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窗光影
一生中,总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被我们忽视。可是,忽然有一天,当我们自身也成为那些被忽视的小事里的主角时,才知道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里蕴涵着的却是暖融融的深情……
记得上小学时的家,是让现在的人们每每回想起来感觉特温馨的那种。墙体中间是空的,里外两侧横钉着木条,再用剁成小段的干草和着黄泥均匀地抹上。当泥风干后,墙上的草清晰可见,杂乱无章地把没有筋骨的黄泥连成一片,成为我们抵御风寒的屏障。墙泥经过一年的风侵雨浸后,有的地方会成块儿地脱落,因此,每年都要补新泥。房顶上有规律地铺着茅草,一层压一层,每当雨季来临,如珠如帘的雨滴便顺着茅草从房檐上滴落。干旱时节,偶遇一场雨时,家家都在檐下摆满脸盆水桶接水,然后将水储存在一个大大的水缸里备用,浇菜或者养花。小时候家里穷,大多数家庭都不讲究屋内装饰,顶棚和墙都是用旧报纸糊的,“找字”便是我儿时常玩的游戏。
在那个年月,父母虽然不辞辛劳地忙碌着,可生活依然模式般地向前运行。母亲的身体本就很差,却像男人一样上班出力干活。有一次,我看见妈妈在剧烈地咳嗽后,吐了一口鲜红的血,我吓得哇哇大哭,担心妈妈会死去,母亲则爱抚着我的小脑袋轻声地说:“没事,孩子,你没有长大,妈妈怎么会死呢。”
北方的冬天,是最难挨的。一入冬,淘气的我们总爱往雪深处跑,棉手套、棉鞋里都灌满了雪。当走进燃着火炉的教室后,雪便化成了水,手套、棉鞋都被浸湿。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会儿工夫,它们就被冻得硬邦邦的,完全失去了保温的作用,手脚也冻得生疼,眼泪直往下落。心里又很害怕,担心手脚被冻掉。常常是回到家后,母亲马上用雪为我搓手搓脚,好一阵儿才能缓过来。冬天,白昼特别短,家离学校又远,到家时天已经擦黑了。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总是屋顶上袅袅的炊烟和跳跃不定的一窗烛光。
那烛光一直陪我度过了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时光……
归心似箭。
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泛着黄晕的一窗灯光……
转眼,我已为人父。积劳成疾的母亲最终没有经受住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
人生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跨越式的变化。昨天,还拉着女儿稚嫩的小手走在家乡泥土芬芳的小路上,而今,却站在处处洋溢着古朴园林文化气息的苏州目送着女儿踏上求学的征途。
女儿上高中时住校,周五回来。每当坐公交回到家时,夜色早已悄悄地涂满玻璃窗。一次,我做完晚饭等女儿归来,看见客厅的灯亮着,便顺手关掉了。妻子从卧室里出来见客厅黑漆漆的就又把灯打开了。我说:“浪费电,关了吧。”可妻言语深长:“让灯亮着,孩子看见了知道我们在家等她,安心,上楼时不会着急……”
听了妻的话,我心怦然,原来,那夜色中的一窗光亮,是妈妈的守候,是母亲的温情,是母爱的释放……
想起了妈妈……想起了妈妈为我亮着的一窗光影……
借鉴
何永康教授曾这样说:“考场作文要得高分,不在于引用了多少名言警句,运用了多少排比修辞,关键是要写出真情实感。”宫利民的《一窗光影》正是从多个方面为我们有感情地写好记叙文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1.一线串珠、形散神聚。光影,是文章主题的体现,也是作者情感的出发点。它一语双关,表面是母亲在晚上亮起的一盏等孩子回家的灯,实际也是照亮作者人生之路的灯,是给作者温暖和勇气、鼓励作者前行的希望和力量,这点明并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另外,文中所写的几件事,从懵懂的岁月到不识愁滋味的少年,从参加工作后的青年到成家之后的中年,虽然时间跨度大,但却以“一窗光影”为线索,贯串起全文,使各部分内容融为一个整体,又照应题目,揭示了母亲对作者的爱这个中心思想。
2.展示动人的细节和美妙生动的语言。几件事情组合在一起,若面面俱到,则必然像流水账,因此,唯有展示动人的细节才能吸引人。文中三次写到了作者的害怕,寫母亲“抚摩着我的小脑袋”“马上用雪为我搓手搓脚”的动作,以及多次出现的“一窗光影”等,这些细节皆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从而丰富了“一窗光影”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此外,美妙生动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拟声词、哲理性语句等。