太过烦琐,不能满足现代人快生活的需要;年龄层次高的人(40岁以上)相对来说对戏曲、民俗等的了解程度要高,相反,年龄层次低的人(40岁以下)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度较高;大部分人都认为学习古典诗词等国学是有必要的,但这种必要是建立在“有用”的基础上的。以上结果代表不了整体看法,但通过对这些结果的分析,本文依旧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空有仪式,却没有仪式感

拿婚礼来说,传统的中式婚礼从三书六礼到长达近二十项的仪式流程,确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映照出了文明的气息。但是,现代人生活节奏普遍较快,这样传统的礼节活动未免过于繁杂,再加上中国传统遭遇过断层,“文革”期间除四旧,破坏了很多传统,让西式婚礼有了发展的机会。其实,现代人不论在举行婚礼还是过传统节日过洋节等方面,都没有做到采用纯粹的中式或者西式,只不过是追求形式,很少有人去探究形式背后更深層次的意义。仪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典礼的秩序形式,出自《三国志·魏志·张既传》:“楚为人短小而大声,自为吏,初不朝觐,被诏登阶,不知仪式。”仪式能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差异,现代人的问题在于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空有仪式,却没有了仪式感。

其次,当前的结婚典礼虽然强调个人与社会的融合、人情化以及交际功能,却弱化了对当事人的教育和身份的过渡。而仪式基本功能的消失,直接导致了许多青年家庭责任感的缺失,不仅很多事情都依靠双方家长来协调处理,更引发了离婚率的不断增高,对下一代的培养和教育更是缺乏正确和完善的引导。如此循环往复,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不可估计的,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传统礼仪确实存在许多繁复冗杂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时代条件、社会制度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影响和制约,这就要求人们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推陈出新、化繁为简,以新时期中国青年更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在实现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二、多元的文化传播实是深层次的价值观渗透,容易引起国人文化身份的混乱

古今中外的历史无不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实现国家或社会的蓬勃发展、长久治安,除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外,必然少不了配套完善的制度和先进的文化思想。如今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已经转向了深层次的价值观渗透。比如,各种国外影视节目、节日习俗、饮食习惯等跨文化的交流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极易引发一些盲目追求西化的现象,从而带来文化身份认同的混乱。

另外,全球一体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也是无法避免的,人们要正视这种现象,不能一味排斥,这也不符合一个大国的气度。面对国内多元多变的思潮和国外的软实力竞争,人们更应当回望历史,深入挖掘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内涵,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时吸收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去粗取精,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三、功利主义的色彩太过浓重,市场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太大

在现代应试教育中,数理化占据了考试的大半江山,学习国学经典是否有必要的关键变成了能否从中获得更高的分数,语文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这种利益至上的思想影响的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从肆意破坏、偷盗贩卖文物到传统手工艺的濒临失传,从扭曲历史的文艺作品到历史名城的商业化,在利益和市场面前,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但是,文化的发展又离不开市场,一个社会的文化需要通过市场来和广大群众接触。因此,找到文化和市场的平衡点是关键。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提出了“文化的终极目的”命题:“一个民族全是拜金、全都为了钱,是没有希望的。而且拿钱造成的问题,是钱解决不了的,必须拿文明解决。文化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孕育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是炎黄子孙的文明标识,是华夏民族的精神追求,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遑论换取!金钱总有花完的一天,祖先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最有价值的。而今人也总得给后人留些什么,是空荡荡的形式主义、混乱的文化身份,还是利益至上的价值观?笔者觉得应该是非物质的财富和精神的文明。

四、结语

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实践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化符号,抵制陋俗、恶俗、低俗,预防西方文化的渗透,彰显浓郁的中国特色。加强新时期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急需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景德镇陶瓷大学)

作者简介:喻晨玲(1994-),女,江西景德镇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婚礼仪式中华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婚礼
Talking strategies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多“彩”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